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作為“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改革,能夠起到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壓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利于分工,促進企業創新等作用。通過一系列分析發現,金融企業在“營改增”初期可能會出現稅負不減反增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由于金融企業增值稅專用發票難以取得、企業中間投入比率偏低、中間業務合規性管理存在缺陷、ERP系統需更新等。為此,金融企業應當深入學習“營改增”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積極主動與稅務溝通,加強企業內部增值稅管理,以此應對即將到來的“營改增”。
【關鍵詞】稅制改革 營改增 金融企業
一、引言
為了逐步將目前征收營業稅的企業轉為征收增值稅,2011年10月26日我國國務院常委會決定選擇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作為“營改增”試點。金融企業在現代經濟中占有核心地位,不僅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還是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那么,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對于金融企業到底影響幾何?本文通過對金融企業“營改增”的現實意義進行分析,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合理的優化建議,進一步推進金融企業“營改增”進程。
二、“營改增”對金融企業的現實意義
(一)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壓力
以銀行為例,銀行的營業額主要來源于貸款業務、中間業務和差價業務,而其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于貸款業務。改革前銀行的營業稅計稅依據是營業收入而不包括營業費用。除此之外,現支撐銀行運營的信息技術軟、硬件設備的初始投入和后期更新升級等一系列的成本在營改增前都是無法抵扣的。因此,改革前,金融企業相較其他企業而言,稅基寬,稅負重。改征增值稅后,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則金融企業避免了重復納稅,降低企業賦稅壓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二)降低經營成本,減輕企業生存壓力
“營改增”之后,一方面外購的設備、修理費等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在一定程度上這可以降低金融的經營成本,鼓勵企業進行軟件升級和硬件設備更新,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稅率由原來的征收5%營業稅修改為征收6%增值稅,稅率變動幅度不大,在避免了重復征稅的情況下,使得金融企業稅負明顯下降,企業生存壓力減輕。
(三)利于分工協作,促進企業創新
改革的益處不僅局限于企業稅負的變化方面。“營改增”作為當前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除了能夠減輕企業稅負、消除服務業重復征稅外,還在破解影響金融業發展的稅制瓶頸上賣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促進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在提高企業服務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加快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稅制環境。
三、“營改增”對金融企業的初期稅負影響
(一)改革初期,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困難
“營改增”之后,可抵扣項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否充分取得是影響企業稅金支出和成本費用高低的關鍵。在沒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進項稅額不能進行抵扣,也就意味著企業成本費用會因此增加,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金融企業若是不能及時獲得用于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便會導致企業實際稅負增加。
目前,“營改增”改革還處于初步階段,金融企業對于其合作商和供應商是否為增值稅納稅人無法進行控制,因而對于自身收到的發票類型、時間并沒有太多的主動權,這些都會影響企業取得可抵扣增值稅發票的及時性。而且,只有經過認證的增值稅發票才能予以抵扣進項稅,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嚴格,若開具、保管或使用不當等都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會承擔法律責任。因此,金融企業只有取得經認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才能實現抵扣,否則就會造成企業稅負增加。
(二)企業中間投入比率偏低
企業的成本由外購產品成本、服務成本和內部人力成本兩方面構成,但能夠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部分只有外購產品、服務成本(即中間成本),而內部人力成本則無法抵扣。因此,金融企業作為中間投入較少的勞動與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進項稅額相對于銷項稅額的規模就相對較小,從而容易造成稅負的增加。
(三)中間業務成本存在合規性征管問題
“營改增”后,金融企業很可能面臨著大量的增值稅發票開具需求以及嚴格的合規性要求。我國現使用金稅系統進行這增值稅管理,然而金稅系統則是由發票進行管理的。就銀行而言,如果某人因匯款發生1元的手續費,那么銀行需要為這1元開具發票么?那又該如何征稅?這事項無疑都會影響企業稅收負擔額。
(四)企業ERP系統
銀行等金融企業業務結構多樣,種類繁多,而且都是通過系統進行處理的。在征收營業稅改為征收增值稅后,各金融企業都要及時地重新更新系統,但是這一舉措在段時間內恐怕難以做到。國家于此的具體細則也并未出臺。因此金融企業想要在初期實現減少繳稅有一定難度。
四、金融企業應對“營改增”的措施建議
對金融企業而言,借勢“營改增”,在順應國家政策要求的同時也應當盡可能的減輕企業自身稅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此,金融企業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深入學習“營改增”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
金融企業應當及時掌握、深入學習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相關政策文件和實施細則,盡可能全面把握改革對于企業的經濟業務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力度,并且提前安排生產經營,規劃好應對政策。
(二)積極主動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
對于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業務,金融企業應當主動與有關稅務機關積極進行溝通,確定其適用的稅率。對于經溝通后能夠明確政策的業務,金融企業便能經營;若不能明確政策,則金融企業可以考慮將該部分業務轉移至其他專業化公司,以此獲取更多的稅收優惠。
(三)建立增值稅管理體系
金融企業作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嚴格遵守增值稅相關規定,及時對于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的可抵扣項目進行認證,盡可能的做到早獲得、早抵扣。同時,還應當完善自身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能力,建立具體的增值稅管理體系,分階段、分層次對相關管理人員、發票開具人員等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對可能涉及抵扣的成本和費用進行梳理,建立可抵扣目錄。
五、結論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的攻堅時期,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稅制體制完善有重大影響。雖然,理論上金融企業“營改增”在初期可能會導致稅負增加,但是從長期來看,只要企業深入學習“營改增”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積極主動與稅務溝通,加強企業內部增值稅管理,企業的稅負水平就會有所降低,使得企業經營利潤終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呂晨.金融企業實行“營改增”的影響和對策分析研究[J].品牌,2015.
[2]邱寧.稅收“營改增”對金融行業的SWORT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
作者簡介:李蕾(1992-),女,漢族,江蘇武進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專業:MP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