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100)
?
?軟科學研究?
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路徑研究與建議
應 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在分析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提出國際合作是中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有針對性地從人才隊伍建設、規范執業上崗標準、推廣傳統醫學理念及產品、搭建國際交流及實踐平臺、共建大健康產業園等5個方面建言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
健康產業;國際合作;人才培養
健康產業被譽為“朝陽產業”,是驅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保羅·皮爾澤(Paul Pilzer)在《財富第五波》中提出,繼“機械化時代”、“電氣化時代”、“計算機時代”、“信息網絡時代”之后,社會發展將進入“健康保健時代”,而健康產業也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1]。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健康產業已成為“換擋期”的重要動能,是構建“健康中國”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健康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也成為服務我國“走出去”戰略和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領域。本文在分析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提出國際合作是中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并對合作的路徑提出建議。
“十三五”時期中國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對健康服務產業的需求巨大。對比國際經驗,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方興未艾”,是一片具有巨大成長空間的“藍海”。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可以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
1.1 收入水平提高帶來健康需求增長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按照2011年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已經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預計到2020年有可能邁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2]。在物質生活得到逐步滿足的情況下,國民對健康的需求全面提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
1.2 老齡社會凸顯健康服務供求矛盾
根據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5%。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對健康需求的迫切性日益加大。然而,健康服務業中養老服務供給卻非常短缺,養老的服務市場需求至少在1萬億元人民幣,實際的供給不到2千億人民幣[3]。
1.3 多元化需求倒逼大健康產業發展
由于收入和消費層次的多樣性,國民對健康服務也有多元的需求,健康服務業的各領域都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亟需樹立“大健康”產業觀,建設完備的“大健康+”產業鏈,將傳統公益性導向的醫療衛生行業拓展為全過程、全域的,公益性與經營性兼備的大健康產業,培植醫療旅游、健康保險等健康產業新業態、新形式[4]。
1.4 發達國家經驗預示巨大發展空間
健康服務業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服務業是美國的第一大產業,早在2012年美國衛生總費用即達到2.75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達16.9%,經合組織(OECD)國家也一般保持在10%左右[5]。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中國健康服務業與世界先進水平比還有不小差距,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健康產業既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也面臨盡快破題發力的挑戰。一方面,中國健康產業起點低、實力弱,供給不足,具有“先天不足”的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中國健康服務體系監管機制不夠健全,開放程度偏低,在未來全球化合作競爭中也處于劣勢。內外部矛盾均嚴重制約著中國健康產業的“健康”發展[6]。隨著中國逐步開放醫療健康市場,國際醫療健康資本進入,中國發展健康產業在“苦練內功”的同時,需要以開放的姿態,走一條國際合作發展的道路來破題發力,取彼精華,補己短板。
2.1 準確預判健康產業發展前景特點
“十三五”時期健康產業的發展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國際上逆全球化加速,全球產業合作及服務貿易受阻,健康產業的技術、人才、資金的流動與合作也會受到干擾。二是中國國內服務業發展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居于愈加重要的地位,大健康產業作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會成為中國發展新動能。三是健康產業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將會更加頻繁,要把握開拓這片“藍海”的先機就需要以戰略眼光考量中國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必須積極融入全球合作中。中國要擯棄被動的經驗借鑒、技術購買的舊模式,以參與者,甚至領導者的姿態與全球伙伴合作,為全球化的健康產業合作及健康服務貿易提供“中國方案”。
2.2 深入理解健康產業國際合作內涵
