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深洋
勝利油田純梁采油廠
漫談企業文化的能量
傅深洋
勝利油田純梁采油廠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為方式的綜合表現。建設企業文化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從企業的宗旨精神、經營理念到企業的規章制度、物質文明,從員工的行為準則、形象標準到企業的條件環境,無不滲透著企業的文化內涵。在社會不斷進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全力打造具有鮮明個性、凝聚全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品質企業文化,是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力的不竭動力之所在。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后,它所帶來的是群體的智慧、協作的精神、新鮮的活力,這就相當于在企業核心裝上了一臺大功率的發動機,可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企業文化;能量
創新——企業文化的精髓,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企業文化只有把創新的基因置入到員工當中去,才是真正能夠讓企業長盛不衰的企業文化。像IBM、英特爾等百年企業之所以生存之今,原因就在于其創新精神長盛不衰,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企業文化像基因一樣置入到企業的細胞當中去。
正確引導員工創新是新時期下企業化文建設的一個新課題。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應該讓每個員工感受到市場壓力,由市場來評判員工的勞動是否有效。現在企業最大的困惑是企業的領導感到市場的壓力非常大,而有些員工并沒有感受到壓力或感到壓力不大。如果把市場壓力穿透到每個員工身上去,員工一定會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壓力,這就需要創新,而這個創新正是企業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個人都來動腦子、都來創新,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企業要從組織結構上使每個人與市場都聯系起來,每次創新都要清楚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如果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那么創新就是有價值的,這個創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體的。
其實每位員工都想體現或實現自身價值,需要企業引起重視的是在為市場提供價值的同時讓員工實現自身價值。比如在海爾,原來的開發人員現在叫型號經理,就是原來是上級要求開發這種產品,定下來之后設計生產,有沒有銷量與員工無關,而現在是員工自己來尋找市場,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確定后生產,生產了并不表明完成了任務,而是根據市場的銷量來確定利潤,根據利潤來提成。也就是說員工不但與一個新產品掛在一起,而且也與市場掛在一起。從本質來講,用戶需要的絕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他們需要的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他非常滿意的效用,他會給企業帶來客源,企業就獲得了市場、獲得了利潤。相反,有的產品,叫好不叫座,就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利潤、沒有收入,其勞動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只得去研究別的市場,或者再找一個別的適合的工作。
創新是適應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面對今天這個信息化、經濟全球一體化時代,如果每個人與市場不結合在一起,不去創新,這個企業就沒法生存。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所有的信息都是對稱的,只有速度致勝才能占領市場。誰能最快滿足用戶需求誰就贏得了市場。所以把創新的基因滲入到每個員工當中去,不能停留在口頭的表面文章上,而是通過市場的途徑來實踐。每人每時每刻都與市場結合在一起,離開市場就沒有生存的余地,自身利益與市場利益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企業文化是以物質文化為基礎包含制度層和精神層兩大塊,制度層和精神層既獨立又相互聯系并互位補充。一般的企業把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獨立分開,兩者沒有多少關聯,結果在執行企業制度時就往往和文化理念產生沖突,這就是完全將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脫離開來處理的原因。企業文化制度層主要是指公司各項管理制度和規定,如果從他們的性質來分,制度層是硬性的,是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而精神層的東西就是軟性的,屬思想意識形態范疇的。例如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在確立了“領行業之先,鑄百年之業"的企業核心理念后,對公司文化從制度層到精神層進行了一系列整理。原先規定了保安只對公司老板敬禮,行政人事部經理的理由是既然公司是以人為本的企業作風,就應尊重保安,為他們著想,不要增強員工不必要的勞動強度。后來根據公司經營理念延伸出來的是,服務消費者,服務好客戶,既然是服務好客戶,對所有進出車輛都應敬禮。還有根據公司的企業作風是以人為本,創造經典,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公司發展、產品研究、市場拓展、服務理念都要以人為本。工作作風還要求大家犧牲個人利益服務集體利益,最后綜合經營理念、企業作風及工作作風三方面的要求,對保安的服務職責進行重新定位,那就是保安必須向進出車輛敬禮,并且根據公司核心理念要求,對保安定立一個工作理念是“在安全中創造親和,在互助中突顯禮貌 。"這一理念出臺后,并延伸出一系列的工作標準,將以前保安要求所有外來車輛司機必須下車登記,改為保安必須為所有外來車輛遞去登記本登記,將要求客人下車改為主動送上服務,從本質上改變過來主要體現了服務客戶的原則。為了體現安全中創造親和,將以前規定大雨天保安室外敬禮改為室內敬禮。這個例子說明,企業文化策劃與執行必須是一個系統化工程,不可孤立來看,制度層與精神層必須緊密聯系,目標與行動保持一致,要不就變成了南轅北轍。
企業文化作為精神層的東西是最重要的,特別是企業做大了,需要她來彌補制度層所存在的缺陷,并與制度層形成緊密相連的共同體,做到琴瑟相和,軟硬結合,共同為企業的發展承擔好琴弦作用。一個資深的企業主管都知道,很少政策能維持二十年到三十年,而精神上的東西是人貧窮時需要,富裕時更需要的,她能引導一個人的做事思想,讓人從一開始就抵觸而到接受,最后形成固有的做事習慣,形成和企業整體系統相協調的企業文化。形成特有的企業文化不但是企業的需要,還是企業員工作為向外展示的驕傲。要形成符合企業特性的工作作風,必須要時刻開展實施總結,形成一個特有的企業文化代表。有了企業文化框架,要有企業文化推廣方案,定期做好主題討論及宣傳實際,采用逐步普及慢慢深入的方式推廣到心。
總之,企業文化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一個日積月累及思想引導的過程,是一個關乎企業管理系統化的工程,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深層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