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恒 喬 佳 洪 旺
防災科技學院
論人文教育視角下的高效瑜伽體育課程改革
李睿恒 喬 佳 洪 旺
防災科技學院
瑜伽不僅能改善人們的體型,提高個人氣質,還具有較好的心理減壓作用及保健作用。在體育課程中引入瑜伽內容,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豐富校園的體育文化,并促進文化的傳播,從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是在人文教育的視角下探討瑜伽體育課程的高效改革策略,以獲取理想的瑜伽體育教學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做如下闡述。
人文教育;瑜伽;體育課程
體育是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通常是以規范體育課程設計為載體。在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合理引進瑜伽內容,并強調人文關懷與人文教育,不僅能促進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及傳播,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還有助于學生審美、拼搏、求真、拼搏、向善等精神的培養,從而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有重要的意義[1]。此外,高校瑜伽體育應更加注重課程內容的內涵與教學的延伸,并合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難度相當的瑜伽體位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并瑜伽教學過程中的循序漸進原則,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瑜伽體育的專注性。
瑜伽不僅能促使學生的心態平和,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并能促使學生逐漸形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瑜伽體育是對文化傳承的探索,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進瑜伽教學,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人文教育以及科學教學,但瑜伽不僅僅只是要求動作的標準與規范,而要與瑜伽的理論相結合,才能獲取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理論性的瑜伽教學[2]。此外,教師還需創新理論瑜伽知識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感到乏味,枯燥,最好是讓學生領悟到瑜伽帶來的益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對瑜伽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擁有健美的體型,尤其是女生對體型的要求特別高,但枯燥的機械運動常常讓學生放棄運動。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詳細講解瑜伽帶來的好處,并挑選一些相對簡單的瑜伽動作給學生進行示范,然后講明堅持練習這些動作,合理配合呼吸將會產生的理療、美容、纖體的功效,同時講解瑜伽練習的原則、注意事項、種類、原理、方式方法以及意義等,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瑜伽的動機。當學生對瑜伽產生興趣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關于瑜伽的其他理論知識,促使他們進一步理解瑜伽,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懂得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享受瑜伽,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并能充分調動學生對瑜伽的熱情。
當前,瑜伽教學主要是以體位教學的方式為主,并在舒緩,揉合的音樂伴奏中配合呼吸,緩慢進行伸展運動的過程,但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均采用了“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而學生的個人身體條件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且學生的心理特征也有所差異,再加上有些學生本身的柔韌性較好,容易跟上教師的進度,有些學生的身體相對比較僵硬,有些拉伸或彎曲的動作并不到位,且常常跟不上教師的進度,長此以往便會對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3]。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按照教學的總體目標,將不同的教學對象分成若干個不一樣的教學層次,同時對每一個教學層次的對象提出合理的教學要求及目標。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發展的要求,還尊重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同時合理滲透人文教育理念,從而有利于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并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差異的特征因材施教。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級,即基礎層級、中層級、高層級別,同時,為每個層級的學生設置不用的教學任務、目標與內容。如基礎層級的學生需要加強練習柔韌度,并多做幾組關于柔韌性的動作(如拜日式、狗伸展式、貓伸展式等),注意配合呼吸等,從而有利于為后續難度相對較大的動作練習奠定基礎;對于中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基礎層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大動作難度(如蛇式、瓣蓮花坐、反弓式以及頂峰式、魚式等),并嚴抓學生動作的規范性;對于高層級的學生,則是在基礎層及中層級的教學基礎上引導學生調息,冥想,并增加動作難度(如直角式、駱駝式、犁式、神猴哈努曼式等)。注意無論是哪一層級的學生,教師均需對學生的進行適當的鼓勵與表揚,以增加學生練習瑜伽的自信心。
一節瑜伽體育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在課后,很多學生常常由于沒有專門的瑜伽練習場所或各種原因的干擾而中斷瑜伽練習,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忽視瑜伽,甚至放棄瑜伽[4]。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合理設計安排瑜伽教學的內容與時間,并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學生互相幫助,相互督促,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申請單獨瑜伽教室,并成立瑜伽體育俱樂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有場所可以加強瑜伽的練習,從而有利于瑜伽的持續性;或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也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分組),最好是“一帶二或一帶三”的模式,即瑜伽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兩個或三個瑜伽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組成一組,然后,在練習期間由基礎好的學生指導、幫助基礎弱的學生,學生之間或組與組之間也可相互交流、討論、學習;這樣不僅有助于營造出良好的人文教育文化氛圍,還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能促進瑜伽體育的有效延伸,并使瑜伽體育俱樂部成為瑜伽體育教學的第二個課堂。
總之,練習瑜伽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豐富校園的體育文化,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瑜伽在體育課程中的合理引入。而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人文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為了滿足學生對體育保健的需求,教師還需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從而才能實現高效的瑜伽體育課堂。
[1]王秀章.試論人文教育在職教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科技展望,2016(05):17-18.
[2]馮強.論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高教學刊,2016(22):146-147.
[3]康鸞.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瑜伽開展現狀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4):16-17.
[4]葉夢馨.高校體育課程創新性改革的必要性探析--以瑜伽為研究案例[J].體育時空,2016(14):52.
署名:防災科技學院第六批重點建設課程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