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摘要】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的跨界產物,從一誕生就以其創新性、便捷性、高效性和普惠化的特點風靡世界,成為社會熱點和媒體焦點。本文通過SWOT分析方法,從與傳統金融對比分析的角度,得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且分析了影響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風險因素,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發展 SWOT分析 風險
2014年4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指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是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認為,“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另一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被ヂ摼W金融經過幾年大發展,成績斐然。但同傳統金融相比,表現形式上還存在著巨大差異。
一、引言
從狹義的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是指資金的存儲、轉移、借貸、理財等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業務模式;而從廣義上講,任何涉及到資金流轉的互聯網應用,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P2P網絡信貸、眾籌、在線理財、在線保險銷售、金融互聯網門戶等,都應該算是互聯網金融?;ヂ摼W金融具有金融服務的普惠化、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大數據的核心化、傳統商業銀行的后臺化等特點。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大數據金融、以紅嶺創投為代表的網絡P2P信貸、以眾籌網為例的眾籌模式等。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對比分析
本文以SWOT分析方法,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全面分析,從中得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的優勢和機遇所在。
(一)互聯網金融擁有的優勢
1.互聯網精神激勵下的企業發展優勢?;ヂ摼W金融行業將用戶就是上帝的精神貫徹始終,努力以客戶需求為根本導向,大力發現和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為客戶設計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并以合適的價格提供給客戶;而傳統銀行更多地考慮贏利導向,采用傳統的商品生產—銷售模式,自己有什么就銷售什么,很少考慮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客戶需求。
2.高度重視新技術發展形成的客戶體驗優勢。互聯網金融行業高度重視新技術的運用發展,如云計算、智能交互界面、機器學習、大數據技術等,并高度重視客戶的反饋意見,以此來積極改善客戶體驗。
(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劣勢
1.互聯網金融行業年輕化導致經驗缺失?;ヂ摼W金融行業,無論是從整個行業歷史來看,還是從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來看,毫無疑問都是一個年輕的行業。這樣的行業有闖勁,有激情,有創新精神,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年輕化的問題,就是經驗缺失。
2.對互聯網技術過度依賴存在隱患。從技術角度來看,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是構建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的,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互聯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重大風險點。
(三)互聯網金融面臨的機遇
1.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扶持?;ヂ摼W金融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發展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有利于降低現有金融服務成本,提高效率,促進金融創新。
2.旺盛的民間融資需求與個人理財需求。互聯網金融以其明顯低于民間借貸利率水平、大大高于銀行放貸的工作效率,對融資需求強烈的中小企業非常有吸引力。
(四)互聯網金融面對的威脅
1.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跑路對行業信譽度的威脅。準入門檻過低、行業法律缺失,部分沒有誠信的企業給整個行業造成了嚴重的聲譽損失,這是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威脅。
2.利率市場化可能造成用戶流失威脅。如果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完全放開,以各種“寶”為主要特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率會受到明顯影響,而沒有比銀行存款高的收益率做后盾,投資者很有可能就會從這些金融產品撤離,如果數量較大的話同樣會引起擠兌風潮。因此,利率的市場化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個嚴峻的考驗。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由于當前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性,互聯網金融企業很多行為實際上游走于監管紅線內外,稍有不慎,就有觸犯法律的風險。例如,P2P理財平臺、眾籌網絡平臺就容易通過將預先設計好的非真實性的借款需求假裝成一款理財產品出售給不知真相的投資者,這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二)交易和信用風險
對中間賬戶的監管不力而引發的交易風險。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對客戶資金、備付金、風險保證金等的管理使用存在兩種模式,一是存管模式,二是托管模式。在第一種模式下,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沒有任何義務監督資金流向,極大地增加了客戶的交易和信用風險。
(三)系統和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潛藏著系統性風險和信息安全風險。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通過構建代碼規范、系統高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互聯網金融將方便快捷、全年無休、優質低價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與此同時,病毒、木馬、黑客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攻擊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風險。
針對以上風險,本文認為應該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如構建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構建安全網站認證體系,保障金融交易安全;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建設信用體系,加大懲戒力度等措施。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巴曙松,諶鵬.互動與融合: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新格局[J].中國農村金融,2012,(24).
[3]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兩大機會[N].物流云計算,2013-10-21(4).
[4]楊虎,易丹輝,肖宏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CSSCI,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