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松
四川省蓬安縣公司
農村地區配置電力線損測算的探究,重點含有兩方面:一、測算10kV線損,二是0.4kV線損測算。小于等于10kV的電力分配體系繁雜,分支相當多,荷載性質多樣,原有信息不完整,還有配置系統龐大,采用原來的兩個節點的配置電力線損測算辦法來測算[1],要求許多的技術參數及歷史信息,測算量較多,無法現實操作。并且農村分配電力是農網的終端,其和農村家庭相接,含有電線分布多,電壓級別小、裝備量大、客戶少、運用量低等特征。而農村線損占全部農網里面消耗的絕大部分[2]。
新中國自成立以來,一直在著力研究電力網絡損耗,各供電企業為了降損增效,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計算理論線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開始進行了利用計算機語言來實現電力網絡理論線損計算。目前,存在一定數量的企業電力網絡的理論線損的計算工作仍然處于空白狀態或者停留在手工計算過程,由于電網結構較為復雜等特點,電網上線路型號多樣,負載變型號及性質復雜,給手工計算統計帶來很大的難度,并且存在計算誤差,不能起到指導管理降損的作用。
國內給予電力公司監管線損方向,含有3個進步時段:
(1)新中國建立之初,大多運用人工抄錄的方式,再做出相關整理。這樣消耗大量的精力,常常出現遺漏及錯誤狀況,而進行信息統計時,耗時特別長,效率特別低,無法實時找出問題及運用減少損失辦法,致使線損居高不下。
(2)在20世紀末期,由于電子科技和電腦的進步,不斷的研發出不同線損測算系統和相關軟件,有部分則研發出了遠距離查抄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
(3)這些年,由于無線網絡科技的進步,電腦軟硬件水準的增加,部分電力公司則研究無線網絡遠距離查抄和線損監管體系,從而完成減少能耗、提升運行效率及監管線損水準的目標。
配電網理論線損的計算可以在實際的問題處理過程中要能夠很好的實現整個電路數據信息的分析和研究,這樣來找出電路的損失計算值,在這樣的方案中要解決的是電網中硬件設備的問題以及時刻變化的網線負載。在基于這些數據的分析基礎上實現整個的模型的模擬建立。一般能有這些方面:
(1)有誤差
這是因為在實際的電路中,國家的電路是非常的多并且復雜的,這樣不同的條件反映出來是不同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信息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是很有可能變化的,所以要實現正確的實際損失量是不能夠實現的,只能夠建立一個模擬的模型來估計。
(2)條件性
一般在國內的電網技術研究是采用的老式方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的硬件技術以及實際的環境條件在不斷的變化,加上相關的采樣技術缺陷使得在研究過程中會有一些條件的假設,這樣來開展實際的研究,但是這樣的方案就使得相關的研究結果不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實際意義。
(3)多方案性
因為實際的電網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在研究的方案中運用的技術也是根據實際的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案來實現整個電路的模擬估計,以此來建立正確的數據信息模型。
供電公司在管理用電事務時非常看重的是線損管理情況。一般是通過及時地了解各分部的實際線損情況,將這些信息及時地收集起來,并檢驗這些數據的可靠性同時計算出各部的實際線損值、線損率,將計算的結果和公司計劃值逐一比較,找出異常值,為后期考核員工工作情況和進行公司效益分析提供準確資料。文章設計的線損管理具有五個功能,它們分別是考核單元管理、線損異常管理、線損基礎信息管理、考核電量管理。
通過綜合GIS系統的優點,能夠將原系統上不存在的線路圖形可視化功能實現,以便電網工作人員能夠直接在地圖上查看電網各線路情況。
供電公司內部存在不止一個信息系統,這些系統中包含著非常重要的信息內容,所以需要及時地進行信息整合,讓有用信息及時地在全公司傳播,利于公司健康高效發展。但是系統間信息整合并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信息整合方法雖然能夠實現該功能,但是實現起來繁瑣,同時造成系統過于復雜。
通過專用工具和相應的數據倉庫計算,構建負荷分析模型、線損分析模型以及配電網電量分析模型。如此以來,供電公司的員工就能夠進行各種數據查詢和數據分析,從而能夠多方面地對配電網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
[1]辛開遠.楊玉華.陳富.計算配電網線損的ga和bp結合的新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李秀卿.趙麗娜.孟慶然.基于免疫遺傳算法優化的神經網絡配電網網損計算[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37(11).
[3]韓衛東.配電網線損計算及應用.西安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
[4]虞忠年.陳星鶯.劉昊.電力網電能損耗.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5]魯亮.改進的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方法的研究.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李紅梅.配電網線損計算與無功優化.沈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2013.
[7]國家電力公司.國家電力公司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北京:國家電力公司,2011-01-01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