邵美
【摘要】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和文字的統稱。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語言又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因此,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離不開生活的。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實踐價值觀情境教育生活化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情況導致很多學生只注重成績,不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受幾千年來“尊師重道”思想的影響,教師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在這樣的思想下,教師在課堂上一直是主導地位。教師會教給學生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只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小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非常少的,他們擁有一顆探索的心,很想知道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想象力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讓學生把一節課的時間都集中在課本上是非常困難的。語文課文中,很多內容是離我們現實生活比較遙遠的,很多學生會對文章的內容不理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有一點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對整體的意思產生偏差。想要學生全神貫注地聽一節課是非常困難的,除非有特別生動有趣的事情,學生才會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對于教師而言,接受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教師是陽光下最光榮的職業,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使命,少年強則中國強。因此,教師更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喜愛學習,和學生一起成長。
二、 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教師在每節課開始的時候,可以組織一個“新聞先知”的活動,每天讓不同的學生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奇聞趣事拿出來講一講。這樣,學生也會關心生活,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情,從而熱愛生活。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非常多,放學回家之后又要寫課后作業,很少有時間去接觸大自然。在“新聞先知”這樣的活動下,學生可以上臺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可以對這一新聞進行討論分析,每個人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演說能力和自信心。
教師可以每個月組織學生參加一次社會活動,例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菜市場為家里買一次菜等。在參加這樣的社會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再去敬老院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給老人表演節目,送小禮物。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小學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在組織學生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懂禮貌、懂謙讓,樹立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價值觀。當我們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要知道主動為老人、孕婦以及有需要的人讓座;在公共場所的時候不大聲喧嘩;在出去旅游的時候不亂扔垃圾、不破壞環境;等等。
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在戰爭中,我們的革命戰士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人民群眾。在那樣的情境中,我們能感受到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是那樣的可愛。在回想我們現在的生活,2008年的汶川地震,多少解放軍戰士為了救老百姓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樣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學習語文,不僅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領悟我們的民族精神。在這樣的情境中,我相信每位學生都會對他們肅然起敬,他們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當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我們是不是應該感到幸福呢?
鼓勵學生多參加戶外旅游。我們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課本上的知識是固然重要。讀書是知識學問的博覽,關于讀書,中外先哲有過許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箴言:“書猶藥也,善讀之能夠醫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這些都是告訴我們一個很普通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開卷有益,讀書有益?!靶腥f里路”是實踐經驗的積累。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我親身走過的路,心里最清楚。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切己體察,身體力行,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之后,人們才學習并領悟了分析和決定,并從中找出一條最適合自我的路,才能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潛質和智慧?!白x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讀萬卷書不能代替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也不能夠代替讀萬卷書。讀萬卷書是知識,行萬里路是見識。知識是智慧的前提和必要,從知識走向智慧,需要行萬里路。知行合一,有這兩個方面的完美結合,人生才能進入較高的境界。
三、 結束語
“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是語文教育的必然途徑之一。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是我們所說的“知行合一”。讓學生多參與社會生活實踐,用心地觀察生活,學生會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