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教學遺憾,源自教師對教學過程中某些細節的處理不當,深層的原因則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能力的問題。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其中有較多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講,偶爾出現一些遺憾也許是難免的。遺憾往往發生在細節,我們只有在常態工作中深層關注細節,用心研究細節,才能少出差錯,少留遺憾。
【關鍵詞】遺憾關注細節知理知心知行
有人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意思是說教學過后回頭看,總是后悔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處理不當,留下了或多或少、這樣那樣的遺憾。前不久,筆者參加了幾次公開教學活動,在觀摩過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種遺憾。
案例1大班綜合活動《動物聯歡會》
這個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鞏固有關動物的知識,探索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教師為增加活動的活動性、趣味性和幼兒的參與率,設計了類似綜藝節目的闖關活動。教師說:“動物王國邀請小朋友去參加聯歡會,你們想去嗎?”幼兒一起說“想”。“但現在沒有入場券,要等你們闖過三關才能拿到入場券,你們有信心嗎?”“有。”小朋友們個個躍躍欲試。“好,下面闖關開始。”第一關:猜猜我是誰,即根據語言描述或動作模仿說出相應的動物名稱;第二關:快速反應,即根據教師的問題或指令快速做出回答和反應;第三關:替動物找家,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卡片,根據前面的場景設置,為動物找“家”(按動物的生活場所將它們歸類)。在闖關的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情緒激昂,小手此起彼伏,個個積極闖關。三關結束后,教師說:“你們都拿到了聯歡會的入場券,現在開始狂歡吧。”于是,小朋友們在音樂聲中載歌載舞,盡情歡樂。可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蒙蒙和雅文卻羨慕地看著其他小朋友活動,沒有參加聯歡會。坐在旁邊的我問她倆為什么不去聯歡,她倆委屈地說:“我們沒有拿到入場券。”原來,他們一直沒有得到闖關的機會。
案例2中班語言活動《捉迷藏》
《捉迷藏》是一首散文詩,其中有一段內容是:“綠色躲在草叢里,黃色躲在菊花里,紅色躲在楓葉了,藍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擴展幼兒的經驗,問幼兒:“紅色除了藏在楓葉里,還能藏在什么地方?”“紅色藏在蘋果里。”“紅色藏在紅蘿卜里。”……小雨站起來得意地說:“紅色藏在火里。”老師聽了立即說:“火會燒起來,很危險,坐下來再想想,紅色還能藏在什么地方。”小雨沒趣地坐下來繼續思考。
案例3中班音樂活動《四小天鵝舞》
活動中有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表演四只小天鵝手拉手的動作,教師請四個小朋友上來試試。雷浩的小手舉得很高,嘴里還喊著:“老師,我來。”可教師沒有叫到他。一組幼兒表演過后,雷浩又舉起了手,嘴里仍然喊著。這時教師說:“請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四人一組合作表演。”幼兒各自尋找伙伴,但當有人來找雷浩時,他卻拒絕了。教師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去和他道歉,但他似乎沒領情。后續的活動中,雷浩一直情緒低落,多數時間游離于活動之外,有時甚至干擾別人。
案例4大班語言活動
這是詩歌創編活動。創編前,教師讓幼兒戴上各種顏色的眼鏡去感受、體驗多彩的世界,然后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進行小組交流,嘗試創編。在教師安排的集體交流中,前幾個幼兒都是按詩歌的原句式(色的)創編的。當教師叫到小明時,他自信地站起來說:“我看見黃色的樓房。”教師立刻打斷并糾正說:“黃色的樓房。”接下去小明繼續編:“我看見黃色的田野”,教師又打斷說:“黃色的田野”,就這樣小明每編一句,教師就打斷一次、糾正一次。可直到最后,小明依然沒能按原句式創編。
分析
看了以上的案例,我們明顯覺察到了其中的遺憾,具體表現如下。
案例1由于教師的疏忽,造成了蒙蒙和雅文沒能參加聯歡會,由此帶給孩子的是失落、委屈,帶給教師的是不安和自責。活動前教師可以設計闖關積分榜,把幼兒的名字全部寫在積分榜上,闖過過程中計分,最后統計得分,每個幼兒的闖關得分情況一目了然,這樣就避免了案例中的遺憾。即使事先考慮不周,也是可以彌補的,可惜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細節的背后隱含的是幼兒個體之間的不平等和教師對個體人格和權利的欠尊重,不平等就談不上尊重,忽視鮮活個體的存在,就談不上面向全體。
案例2“紅色藏在火里”不正是“火紅”一詞的由來嗎?這是多么富有詩意和想象的語言,教師可以借此機會豐富幼兒的詞匯,遺憾的是教師不懂欣賞,用自己過于現實的思維方式輕易否定了小雨的回答。幼兒的世界是童話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跳躍的,成人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幼兒的一切,要把幼兒當成幼兒,去理解他、欣賞他。
案例3教師為了順利完成設計好的教學程序,不顧雷浩的強烈要求,強行進入下一活動環節,使雷浩的表現欲未得到滿足,因此造成雷浩對活動的不投入。教師安排的小組活動雖然也能讓雷浩和其他幼兒都得到練習的機會,都能嘗試四只天鵝拉手合作表演,但藝術活動不僅要重視表現技能和活動結果,更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與其在高結構化的教學中帶給幼兒消極情緒,造成幼兒消極行為,倒不如采取寬松的活動策略讓幼兒盡情表現,大膽表達,教師為何不考慮幼兒的需要,再安排幾組幼兒上來表演呢?在師幼互動過程中,師幼雙方都是互動主體,教師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需要,更要尊重幼兒的需要,對幼兒發出的互動信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