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平
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經濟改革的下一個目標:做強企業與統一市場
李秀平
海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本文主要概述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全國化競爭趨勢增大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舉措,通過橫向的市場分割制約能讓一個國家在生產要素和各項產生的支撐下,起到更好的經濟導向作用。
中國經濟;目標;企業與統一市場
面對“入世”所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國將由原有的內向型企業進行轉型,轉型期間為能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大趨勢,就要開始進行創新,在不但能在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也能應對國外資本市場的擠壓。由于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市場等因素有著直接聯系。所以為能更好的圖片上述的限制條件,中國需要大力發展國際競爭能力,并在入世的推動下開始由原來的做大做強轉為做強做大。
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在“入世”之前就能保持平穩增長,真正的原因是兩個戰略發展途徑的實施。第一個戰略發展途徑使對內搞好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的發展能讓中國的經濟發展保持持續穩健的態勢;國內經濟的主體支柱分別是國有經濟與民營應急,通過搞活國企帶動民營是當前我國發展的主要方向,市場的競爭機制來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進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需求。第二個戰略發展是實施改革開發的對策,通過外向型經濟的推行,以生產要素為主來吸收優勢化資金成本,使得更多的企業關注中國市場,進行對華投資,且可以進行中外合資企業,在中國建廠,使用國外的管理與技術,通過雙方的優勢互補,使得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發展顯著,并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受到特定的歷史環境與歷史階段影響,中國現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間的界定不甚明顯,這就致使內向型經濟與外向型企業間也存有一定的差異性。
跨過企業在發展中通過占領中國市場,能建立良好的企業競爭優勢,由于中國的人口基數巨大,所以具有世界上較大的消費人群,這就為這些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優勢。另外,跨過企業在競爭中能減少與發展中國家相比較的競爭成本劣勢。因此,國外跨過企業需要進行積極的對華投資戰略:第一,通過資本的輸入來控制華資企業;第二,橫向擠壓以及并購的方式來收購中國企業,進而在中國建廠,擠壓中國同類企業;第三,縱向并購的方式來擴大產業鏈條,形成系統化的產業體系,然后在整個產業鏈條上開展一個爆點,通過爆點來帶動企業的整個產業鏈條發展,面對國外跨國企業的戰略發展新舉措,之前以內銷為主的中國企業開始失去原有的產業優勢,甚至在成本優勢、競爭優勢上也開始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制衡能力,當國內企業想要機械能并購的時候由于沒有跨過企業的雄厚資金,導致生存前景堪憂。當前,中國出口加工企業所經歷的定點下降以及大面積倒閉無不是這個原因。
一個國家企業國際化的本質是由四個方面決定的,第一,生產要素。第二,相關產業以及支持產業。第三,需求要素。第四,企業戰略以及現實市場結構。在國家經濟進行轉型的過程當中,中國在前三個要素上已經具有了非常明顯的優勢,但是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仍然無法有效做到將上述優勢進行有效利用,形成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或者集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便是由于中國在建立三大優勢時,使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造成了劣勢。
中國政府開始重視企業發展,由原有的小集成企業向著大企業推行,政府在政策上給予適度的支持,目的是讓企業的資源、技術、人員等均集中在一起,使得自身的核心業務與國際化發展速度加快,進而能積極的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并從橫向上對企業的規模進行整合,利用現有的成本優勢獲取創新優勢,最終從創新角度來占領國際市場。中國企業若能對這種國家政策與機遇進行良好把握,就要在做大與做強的情況下,讓企業的源動力增大,最終抵消自身在市場結構上的劣勢。阻礙中國企業橫向整合的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第一,中國市場具有很強的分割性,并且這種特性始終處于上升當中。第二,中國市場具有很強的分割性,并且這種特性始終處于下降當中。這兩種原因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但是其一致性便在于中國市場是具有很強分割特性的。因此,很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市場呈現出了聯邦制的市場特征,也即是市場由地方政府操控。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分割性特征,非常有效的詮釋了中國企業在發展當中對于多元化戰略十分熱衷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國的地方保護思想嚴重,尤其是地方區域政策,使得很多外來企業進入到本地市場有諸多困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進行的跨地區銷售,要面臨著非常強大的進入障礙。第二,各地區對于產品的標準和技術要求等等都有一定的差異性,使得企業在進行跨地區經營時,成本消耗過于龐大。第三,如果想要進入市場,便需要在投資新建、收購、并購上進行選擇,但是這些方式雖然能夠有效的突破市場進入障礙,但是會使得企業的成本消耗過大,較低了整體經濟利益。第四,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中國的市場并購效率較低。這使得中國企業的橫向整合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第五,當前的市場管理體制,對企業進行異地投資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譬如在法律上必須是獨立法人企業。這便使得單一行業經營的企業在進行跨地區發展時,無法以母子公司的形式開展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的橫向整合以及縱向整合的都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受到全球化經濟的影響,中國企業已然開始意識到無論是國內市場亦或是國際市場,都要在市場競爭力的推動下才能健康成長起來。提高中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將中國市場看成是世界市場的一部分,并利用國內的市場競爭優勢來支持企業的國際化管理模式,讓中國的技術、管理能適應國際競爭需求,通過兩者的推動讓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打破以往經營管理中的“閉門造車”,而是用國際化視野看待問題,把握市場動向。
[1]田國強.中國國營企業改革與經濟體制平穩轉軌的方式和步驟——中國經濟改革的三階段論[J].經濟研究2012(05):12-13
[2]田國強,崔偉.民營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與市場化改革[J].中國經濟 .2016(11):10-11
[3]杜珊.中國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點問題研究——基于政治學視角的理論分析[J].湖北工業大學2012(05):12-13
[4]裘蘭蘭.關注經濟的分散性和分層發展:先有社會整合才有經濟整合--評經合組織發表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J].考試周刊.2016(11):10-11
[5]石秀華,吳風庭.政府改革的下一個目標——行政能力建設探析[J].行政管理.2016(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