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華
泰安市城市建設設計院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
閆 華
泰安市城市建設設計院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園林景觀一直占據重要作用,促使城市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同時面臨較多問題急需解決,只有堅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才能更好改善城市建設現狀,以促進生態園林的長遠發展。對此,本文首先分析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其次闡述建設基本原則,最后研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以期為相關研究學者提供依據。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
城市作為人類活動重要區域,其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會為人類獲取更多便利與財富,同時也會產生人類生存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生態園林的可持續發展則能更好滿足建設要求,也是實現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生態園林作為維護生態平衡和實現節約目標的關鍵,應以保證生態園林持續發展為基礎,進而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對于生態園林的城市建設來講,其主要目的為優化城市環境,營造良好生態游玩、休息綠色氛圍,在此基礎上,根據生態學的相關原理與規律,科學進行植物群落的模擬,以便于全面掌握其類型和地區氣候等信息,從而構建結構合理與相對穩定城市綠化系統,屬于人工要素、自然要素的有效結合,使其形成綠色生態環境,為城市建設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城市化生態園林建設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其基本特征表現為:在原有園林條件下,嚴格按照生態學的原理,對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予以應用,將園林植物作為重要主體,科學構建多功能與多層次植物群落,使其具有較高生態效益以及人與自然相協調等特征,向人類創建優美與舒適的城市生態園林環境,同時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
由于生態園林屬于傳統園林繼承與發展,因此,生態園林需要在加強生態效益基礎上,提高園林審美效果要求,以便于園林綠化功能更具高效性特點,從而構建現代特色新時期,為社會長遠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在城市化生態綠化過程中,堅持將植物造景作為重要手段,并對城市景觀進行有效融合,有利于發揮民俗風情與傳統文化等獨特價值,而將其應用于園林綠化過程中,還能提高城市生態系統的文化性、地域性。通過園林制度的科學運用,借助其相應寓意、象征進行科學設計,還可以提高生態園林功能、內涵,以促進城市化生態園林的建設。
環境保護過程中,生態系統作用主要與其穩定性、復雜性密切相關,當生態環境具有較大空間,或者組成結構比較復雜化時,其生物物種會隨之具有多樣化特點,確保環境內部調節機制的完整性,能使其具有較高穩定性,因此,保證物種的多樣化,屬于城市化生態園林建設重要任務。在實現物種多樣化的同時,還應對園林栽培植物品種予以重視,加大野生植物篩選力度,嚴格按照生態原理和規律進行,有利于構建城市化綠地系統。
城市化生態園林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對植物、建筑物遮擋與修飾等功能予以重視,選擇宿根花卉與觀賞花木等,營造豐富園林景觀效果。根據植物具體生長規律,堅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植物進行科學選擇,以便于滿足以下要求:符合當地氣候與土壤情況,無需對其給予高成本的特殊維護工作;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等。
在城市化生態園林建設中,應對其生態效益予以長遠分析,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基于此,對生態園林進行規劃建設,需要科學構建豐富植被環境,對草、喬與灌進行有效融合,建立三者結合的植物群落。下面對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予以分析。
體積大、樹齡高、存在觀賞意義的苗木,其葉面積相對較大,且具有枝繁葉茂的特點,使其具有較強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大量葉片可以降低塵土,發揮其截留雨水和良好生態的作用。因此,大樹綠化效果相對比較顯著,例如:喬與灌等合理搭配,可以更多對城市生態環境予以綠化。森林作為整體性較高群落,如果對其進行連根挖掘則會對周邊環境造成連鎖反應,導致伴生植物出現生長不良等問題,從而引發泥石流與水土流失等災害。另外,當大樹進行移栽后,還應對其進行適當修剪才能提升成活率,使其原來面貌受到直接影響,減少整體生態效益,因此,對大樹綠化給予有效控制至關重要。
在城市進行綠地規劃時,草坪作為重要部分,通常會對生態環境的美化、綠化造成直接影響。然而,因為草坪具有結構簡單與管理成本高、穩定性低等特點,使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優化效果并不理想,對于生態效益而言,面積相同的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與草坪進行對比時,前者綠地率要顯著高于后者8倍左右,且生態效益超出4倍~5倍左右,急需對草坪綠化給予優化。
生態城市主要是人、自然相互協調發展而形成,屬于在生態學的基礎上構建得來,同時也是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表現,以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目前,當對城市進行規劃時,并非城市空間機械化設計,而是應該將城市發展、自然環境進行融合,以達到城市持續發展的目的。而在城市生態規劃中,綠地建設作為重要環節,還具有凈化城市空氣與調節氣候等優勢,不僅可以降低城市出現的大氣污染情況,而且還能實現生態平衡的目標。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實現生態園林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在我國經濟、城市化迅速發展下,環境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生態環境相關問題開始不斷出現人類視野,如何才能維護生態平衡則顯得至關重要。生態園林的建設過程中,其主要是將人類與社會、自然進行有效結合,通過生態學原理的科學運用,以改善城市環境情況,進而促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社會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1]張麗麗,胡興啟,羅志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視角,2013(3):10~11.
[2]田秀娟.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園藝,2013(20):137.
[3]林昆勇.歐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經驗和啟示[J].城市,2013(5):71~75.
[4]唐瀟威.論園林城市建設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