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1”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結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1”一課的教學,巧用線段圖,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檢驗反思”為線索,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對一線教師的數學課堂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方程線段圖解決實際問題百分數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P102~103例10及練習十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在已學會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引出列方程來解一些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方法。
2. 能根據題中的信息,熟練地找出基本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能力,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3. 使學生經歷解決有關百分數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圖形導入,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猜猜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一條線段)
生:一條線段。
師:如果在線段的中間點一點(見圖1),現在你想到哪個百分數?(50%)怎么理解這個百分數?
圖2師:其中一段的長是全長的50%。這里是將其中一段的長度與線段全長相比較,線段全長是參照量,線段全長可看作單位“1”。
師:注意這點在變,現在你想到哪個百分數?怎么理解它?(見圖2)
讓學生猜測并用百分數表示,說一說自己想到的百分數的意義。
2. 簡單的百分數乘法問題。
圖3出示數據,看圖分析(見圖3)。
師: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一共長15米,剪去了40%。剪去了多少米?
師:怎樣列式求剪去的米數?(15×40%)
3.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百分數。
師:(出示圖4右)現在求什么問題?一共a米,剪去了40%的a米,你會表示剩下的米數嗎?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說一說,引導學生小結。
剩下的米數:a-40%a=60%a,出示數量關系式:總米數-剪去的米數=剩下的米數。
師:我們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從線段圖中,我們還能看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呢。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評析:線段圖以其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袁老師在課的一開始,就直接運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線段引入,通過線段上一點的變化,尋找百分數,說明百分數的意義,分析單位“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線段圖的不斷變化,一一讓學生復習了簡單的百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用字母表示數、數量關系式等舊知,為這節課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做了很好的鋪墊。圖與文字的結合、動與靜的結合,創新性的復習形式大大提高了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 操作實踐,新知建構
師:同學們會不會畫線段圖?下面我們自己來畫線段圖。
(一) 理解題意
讀題并理解題意。(見圖5)
師:同學們,你們讀完了嗎?讀懂了嗎?誰來說一說題目中告訴我們什么?要求什么?
師:你是怎么理解“已運走60%”的?它是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生:“已運走60%”表示已經運走的糧食噸數是糧食總噸數的60%。把糧食的總噸數看成單位“1”。
師:圖中的這條線段你想表示什么呢?(糧食的總噸數)
師:你能畫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嗎?
學生動手操作,搜集2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分析。
師:請你介紹一下你畫的線段圖。
生:這一段表示已運走的60%,另一段表示剩下的48噸,總長就表示這批糧食的噸數,就是單位“1”。
師:剛才我們通過畫線段圖,表示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在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時,我們一定要理解題意,找準單位“1”。(板書:理解題意)
【評析:解決百分數的實際問題,首先是讓學生理解題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線段圖,形象、直觀地表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為后面的研究學習做好鋪墊?!?/p>
(二) 分析數量關系
師:從線段圖中我們看出,這里有哪些量?用手勢比劃。(板書:糧食的總噸數、運走的噸數、剩下的噸數)
師:這3個量之間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請學生說一說。
運走的噸數+剩下的噸數=糧食的總噸數;
糧食的總噸數-剩下的噸數=運走的噸數。
師:同學們想一想,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生:剩下的噸數是48噸,這個是已知的。運走的只是60%,不是一個具體的量,它的單位“1”是糧食的總噸數,現在也是未知。
師:我們理解了題意,找出了3個量,分析了這3個量存在的3種不同的數量關系。(板書:分析數量關系)
【評析:分析數量關系是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引導學生看線段圖,找出3個量并研究這3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有利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p>
(三) 列方程解答
1. 列方程。
師:當單位“1”未知時,我們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用方程來解。
師:如果列方程解,這里的糧食總噸數和已運走糧食的噸數都是未知,2個未知量,你打算設哪個未知量為X?另一個量怎樣表示?
生:題中糧食的總噸數為單位“1”,設總噸數是X,那么已經運走的噸數就是60%X。
師: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數量關系式,在學習單上列出方程,不解答。
2. 選方程。
交流同學們不同的方程,可能有:(見圖7)
X-60%X=4860%X+48=XX-48=60%X
師:哪些同學列的是第一種X-60%X=48?哪些同學列的第二種?第三種呢?為什么這么多同學都選擇X-60%X=48這樣的方程呢?
生:因為X-60%X=48方便。
生:因為X-60%X=48這樣的方程好解。
師:仔細觀察這道方程的特點,你還有什么發現?
生:等號左邊表示的糧食總噸數和已運走的噸數都是未知量,等號的右邊表示剩下的噸數是已知量。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其實X-60%X=48這樣的方程非常便于我們解,都是把未知量放在等號的一邊,已知量放在等號的另一邊。
3. 解方程。
師:同學們,X-60%X=48這個方程依據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的?
