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 東莞 523808)
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現狀及改進建議
劉霞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 東莞 523808)
分析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現狀,提出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實驗室廢棄物管理模式,從根本上預防實驗室廢棄物引發疾病及造成環境污染,保障師生員工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實驗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環境污染;機能學實驗室
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實驗室的使用頻次和實驗課比例持續增多,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也隨之激增。由于實驗室廢棄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質,如果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不規范,不僅危害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還會污染環境,并可能進入流通領域導致再次使用,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1]。對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改進建議。
1.1 制定實驗室安全與環保制度
結合國家有關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制定了一整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如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規定、劇毒藥品管理規定、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動物尸體處理流程及各種實驗室人員崗位職責等,做到了實驗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減少和杜絕了實驗相關事故的發生。
1.2 加強安全教育,增強環保意識[2]
學生首次進入實驗室時,授課教師介紹實驗室布局、功能及安全管理制度,講解學生實驗室守則,對學生進行防火、防水、防電、防爆、防中毒、防動物咬傷及防污染等的教育,要求學生熟悉每個實驗項目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耗材性能,強調實驗動物尸體的處理流程及實驗廢棄物的處理方法。實驗室與每位學生簽訂實驗室安全管理與使用承諾書,責任到人,增強學生的安全與環保意識。
1.3 規范實驗教學程序
組織本實驗室教師拍攝了系列實驗操作視頻,供學生觀看,以使其規范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戴好手套、口罩、帽子,做好個人防護,灌輸安全、綠色環保理念,教師在巡視指導中現場示范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
實驗室常規供應洗手液、肥皂、洗衣粉、消毒液、棉簽及擦手毛巾等,實驗結束后,教師督促學生做好實驗室的清潔衛生。實驗室管理人員每天開窗通風,進行空氣紫外線照射消毒,保證整個實驗環境綠色環保;在制訂藥品采購計劃時做好預算,避免實驗藥品久置過期、失效,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及環境污染。
1.4 實施相應處理措施
1.4.1 對實驗動物尸體的處理 我校實驗動物中心設立專門的動物尸體回收間,并由專人負責,配備大型冷凍柜,學生每次實驗結束后采取人道方法(空氣栓塞、頸椎脫臼等)處死動物,由值日生清點動物尸體數量并用專用袋收集好,及時送回動物尸體回收間,做好登記交接。動物尸體回收間集中將全校的實驗動物尸體交由專門的醫療廢棄物處置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
1.4.2 對其他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 實驗室設立廢棄物分類收集桶,并貼有醒目標志,內套黑色垃圾袋保證無破損。對損傷類廢棄物,如一次性注射器與輸液器針頭、刀片、采血器等放銳器盒密封,其他如打碎的安瓿瓶、燒杯、輸液瓶、試管、玻片等放于注明玻璃類損傷性廢棄物收集桶內。除去針頭的注射器、輸液器以及其他的一次性用品放感染性廢棄物桶內。廢棄標本,如血、尿、唾液、胃液、腸液等,按2 000mg/L濃度比例加氯制劑干粉,攪勻作用2~4小時后集中處理。每次實驗結束后產生的大量廢棄化學物質,對易揮發的采用開窗通風或加大抽排風力度消除污染;對廢棄酸、堿溶液加入相應試劑中和至pH值呈中性,然后用水稀釋后排入下水道;對含有重金屬離子的廢棄溶液,加入相應試劑生成沉淀后過濾處理,廢渣干燥后集中收集[3]。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環保法規,我校對實驗室廢棄物處理問題也不夠重視,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具體的監管措施。我校機能學實驗室雖然在收集廢棄物時做到了有效分類、收集,但由于學校目前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相關回收設施不完善,未設立專門的實驗室廢棄物儲存地,導致除動物尸體以外的其他實驗室廢棄物的后續處理成了難題。
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在廢棄物處理方面還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第一,機能學個別實驗項目和選題需要的藥品毒性大、污染重,產生的廢棄物處理起來較困難。如“不同類型缺氧對小鼠的影響”實驗中所用到的氰化鉀有劇毒,使用中要特別注意,實驗所用物品處理較麻煩;“紅細胞滲透脆性和化學性溶血”實驗中要用到有機溶劑、強酸和強堿,實驗后如對廢棄溶液不進行合理處理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第二,實驗動物用墊料使用后直接倒入垃圾桶,未進行有效利用。第三,實驗過程中出現意外死亡的動物未嚴格排查原因,同正常死亡的動物尸體一起回收放入冷凍柜儲存。
3.1 完善實驗室廢棄物管理措施,保證回收渠道通暢
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驗室廢棄物回收處理細則和管理政策,設立實驗室廢棄物處理專項資金,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負責實驗室廢棄物的管理,對實驗室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實施監督、指導。學校應根據實驗室廢棄物管理要求,設立一個實驗室廢棄物儲存地,供暫時存放實驗室廢棄物。在各實驗室設立專門的廢棄物收集設備,專門的廢液、廢氣排放管道。各實驗室將丟棄的廢棄物用專用密封袋封存,封口處用標簽紙注明實驗室名稱、類別、封口日期、責任者,并將實驗室廢棄物運至儲存地,與專職管理人員交接,填寫實驗室廢棄物交接登記表。暫存于儲存地的實驗室廢棄物由專門的廢棄物處置單位定期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3.2 進一步完善機能學實驗教學程序
取消機能學中污染嚴重、毒性大的實驗,或者對原有實驗項目進行合理改進,構建毒性小、低污染、實驗室廢棄物容易處理的綠色實驗體系,從實驗室污染物產生的源頭抓起。如“紅細胞滲透脆性和化學性溶血”實驗項目操作簡單,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所以該實驗教學可改為教師示教或觀看實驗錄像,以減少實驗廢棄溶液的產生。
在實驗過程中,若發現動物意外死亡,指導教師應查明原因,如果懷疑動物因傳染病死亡,應立即報告上級主管部門,按照生物安全標準操作規程處置,尸體及廢棄物需經滅菌處理后才能放進冰柜中儲存;在檢查排除實驗動物傳染病可能性后,可按正常死亡動物尸體處置[4];有毒動物尸體,如“有機磷酸酯類中毒及其搶救”實驗家兔尸體應有醒目標識,并單獨存放于回收間的冷凍柜,以進行有效處理,防止對環境的污染。機能學實驗動物使用后的墊料一般很少會污染,可由后勤處清潔人員進行堆肥等處理,既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能為學校節省一筆花草施肥用的資金[5]。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人才教育基地,應該努力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倡導綠色環保理念,積極主動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出表率,從根本上做好實驗室廢棄物的回收與安全處置工作,保障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1]周盡暉,丁玲,王世杰,等.高校實驗廢棄物的安全防治措施[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4):71-73.
[2]齊龍.淺談高校生物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76-179.
[3]吳樹國.重視化學藥品的安全管理,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體系[J].化工管理,2014(3):51-52.
[4]江濤,郭姣,張錦紅,等.淺談我院實驗動物尸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經驗[J].實驗動物科學,2009,26(1):65-66.
[5]張紫娟,杜彩霞,劉沛霖.我院機能實驗室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原則與方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3):466-467.■
G40-03
B
1671-1246(2017)10-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