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包括三方面含義:一是要素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渠道的國際化,利用國際信貸市場實現間接融資渠道的國際化。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加強健康保健技術的互通,從而確保健康管理技術的先進性。二是在國際人才市場上配置人力資源,實現人力資本的國際化。健康產業是高附加值服務業,高素質人才富集,更需要加強人才引進和運用,反過來也能強化國際健康產業有序合作。三是要求運作必須符合國際慣例,采用先進的企業制度、管理方式和運營方式。要有合理的資本結構,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監督機制[7]。
工筆對于畫家,既是表現形式的選擇,也是創作方式的選擇乃至生活方式的選擇。在細勾慢染類似于品茶聞香的過程中,思緒和心境漸漸地溶入畫中的世界,筆底間洗去浮華,沒有喧囂和躁動,只有平靜和閑適。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獨處,可以寂寞,可以從容,可以寧靜,可以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當下我們的心跳和步履常常被提速的社會環境中回歸對于畫畫過程的體驗,這無疑是畫家一種十分樸素又十分奢華的享受。
2.3 切實落實國際合作的“中國方案”
具體到中國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路徑,在觀念上,要踐行“合作-共贏”的理念,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合作伙伴關系和合作氛圍,堅定走國際合作道路。在方法上,要多渠道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先進技術、資金、人才快速提升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通過整合、收購、兼并,積極拓寬多元投資渠道,引進國際著名醫療集團,加快在專業人才、技術、資金和品牌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并積極建立符合現代化健康服務業品牌和管理模式。在政策上,要加強監管,營造公平、有序的合作環境。中國對醫療衛生行業的體制革新、資金投入、市場化機制及管理運營等問題重視不夠,需要加強監管,適應國際合作競爭需要。基于以上判斷,本文從人才隊伍建設、規范執業上崗標準、推廣傳統醫學理念及產品、搭建國際交流及實踐平臺、共建大健康產業園等五個方面提出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的“中國方案”,建言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
3.1 加大人才引進與吸納力度
2016年3月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擴大人才開放,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健康產業作為一種高新產業,產業鏈長、附加值高,尤其需要各環節高層次專業人才。因此,要加強與國內知名機構的合作,通過“筑巢引鳳”來“借梯上樓”。
第一,簡化人才、技術、設備的審批流程,特事特辦,引進并培養一批醫療健康行業高級管理人才,進一步增強大健康發展能力[8]。第二,讓有一技之長、專利技術的優秀人才與國內相關企業靶向對接,加快成果轉化。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業迅猛發展,“健康+”的上下游產業亟需國際領先的高附加值產品和技術。第三,為優秀的健康產業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風險基金,鼓勵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第四,充分發揮健康城、醫療中心的人才吸納功能。目前中國已有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海南博鰲樂城醫療旅游先行區等近20家區域性大健康產業園區。通過建立創業孵化中心、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園等平臺,將區域性健康產業園區建成健康產業高層次人才富集的“高地”。
3.2 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執業資格制度
為了適應服務全球化與標準一體化的趨勢,我國要對健康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設定職業標準,通過標準化考試及定期考核,落實職業資格證上崗制度。執業上崗標準要與國際接軌,提高我國健康從業人員國際服務能力。
3.3 加強傳統醫學理念推廣和產品輸出
中國的傳統醫學博大精深,中醫藥及民族醫藥是中國醫療及健康保健的瑰寶,對世界健康產業也有很強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拔火罐、針灸、推拿等診療手段逐漸得到國外的認可和歡迎,而傳統醫藥的保健功效也在新時代“二度逢春”。因此,如能大力開發、推廣、使用傳統醫學,一方面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另一方面也能推動傳統醫藥文化和產品的輸出,并以此為平臺促進中西醫藥健康產業交流、互補與共贏。
2015年5月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通知》中提出,要“全面推進多層次的中醫藥國際教育合作。整合中醫藥科研優勢資源,為境外機構提供科研外包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藥創新和轉型升級,促進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因此,要形成多元的辦醫格局,鼓勵中西醫“百花齊放”,尤其要著力培植中醫產業,加強中醫藥理念推廣與產品輸出。這既需要挖掘傳統醫療精粹,培養中醫藥人才,也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培植中醫藥品牌。
3.4 搭建健康產業交流與實踐平臺
中國健康服務產業“走出去”“引進來”需要有平臺的支撐。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可以考慮通過三種合作平臺進行資源互補和整合。
