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龍
青島高新區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方法研究
宋 龍
青島高新區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作為整個建筑的重要支撐,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質量檢測非常關鍵。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要根據建設工程主體的結構特征,采用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本文基于工程實踐,對建筑工程主體結構的檢測方法進行了分析,對于提高建筑工程結構的質量有重要意義。
建筑工程;主體;檢測
建筑工程的主體結構是整個建筑的重要支撐,如果主體結構質量不達標,那么后續工程將無法繼續。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主要包括建筑主體的外觀與尺寸檢測,構建建筑主體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鋼筋保護層檢測等內容。
對建筑工程主體外觀與尺寸的檢測是為了確定混凝土構件是否達到了設計的要求。一般采用全站儀測量、標尺測量等方式,對建筑工程主體的軸線、標高、截面尺寸進行檢測,其中,混凝土構件是否存在裂縫、麻面、蜂窩等影響美觀,甚至使用功能的瑕疵也是檢測的重點。在檢測過程中,如果發現建筑工程主體的外觀或尺寸存在嚴重問題,則需對其進行二次測量并記錄其誤差和瑕疵,同時進行備案。
混凝土的抗壓能力直接決定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對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檢測方法主要有回彈法和鉆芯法。回彈法是采用重錘敲擊混凝土構件,將重錘的反彈數據反饋至回彈儀,利用回彈數據來確定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的方法。重錘的回彈量越大,混凝土構件的強度越高。鉆芯法是指利用設備對混凝土構件的內部進行取樣,來對構件進行抗壓強度核算的方法,此方法直接、準確,但是會損傷混凝土構件,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使用時相對謹慎,對于特定的項目,可采用重構混凝土樣品的方式來取代構件樣品。
建筑工程主體結構中,鋼筋的位置、數量和綁定方法對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在大型建設項目主體結構檢測中,鋼筋檢測與混凝土構件檢測同步進行。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鋼筋檢驗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鋼尺對鋼筋的直徑、質量、型號等進行量測。對于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構件,則往往利用電磁傳感器等設備對鋼筋的位置和形變量進行檢測。
由于砌體材料的吸水率不同,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會有砂漿質量不合格的現象。對砌筑砂漿質量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回彈法、點荷法、貫入法等。點荷法是指利用鉆芯對砌筑砂漿內部進行取樣檢測,貫入法是利用探針插入砌筑砂漿體內部進行檢測,這兩種方式相對于回彈法,檢測的精度和準確性都較高。
(1)建筑工程主體外觀與尺寸檢測注意事項: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主體外觀與尺寸檢測應在遵循《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的基礎上視項目工程情況而定。根據建筑設計圖與施工圖,以建筑的材料與建成體為目標,對建筑的外觀和尺寸進行質量評價的過程雖然簡單,但是工作繁瑣,也比較耗費時間,實際工作過程中也往往出現漏查的情況,這就要求檢查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在檢查完成之后對相關責任人應簽字確認,對混凝土構件中出現的蜂窩,孔洞應就其密度與大小及時備案,并在檢測報告中詳細說明其情況。
(2)混凝土強度測試:混凝土強度測試是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最重要的一環,混凝土檢測方法多樣,為了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實際檢測過程中往往采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測試,例如,首先對混凝土構件進行回彈檢測和超聲波檢測,若沒有發現問題,則往往不需要二次檢測,若發現問題,則需要對混凝土構件進行鉆芯法取樣檢測,二次檢測也需要具有相應資質的工程師來進行,如果混凝土構件經二次檢測仍不合格,則需再次進行鉆芯檢測,并與第二次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并出具檢測報告。
(3)鋼筋檢測注意事項:鋼筋檢測與混凝土檢測往往同步進行,出具兩者的分析報告。鋼筋層的位置、形狀、厚度等對混凝土構件后期的安全性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往往采用抽檢的方式,對鋼筋的彈性、密度、捆綁方式進行檢查,確保鋼筋符合相關標準。同時,在實際檢測中往往對鋼筋和混凝土進行聯合抽檢,確保兩者之間縫隙達標。
(4)砌筑砂漿檢測注意事項:在建筑工程主體檢測流程中,砌筑砂漿的質量對整體結構的質量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應特別對砂漿材料的混合比例與材料質量進行重點檢測,若該環節無問題,則砌筑砂漿質量往往不會有問題,在后期的養護環節,應對砂漿的離散度進行針對性檢測,可利用回彈法檢測砂漿強度,若出現問題,則對同一批次材料進行二次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青島某中學總建筑面積約26萬平方米,建筑物1-6層,地下1層,其中主體教學樓樓板及屋頂平面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主體材料為商品混凝土,材料輸送方式為混凝土泵壓力輸送。青島中學預計2017年7月8日全面完工,2017年9月投入使用。2016年10月底,發現主體教學樓6樓第8軸到第12軸之間出現了細微裂縫,兩軸跨度為9米,且為受彎構件。裂縫長度大體貫穿軸梁截面,裂縫形態一致,寬度為2毫米左右。檢測人員利用回彈法和鉆芯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學樓建筑主體結構進行了檢測,通過檢測發現混凝土強度、鋼筋強度達到了設計要求。通過回彈法對砌筑砂漿的強度進行了檢測,也沒有發現問題,其他梁的鋼筋位置、大小、數量及保護層厚度等達到設計要求。但是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箍筋的間距偏離了設計要求,綜合判斷箍筋間距偏大是裂縫產生的原因。根據檢測結果,施工部門對箍筋間距進行了調整,消除了裂縫。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業內人士對主體結構安全行的檢測越來越重視,檢測方法也越來越豐富,檢測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也變得越來越高。在實際工作中,檢查員應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特點,結合建設進度合理安排檢測工作事項,及早主體結構中不合格的部分。在設備和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可通過采用各方法交叉進行的方式進行檢測,以提高檢測精度。
[1]任艷菊.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質量檢測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14(9).
[2]韓方達.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檢測之我見[J].科技視界,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