生:糧食總噸數-運走的噸數=剩下的噸數。(板書:在“糧食的總噸數、運走的噸數、剩下的噸數”之間補上減號和等號)
師:你們會解這個方程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解這個方程:X-60%X=48。
學生獨立解方程X-60%X=48,全班交流。教師板書解題過程。
注意將百分數轉化成小數或者分數來完成。
師:剛才我們自己選擇合適的數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板書:列方程解答)
【評析:根據數量關系式的特點,確定列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依據不同的數量關系式,列出不同的方程,并在觀察、比較中優化方程,這是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百分數實際問題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優化方程,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分解教學難點?;y為易,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通過列方程解答,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四) 檢驗反思
師:這題的答案對不對呢?怎么辦?
生:我們可以檢驗這個結果對不對。
師:怎么檢驗呢?和同學交流一下。
生:可以用120-120×60%來檢驗,看結果是不是等于48噸。
生:可以用(120-48)÷120來檢驗,看結果是不是等于60%。
……
收集方法:可以通過驗證還剩48噸或者驗證已經運走了60%。
最后寫上答句。
師:回顧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過程,我們是怎么理解題意的?
生:我們通過畫線段圖表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我們是怎么分析數量關系的?
生:我們借助線段圖找出合適的數量關系。如果單位“1”未知,我們可以列方程來解答。
師:當有兩個未知量時,我們可以設單位“1”的量為X,這樣就可以表示出另一個未知量。最后我們要對自己算出的答案進行檢驗。
【評析:解完題之后回過頭來對解題結果與過程進行回顧、分析、總結等,是一種對自我解題活動過程的再認識。通過這樣的檢驗反思,可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獲得具有較大遷移價值的新知識與經驗。這有助于學生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p>
三、 分層練習,靈活運用
1. 基礎練習。
出示“練一練”第1題:先把數量關系填寫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某工程隊鋪一條地下電纜,已經鋪了350米,還剩75%沒有鋪。這條電纜長多少米?
()米數-()米數=()米數
讀題后分析:
師:這里的“還剩75%”,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這里的75%表示電纜沒鋪的米數是電纜總米數的75%。
師:這題中你找到哪些量?你想到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
生1:電纜總米數-已鋪的米數=沒鋪的米數。
生2:我覺得不太合適,應該是電纜總米數-沒鋪的米數=已鋪的米數。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2:現在已鋪的米數是確定的量,而電纜總米數和沒鋪的米數都是未知量。我們設電纜總米數是X,那么沒鋪的就是75%X,把未知的量放在等號的一邊,將已知的量放在等號的另一邊,這樣的方程方便我們解。
師:你說的真不錯。我們不妨借助線段圖來看一看。請同學們在學習單上列出方程并解答。
交流幾位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針對出錯的學生作業,讓大家一起評價。
師:比較這兩題,你有什么發現?(見圖9)
生:單位“1”的量都是未知,都用方程來解……
小結:這兩題都是百分數的實際問題,都是知道一部分是總量的百分之幾,還知道另一部分的量,求總量。這就是今天我們研究的“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我們要理清里面的數量關系,正確地列方程來解答。(板書補全課題: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
【評析:基礎練習,重在數量關系式的尋找。對數量關系式的調整,對這節課建模很有幫助。教師的“扶”,有利于學生養成解題策略,減少盲目的解題,提高成功解決問題的概率?!?/p>
2. 提高練習。
出示:西林小學六年級有男生94人,女生人數占全年級總人數53%。六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師:沒有任何的提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你們能否正確地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呢?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和方程。
想一想:女生人數怎么算?集體交流,明確方法。
【評析:提高練習,重在由“扶”到“放”。通過練習,讓學生親自參與數學活動,獨立尋找數量關系式并正確列方程解答,領悟數學思維方法,掌握解題技巧?!?/p>
(1) 方程對比練習。
看圖只列式不計算。(見圖10)
先出示左圖,動畫復制左圖再變成右圖。
讓學生寫一寫,并進行比較。
師:比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當單位“1”未知時,我們可以列方程來解答。當一部分是總量的百分之幾已知了,即已知量與百分數對應時,求總量時列出的是比較簡單的方程。已知一部分是總量的百分之幾,還知道另一部分的量,即已知量與百分數不對應時,求總量時這樣的問題就相對比較復雜了。
學生先嘗試列式。
師:第3個線段圖與第2個線段圖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見圖11)
生:第3個線段圖中單位“1”已知,可以直接用算術法解,第2個線段圖中單位“1”未知,可以用方程解。
【評析:有對比,才有發現。教師巧妙運用幾何直觀圖,將沉默的文字再一次用線段圖形式呈現,形式活潑多樣。在一次次的對比練習中,讓學生發現新知與舊知的聯系和區別。線段圖的動畫演變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練習設計,層次清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p>
四、 回顧交流,總結延伸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所解決的百分數實際問題,都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的呢?