第一,可以主辦或合辦國際國內健康產業論壇。通過國內外健康產業論壇及產業推介會,吸引國內外健康產業機構和企業間的交流,增強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高端會議及會展還可以有效地獲取行業信息,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戶,增加招商引資的效率。目前,由國家部委、行業協會等主辦的世界健康產業大會、中國健康產業論壇等一批論壇已相繼召開,取得了明顯成效。第二,加強健康產業人才的教育培訓的合作與交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多元辦醫格局,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可以通過高校合作辦學吸納一批專家、學者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三,可以通過聯合培養及海外見習的形式,搭建平臺讓國內健康行業從業者有機會去日本、美國、德國等健康產業較為發達地區的知名機構學習交流。身臨其境地了解并學習國外第一手的健康管理及服務經驗,從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國健康產業發展水平,提高我國健康產業國際服務水準。3.5 吸引技術和資金,合辦“大健康”產業園大健康產業的方向是集聚發展,包括產業集聚、地理集聚、群體集聚。其一,健康產業是復合型產業,集醫療、商業、休閑等產業于一體。其二,健康產業園往往集醫療康復、培育培訓、醫學研發、保健養老、藥械制造等關聯單位于一個地理區塊。其三,健康產業園服務人員與目標客戶具有多元性,產業園中既有多國別、多專業的健康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也有來自世界各地、需求各異的消費者。從目前國際上較成功的休斯頓德克薩斯醫療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和迪拜健康城(Dubai Health Care City)的發展經驗看,健康產業集群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多層次、多元化的。集群需要提供種類盡可能多的健康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保持規模效應,擴大影響力[9]。
中國健康產業國際合作也要以合辦健康產業園為載體和突破口。第一,提前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集群發展的優勢。整合健康產業上下游行業,加強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第二,提供優惠政策和綠色通道,吸引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入住園區。既可以形成總部經濟的輻射效應,也可以增加管理模式與經驗的交流,并推動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項目孵化。第三,突出特色,差異發展。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就依托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以“醫療+旅游”為特色,帶動了商務會展、康體休閑、健康地產等周邊產業的發展。
[1]保羅·皮爾澤.財富第五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張 玉.專家:中國有望在2022年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N].上海證券報,2016-12-06(002).
[3]遲福林.我國經濟轉型趨勢下的健康產業發展[EB/OL].(2016-07-14).http://people.chinareform.org.cn/C/chifulin/Article/201607/t20160714_252525.htm.
[4]劉治君,裴 敬,羅增永,等.基于產業經濟學視角的健康產業概念探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5,(11):25-28,29.
[5]李紅梅.美國:健康產業成“老大”[N].人民日報,2015-01-19(019).
[6]張大衛.從消費視角看健康服務業的結構性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15,(2):137-141.
[7]魏小剛.全球化給中國醫藥產業帶來什么[N].中國醫藥報,2004-04-27(010).
[8]應 驗.海南健康產業人才培養芻議[N].海南日報,2017-01-11(A11).
[9]何 達,金春林,陳珉惺,等.健康服務業集群化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衛生資源,2016,(2):141-144.
(本文編輯:張永光)
Study and suggestion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Chinese health industry
YING Yan
(ChinaInstituteforReformandDevelopment,HaikouHainan570100,China)
Based 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Chinese health industry,it puts forward tha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road of Chinese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states five aspects to Chinese health industry from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standardizing the standard of the work in practice,popularizing traditional medicine idea and product,setting up the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actice,co-building big health industrial park.
health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alent cultivation
2017- 02- 21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7.003
海南省2017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海南省現代服務業高端人才政策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HNSK
應 驗(1990-),男,碩士,主要從事健康產業、健康管理政策方面的研究。
R197
A
1003-2800(2017)07-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