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震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近年來,企業愈發認識到安全文化建設在落實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開始以安全理念滲透的方式來規范和指導職工行為,鑄造企業的安全之“魂”,對落實企業安全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發生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安全文化建設利用“文化”這一載體的巨大滲透力和影響力,使得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從自然科學層面轉變到更易于把握的人文科學層面,更有利于發揮人在安全管理中的能動性。安全文化建設通過強調與安全相關的道德、品行、情感等人文因素,突出了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傳統的安全制度管理是一種硬性管理模式,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容易引起干部職工的逆反和抵觸心理。而安全文化建設則以柔性管理思想為指導,其通過對個體安全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建設,將安全生產意識固化到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之中,使得安全生產成為干部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行為,進而在企業營建一種團結、自然、和諧的安全氛圍,凝聚起一股眾志成城保安全的強大合力。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首先需要干部職工正確理解安全文化的內涵,具體地說,應從安全文化的形態、對象、領域三個層面加以了解:①形態。安全文化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并隨時代發展而呈現不一樣的形態:古代的宿命論可看作是對安全的一種被動解釋;近代的安全文化則以經驗型為主;20世界80年代后期,以預防為主的安全文化逐漸形成,深刻揭示了安全文化的本質;現如今,安全文化貫穿環境、制度、行為等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綜合治理的安全理念。②對象。安全文化不分崗位、不分職務,人人都應參與其中,無論是企業高層管理,還是基層崗位職工,都要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洗禮。③領域。凡是有員工出入、作業和活動的場合,如作業現場、社區環境、家庭等,都應當是安全文化的覆蓋領域。安全文化的形態、對象和領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三者共同構成了企業的安全文化體系。
宣傳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企業各級職能部門都應發揮自身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的應有作用,營造濃厚安全教育氛圍。例如,政工部門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教活動,靈活借助電視、網絡、廣播等宣傳載體營造聲勢,通過征文演講、文藝演出、有獎競賽等廣大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安全理念、傳播安全知識;企業工會、共青團等要充分發揮第二道安全防線的作用,利用青年監督崗、安全幫教、零點夜查等方式,把親情、友情、鄰里情融入宣傳教育之中,切實構筑廣大職工的安全思想防線。在營造安全宣教氛圍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大幅度的安全文化標識,制作醒目的安全標語和口號,以安全橫幅、警示標牌等形式設置在企業各個公共場合,時刻提醒廣大職工注意安全。應注意,企業制作的安全標語、口號等應當內容豐富、入情入理,同時還要新穎創意,避免因千篇一律、措辭生硬而引起廣大職工的抵觸和反感。當前,社會上有許多可供借鑒的優秀宣傳標語,如“多看一眼,安全保險”、“安全不離口,規章不離手”、“你對違章講人情,事故對你不留情”等,企業可以以這些標語為模板,發動廣大職工自己設計、制作全新的宣傳標語,還可以開展標語評比活動,對標語設計出色的人員進行嘉獎,從而將安全宣教融入文娛活動之中,達到寓教于樂的安全宣教效果。
企業安全技能培訓應以職工崗位為依托,利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和形式,確保員工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同時,安全技能培訓要以啟發式、講座式、提問式為主,且盡可能多地采用案例講解、模擬操作等方式,以激發員工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提高員工安全自保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降低安全事故概率,控制安全事故損失。其次,企業開展安全技能培訓要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提高培訓的務實性,避免采用過多空洞的理論宣教。再次,要將安全培訓作為一項實用性、日常性的工作來開展,讓企業員工不斷接受安全知識洗禮,每天都有新收獲、新提高。再次,在加強能力培訓的同時,還應大力提升員工的道德素質與思維品質,引導員工正確進行角色定位與自我認知,將安全生產變成員工自覺自愿的自律行為。為保證培訓效果,企業要做好師資、場地、經費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同時制定各項培訓考核、管理體系,保證員工參訓率與培訓質量,切實通過培訓提升員工安全理念,營造企業安全文化氛圍。
安全管理是企業永恒的話題,雖然國家和企業高度重視安全問題,但各地安全生產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對此,必須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正確理解安全文化內涵,營造安全宣教氛圍,強化安全技能培訓,構筑科學合理的安全文化體系,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1]郭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研究[J].管理觀察,2017(26).
[2]白玉華.安全文化建設在石化企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16(25).
[3]張兵戰.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升礦井安全管理水平[J].中國煤炭工業,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