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雯玉
【摘要】 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汽車數量日漸增多,但當前我國道路工程無法滿足車輛運行需求。將無線通信網絡引入到智能交通系統當中,不但能夠改善我國交通現狀,且能夠采集實時信息,為系統運行提供支持。文章從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現狀入手,對智能交通系統當中無線通信網絡的應用進行分析,并對各項技術進行對比,進一步了解智能交通系統中的無線通信。
【關鍵詞】 智能交通系統 無線通信網絡
前言:信息時代背景下,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為人們交通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統,以其自身安全、高效等優勢,在控制車流量、緩解交通擁堵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現狀
智能交通系統(ITS),主要涉及道路車輛運營、服務控制等多個領域,并融合了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等技術于一體,將車輛、管理人員及使用者等主體結合到一起,構建一種高效、準確的運輸系統。
智能交通系統最早開始于美國,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進入我國。至此,我國開始運用高科技手段發展交通運輸[1]。隨著該項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技術人員參與研究和開發當中,嘗試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該項技術的研究列入到信息科學部門的重點研究行列當中,以此來促進我國城市快速發展。
二、智能交通系統中無線通信網絡應用分析
目前,無線通信網絡主要由兩類構成,一是能夠覆蓋公眾領域的無線,如GSM、3G、LTE等;二是用于短距離的行業通信,如DSRC、McWiLL。車輛無線通信在100米以內和方向性傳輸層面具有有效性,經過激光、毫米波信道,能夠實現雙向或者單向數據信息的傳輸,且能夠進行不同格式間的轉換。一般來說,傳輸的信息主要包括車輛位置、道路信息等,以此來避免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
1、公共領域無線。GSM是由歐洲電信標準組織制定的一種數字移動通信標準,空中接口多采用時分多址技術。WCDMA主要采用寬帶碼分多址技術,其與傳統通信系統具有相似的結構,可以劃分為頻分雙工等方式。在實踐使用中,碼片速率為3.85Mcps,載波寬帶為5MHz。TD-SCDMA標準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也是我國在無線通信領域研究的一項重大突破,并在國際上使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該標準綜合了多種通信方式的優勢,通過綜合使用智能天線等技術,在很大程度增強了無線通信的傳輸容量及效率,且能夠避免外部因素的過度干擾。
2、短距離通信。DSRC是一種用于車輛的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在車——路、車——車之間形成良好的通信網絡。該項技術能夠為系統運行提供高速、實時的數據傳輸,能夠保證通信鏈路低時延以及系統運行可靠性,能夠有效節約成本,提高道路運行有效性[2]。在實踐中,該項技術能夠對高速移動的物體進行監測。WcWiLL建立在空中接口的下行共享信道基礎上,能夠發揮語音組呼功能,各項功能指標符合集群調度應用需求,最為關鍵的是其與系統能夠實現良好的鏈接,形成無線虛擬專網,最大限度上避免外部因素對信息傳輸的過度干擾,確保數據信息傳輸可靠、真實性。雖然,WLAN是當前應用范圍最廣的無限寬帶接入技術,但是其通信覆蓋率過小,更多的是用于室內無線網絡,在智能交通系統應用中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超過百米以上的距離,較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
3、比較分析。通過對當前智能交通系統中無線通信網絡的研究,我們進行綜合比較發現,不同的接入技術,對應的性能也有所差別,如無線蜂窩技術無法有效滿足時延需求,需要始終保持連接狀態,才能夠滿足短時告警類業務,如果采取這種方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系統運行成本、且會過度消耗終端電能。但是該項技術在實踐中,具有覆蓋廣等優勢,適用于支持交通效率、信息服務等多個環境當中[3]。如在公交車內安裝具有蜂窩功能的無線識別器,站內具備監控器當中同樣安裝該設備,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接受到車內無線設備發來的信號,以此來檢測車輛的到達時間、車牌號等。同時向公交車發送站臺標識號,公交車能夠根據收到的信號進行自動報站,根據車輛發來信號的強弱判斷車輛與控制中心之間的距離,從而準確掌握每輛公交車的運行狀況,進行科學合理調度公交車。而對于短距離通信來說,DSRC技術具有較好的時延性特點,在相對安全的環境當中較為適用,如固定管理節點與移動臺之間的通信。
結論:無線通信網絡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交通系統運行有效性,且能夠為人們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在具體應用中,我們可以根據當地道路通信情況合理選擇無線網絡技術,充分發揮技術的靈活性、多元化等優勢,促進智能交通系統有序運行,促進我國道路交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無線通信的研究,不斷完善各項技術的通信性能。
參 考 文 獻
[1]杜少鳳,韓玉楠,楊巖巖,于曉溪.智能交通系統的無線通信技術探討[J].現代電信科技,2014,(07):68-73.
[2]翁武林.智能交通系統中的無線通信技術及其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6):90.
[3]張靜.淺談無線通信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