生:方程。
師: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關鍵是什么?
生:找準數量關系列方程。
師:列方程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要理解題目中的百分數的意義。
生:……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希望同學們不斷地積累經驗,合理地選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評析:總結,串起學生對新知的回憶。概括,是對這節課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準確定位。教師通過三個層次的提問,喚醒學生對這節課的反思。在教師提示指引下,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探索解題途徑的方法,形成解題策略?!?/p>
【總評】
《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1》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這單元內容。這節課內容是“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第1課時,這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解決簡單的分數和百分數乘、除法實際問題,以及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 因需而發,準確把握教材
《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是這單元的教學難點。很多教師備課時,有過這樣的困惑:“要不要讓學生畫線段圖?”“學生對數量關系式的理解挺容易的,列出的方程卻和數量關系式不符”“學生對檢驗反思就是走過場”等。在這節數學課上,袁老師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答案。本節課袁老師緊扣蘇教版教材,不但很好地運用了教材,尊重教材,還在深入鉆研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靈活地處理了教材中的習題,準確地制定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體現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
“用線段圖來理解、分析實際問題”,學生在這之前早有認識。但用線段圖準確表示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學生常常畫不正確,且畫圖特別慢。這節課,教師準確把握目標,先讓學生從線段圖中說出百分數,理解單位“1”。在復習階段,緊緊圍繞線段圖展開復習,為下面的新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缺什么,我們就給學生什么。了解到學生畫圖有困難,教師沒有取而代之,反而放手,給出學生一條線段,逐步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來理解題意。在學生繪畫線段圖的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圖中表示的數量關系。當再次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時,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找到不同的數量關系式。學生不會正確地列方程,教師就根據學生找到的數量關系式,讓學生列出方程,在觀察比較這些方程后,學生自然發現有一種方程最方便解,通過優化方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數量關系式,正確地列方程來解答。
二、 動靜結合,巧用幾何直觀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六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所發展,但依然離不開形象思維。教師設計這節課時,沒有過多的虛擬情境,而是從最直觀的線段圖入手,通過線段圖的變化,讓學生回憶已學的百分數的意義、簡單百分數乘法應用題、數量關系式等。
解決問題的教學不同于其他課。教師一改枯燥的文字形式呈現,讓課堂從“文”到“圖”。通過學生畫一畫線段圖,進入“動”的狀態;畫出線段圖后,讓學生尋找圖中的3個量,學生進入“靜”的狀態;通過觀察3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自己心目中的方程,學生再次進入“動”的狀態;當列出的方程出現不同時,學生立即進入“靜”的狀態:思考這3個方程的特點;當學生掌握其中的“秘密”后,學生再次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強化,又一次次地“動”起來。練習中最后再次出現線段圖,在對比中讓學生感悟方程法與算術法的區別。教師充分抓住孩子的學習特點,既鞏固了所學知識,亦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了學習數學的幸福感、成就感。
巧用線段圖,動靜結合,使學生掌握了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方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重視優化,強化檢驗反思
整節課中,袁老師重視了方程的優化,讓這節課走向立體化。有的學生為什么方程總列不正確,和教師教學時如何對方程的優化有關。這節課上,學生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將未知的兩個量放在等號的一邊,將已知的放在方程的另一邊。這樣的方程更便捷,這不是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的發現說出來的,教師準確地引導與總結,使得這節課難點頓時化解開。在練習時,學生已能自覺地對找到的數量關系式進行調整,將未知的量都放在等號的一邊進行思考。
對于方程的檢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學生更多的是一種流于形式的檢驗,這節課中,我們看到了教師的“別有用心”:先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寫出自己檢驗的過程。在寫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對自己寫的方法進行思考,因為有了和同學的預先交流,有意識地減少了錯誤。教師特別重視和學生一起回顧反思,通過問題的形式,提示學生回憶,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數學課,追求的是“實”。從袁老師的《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1》這節課,很好地展示了當下數學教師的風貌,在復習時的巧妙設計、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實施方面,都能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體現新課程基本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作者簡介:
袁方,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教師,獲江蘇省第九屆“藍天杯”數學教師會課一等獎。
張秀花,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小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揚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揚州市小數專委會秘書長,揚州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榮獲全國教科研先進個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省廳“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省教育廳“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主講教師,揚州市學科帶頭人;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專家組成員,省教育廳小學數學學科領軍人才,揚州市“領雁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連續8年評為“優秀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