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存國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病例教學法在免疫學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谷存國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病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免疫學檢驗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論趣味化、深奧的知識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教師而言,也能促進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免疫學檢驗;病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
免疫學檢驗是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主要功能是對臨床標本進行快速、準確的檢驗,為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不利于全面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1]。因此,改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免疫學檢驗教學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線索,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2]。病例教學法符合醫學教育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病例開展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判斷病例中提出的問題,師生、生生之間進行討論、溝通、補充,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1.1 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精選討論病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好的病例可以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調動參與積極性[3]。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認真、充分、精心備課。根據免疫學檢驗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收集相關病例,尋找常見病、多發病,精選恰當的病例。教學中應用的病例應具有典型性、適用性和難易適中的特點,案例太難不利于學生理解,只能消極等待教師的灌輸;案例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參與積極性。準備的病例討論資料應符合以下標準:(1)緊扣課程標準,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2)緊扣教學重點、難點,為實際運用知識服務;(3)教師精心備課、設計問題,確保教學有效實施。
1.2 設計病例討論過程
病例討論過程有以下5個步驟:(1)分發教師精選的病例討論資料,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程內容,熟悉并思考病例;(2)討論病例中患者發病的原因、免疫學機制、發生發展過程、臨床表現、免疫學檢驗方法;(3)指導學生掌握檢驗結果的參考范圍,并對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4)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5)圍繞病例設置問題的討論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討論病例驗證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將免疫學檢驗知識融會貫通。
在新課授課前,將病例通過多媒體課件快速展示,并提出相關問題,引出本次課的主要內容,進一步講解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所學免疫學檢驗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如I型超敏反應一節要求學生重點掌握I型超敏反應發生的原因、發生機制、臨床特點及檢測方法,授課前先列舉一個典型病例:患者,女,18歲,體溫38.6℃,以扁桃體炎入院治療;自述無過敏史,青霉素皮試為陰性;遵醫囑給青霉素800萬u靜滴,10分鐘后出現面色蒼白、冷汗、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血壓80/60mmHg,心率96次/分;患者經吸氧、肌注副腎素1支、靜滴5%葡萄糖250ml+氫化可的松100mg等處理后,轉危為安。提出問題:(1)該患者青霉素治療后發生了哪種類型的超敏反應?有何特點?(2)I型超敏反應發生的原因和機制是什么?(3)怎樣預防I型超敏反應的發生?I型超敏反應檢測方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教師由上述病例導入新課,并圍繞病例講解概念、原因、特點、機制、臨床表現及檢測方法,利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將病例中的問題一一解決,使原本枯燥的教學過程和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鞏固新知識,還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邊分析病例邊講解與之相關的免疫學檢驗知識,用以說明某一概念或發病機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盡快進入角色,參與討論。教師適時引導、指點答疑,隨時將重要的內容寫在黑板上,以利于下一步的講解和討論。這樣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跟著病例積極思考、圍繞問題開展討論,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在課堂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圍繞病例做最后的總結:(1)學生是否積極參與病例討論,對于學生的獨到見解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2)學生學到了哪些新知識;(3)病例教學過程中,隨著患者發病原因、免疫學機制、發生發展過程、臨床表現、免疫學檢驗方法的層層講解,設計的問題一個個迎刃而解,加深了學生對課程難點、重點的理解。通過教師的歸納總結,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好,自主學習興趣和熱情更高。
3.1 堅持課程標準
病例的來源途徑較多,但所選擇的病例應癥狀典型、診斷確切,結合檢驗專業特點,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教材、緊扣課程標準,以增強學生討論的可操作性,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利于學生運用免疫學檢驗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2 堅持適度運用病例原則
病例教學法只是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不能將病例教學法形式化和絕對化,也不能過分擴大其作用。教師根據各章節內容的不同,適時、適度運用病例進行教學,可將知識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如果病例討論內容過多,學生花大量時間查閱書籍,往往得不償失,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3.3 堅持教學相長原則
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不利于學生全面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病例教學法將教師的單邊活動變為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通過學習擴大了知識面,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教師通過教學發現自己的困惑之處,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促進,教學相長。
3.4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啟發、激勵、協調、總結和完善的作用,對學生的發言要關注,在學生膽怯時要鼓勵,在學生回答偏離主題時要正確引導,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對發言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對不同觀點進行辯論。通過以上方式,每位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受到關注,自己的發言具有價值,從而調動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自主學習興趣,訓練臨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病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4]。在免疫學檢驗教學中應用病例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創新能力與科研思維,提高了綜合素質。同時,教師通過備課、組織授課及課后總結等環節,大大提高了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因此,病例教學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免疫學檢驗教學中推廣。
但是病例討論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時間不易控制,因此教師應做好時間分配。此外,病例教學法對教師要求甚高,要求教師不僅有出色的教學技能和課堂組織能力,還有過硬的本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5],促使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病例教學需要師生花費大量課余時間和精力查閱相關資料,但學生課程較多,課余時間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為學生準備相關資料或提供資料來源。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進一步結合高職高專特點,應用多媒體、網絡、QQ群等多種手段,使教學形式及討論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郭貴龍,胡孝渠,張筱曄.CBL與PBL教學模式在腫瘤外科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6):630-632.
[2]JaneJackson.Case-basedlearningandreticenceinabilingualcontext:perceptionsofbusonessstudentsinHongKong[J].System,2003(31):457-469.
[3]崔娟.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際,2012,25(9):1128-1129.
[4]龔權,王愷斌,王超,等.CBL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9(12):78-80.
[5]來歷紅,樊冬梅,李春燕,等.病例教學法在心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4):100-102.
G424.1
B
1671-1246(2017)09-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