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超
(中共依蘭縣委黨校,黑龍江 依蘭 154800)
群眾文化建設對策研究
高 超
(中共依蘭縣委黨校,黑龍江 依蘭 154800)
在進行文化建設時,最重要的是要實事求是,既要結合當地的地域特色,又要考慮群眾的實際需求,探討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基層群眾文化,創造出一個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文化氛圍,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安定歡樂,地域經濟發展更加均衡快速。
群眾文化;建設;對策
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由于人民群眾的數量較多,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民群眾組織在一起,就會出現一種群眾文化形式。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越多,活動的種類也就越多。其次,群眾文化活動沒有確定的地點。大部分群眾文化活動都是在公園或者小區廣場進行,也有少部分群眾文化活動是在家庭、健身房或娛樂室進行。最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人員數量具有不確定性。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與之相對應的,我國的文化建設較經濟發展而言,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在我國許多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急于改變經濟落后的局面,大力發展經濟,而忽略了文化建設,這些地區的文化生活極為匱乏,許多腐朽、對人民群眾身心有極大壞處的落后文化依舊在腐蝕著人民群眾的心靈。而在許多發達地區,雖然經濟發展勢頭十分良好,但因為忽略了基層文化建設而造成人民素質不高、文化生活貧瘠的局面,亟待改善。
由于我國在歷史上曾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封建思想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不易剔除,在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領導者及群眾的思想還會受到舊思想和風氣的制約,從而對基層文化建設產生不良影響。許多領導者認為群眾文化與經濟發展關系不大,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好的影響,因此認為建設基層群眾文化不是必要的事情,可有可無,從而導致群眾對基層群眾文化的認可度極低,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脫節。
在許多地區,依舊缺乏文化娛樂設施,公共設施的普及率極低,群眾進行娛樂、健身、文化活動時,缺乏相應的器材。我國基層文化建設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缺乏相應經驗,再加上一些文化工作者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從而影響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制約了文化的建設進程。
首先,要以文化為中心,圍繞文化進行創新,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增加社區文化活動的多彩性和可行性,創新活動內容,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發展為人民群眾所歡迎的各種新型文化。在社區舉辦各種活動時,要注意切合時代、密切聯系時代潮流,發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文化、舞蹈文化、體育文化、民俗文化,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群眾的不同需求,發展滿足群眾不同精神境界的文化。其次,要重視地域差異,根據地域的不同,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由于各地居住環境、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的差異,造成了人們各不相同的文化風格,因此,在發展群眾文化時,要善于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根據當地別具風格的文化特色,發展具有濃郁地方風格、貼近地方群眾實際的基層文化。
政府在群眾文化發展中起著引導作用,因此,要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必須創新文化管理機制。政府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建立職責明確、責任分明的文化監管機制。在基層群眾文化中,文化的形式和主題都應通俗易懂、易于被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在群眾文化中,參與者一般都是自發、自愿地參與文化活動,因此對文化活動了解程度很高、積極性也更強。應充分調動參與群眾的積極性,將文化的組織者、文化管理者和文化參與者結合起來,管理群眾文化。文化管理者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使基層群眾文化符合當地群眾的審美,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文化組織者應根據群眾的喜好,組織各種受群眾歡迎的音樂文化、舞蹈文化、體育文化、民俗文化,使文化能夠為人民服務、受人民歡迎。群眾是文化的主要參與者,基層群眾文化應該以群眾為首要目標,在進行文化管理時,可以讓群眾參與進來,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賦予文化更大的感染力。應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更多地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以各種優越條件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整體素質。在豐富文化形式、普及文化活動的同時,也能讓群眾在參與文化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科技、歷史、生活、民俗、體育等方面的知識。群眾的參與能使基層群眾文化更加快速、穩定、積極向上地發展,同時,還能增強群眾的自信心與凝聚力,讓每一位群眾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增強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創造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群眾文化工作者應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把科技知識普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
首先,應充分利用各社區內學校、醫院、企業等地的公共設施,組織一些貼近人們生活的文化活動,解決許多地方文化設施短缺的問題。其次,應以各地居委會為依托,積極動員各地的退休老人、文化名人等組成文化服務志愿者隊伍,建立文化服務機構,在各地形成積極、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居民的文化參與積極性,提高居民整體素質。
首先,由于一些地方的群眾文化活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群眾文化活動不能順利組織和開展,所以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這些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為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奠定基礎保障。其次,各級地方文化館工作人員肩負著引導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的重任,所以充實文化館隊伍建設也是當前的任務之一。最后,從目前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來看,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年人,缺乏年輕及專業人士的參與。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可以利用一些比賽挖掘和培養一部分專業人才隊伍,充實到群眾文化活動隊伍當中,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性。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相關部門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例如,群眾文化活動項目的具體時間安排、項目的活動地點、主辦單位的性質、參與活動的主體對象、活動的主題思想、活動的種類和形式、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設施是否齊全、活動的安全工作能否得到保障、活動進行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是否完善,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組織者考慮的細節問題。
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需要相關文化工作者的長期堅持,并能及時解決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改善群眾文化活動需要的各種基礎設施。同時,相關組織者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努力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種類,滿足人民的不同需求。此外,各地方的文化館是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引導者,必須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我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必定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1] 李浩潔.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6.
[2] 鄭鐵義.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解析[J].大眾文藝,2016,(11):20-21.
[3] 彭益民.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J].求實,2016,(02):93-96.
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masscultureconstruction
GAO Chao
(CPC Yilan County Party School, Yilan 154800,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grass-roots mass culture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in light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masses, and create a positive,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cultural atmosphere, so that people’s lives can be more stable and happ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more balanced and rapid.
M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G241
B
1674-8646(2017)24-0162-02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