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兆
北京工業大學
覆土建筑的院落空間針對山區地形的構成方式研究
姜 兆
北京工業大學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中國的覆土建筑已經不單單局限在西北部的黃土高原地區,東北、華北,甚至南方眾多地區都出現了覆土建筑。覆土建筑具有天然的熱工性能,冬暖夏涼,但是其設計和使用上的主要問題是通風和采光問題。院落空間作為建筑設計中解決通風和采光問題的重要手段,成為覆土建筑設計和使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過分析山區地形條件下的院落空間構成方式,得到覆土建筑的院落空間布置策略,一定程度上解決覆土建筑的通風采光問題。
覆土建筑;院落空間;山地
“錯落式”的院落空間比較早期的利用是在中國的黃土高原地區,其應用的地形范圍是圍繞溝壑和崖壁展開的。由于黃土高原的地質地貌特征自然產生了許多沖溝,沖溝的深度也各有不同,適宜開挖窯洞的深度一般為6到10米,這種窯洞一般可以錯落的挖出兩層,每層單獨形成庭院,庭院的高差一般在3到4米之間比較普遍,也有溝壑較深的,可以開挖出三層甚至更多庭院。這種錯落式的院落空間布局優勢是能夠很好的保證建筑的通風和采光,排水問題也能儀仗山勢得到合理的解決。在層疊的院落空間之間設置樓梯互相連接,豐富了垂直方向的空間層次。更有將屋面打通做結構加固,直接在室內做樓梯或庭院,通往上層的建筑或者庭院的做法。這種方法使得屋與院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開發出新的人流動線,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室內設計結構,保證了良好的通風。
在中國北方地區,圍合型的院落空間較為普遍。傳統的四合院建筑中是以四面建筑圍合出獨立的庭院,也有三面以建筑圍合,一面以擋墻圍合的三合院。這種院落布局的形式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并能保證各個方向建筑的采光,是一種簡潔有效的庭院空間設計手法。這種方法在山區地形中同樣適用,但院落一般會依照山體的地形變化而形成不同的形狀,建筑主體也不能完全保證四面圍合,大多都是以擋墻圍合,并在擋墻設置院門。這種圍合出來的院落比較寬敞,又能做其他功能,例如景觀、晾曬和儲藏等。
由層疊式空間產生的庭院式屋頂庭院的一種,屋頂庭院一般開敞設置,按照規定建造欄桿及其他附屬設施。依據不同的建筑形制,屋頂庭院的形式也非常靈活,功能也不盡相同。有的單純作為景觀庭院處理,采用屋面覆土的方式,配以景觀種植。其作用主要是美化環境,帶來與人親近的居住體驗。
京郊地區的山地一般為中國北方地區主要山脈余脈,山勢相對平緩,山頂容易到達,景色更是美不勝收。所以隨著郊區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在山頂建設住宅或者其他功能性場所更是屢見不鮮。
從院落空間的角度出發,更應該將觀景體驗與院落想結合。其中一種方式是將院落空間進行抽象化的藝術表達,使其成為“取景框”式的功能性空間,這一空間形態專為觀賞山景所設計。院落空間可以根據不同的方位分別設計,將外部景觀最大化的攝入庭院中來,使建筑與自然環境產生心理上的內在聯系,提供不同的新體驗。這是一種將外部景色進行嚴謹的邏輯歸納的空間設計方法,其前提是對于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充分的了解與分析,達到每院各異的景觀效果。
這種庭院一般設置在較為平坦的山頂臺地,一般情況下,都需要提前對山頂地形進行簡單處理以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這種庭院的設計,其開敞性是主要特點,所以對景致也有一定的要求。以最少遮擋為主要目的,最好能體現觀景層次,產生近、中、遠的不同景別。院落的開敞方向也直接跟景色產生內在聯系,所以根據建筑功能的不同,有必要調研清楚一年四季內景色的變化再做綜合考慮。
遞進式的院落空間有多種形式,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通過平地與坡地控制高差關系和院落進深,沿襲傳統合院建筑的形式,形成前后院。這種前后院往往根據地形高差成垂直縱向分布,前院在平地,后院根據高差設置在斷面臺地上,這種地形條件決定了建筑一半在地面之上,一半覆土的空間形式,是雙層院落的一種基本形式。當然也可以每個基地的自然條件豐富院落了空間形態,可做三層或更多院落,也可將同層的院落進行分解處理,形成一層多院的布局。
在空間的垂直方向設置軸線,院落空間根據軸線的方向垂直布置,由此院落空間成為立體型的空間格局,產生出不同的院落形態,包括地下庭院、地坪庭院和山體庭院。其中地下庭院式在平地上下挖,產生下沉院落與地下室內空間進行聯通。地下庭院可根據不同的基地狀況靈活布局,也可設置多個,方便地下室內空間的采光和通風。地坪庭院是指在基地原有的地坪表面做平整處理,可以是圍合也可以是開敞方式的庭院形態,這種庭院類似于傳統的合院建筑中的開敞庭院,一般情況下與建筑的主入口關系密切,功能上可以考慮接待作用和活動性開敞空間。山體庭院指的是預先清理山體出現臺地,建筑體既可以設置在臺地之上,也可以向山體直接進行挖掘,院落空間占據臺地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空間格局。還有一種形式是在坡地上做好結構加固,設置出挑的空中庭院。這種庭院空間對結構和施工要求較高,也是一種較為新型的做法,不用占據臺地空間,為空間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
覆土建筑以其綠色環保天然的優勢越來越成為新型建筑的重要形式,而院落空間作為覆土建筑設計當中重要的手段,提高了建筑整體的空間品質,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地下、半地下覆土建筑的通風和采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山區地形條件的覆土建筑院落空間構成方式,探討了院落空間在覆土建筑今后實踐當中的可能性,為覆土建筑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1]荊其敏.覆土建筑[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
[2]童林旭.地下建筑學[M].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姜兆(1990-),男,漢族,河北廊坊人,學生,研究生,單位: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