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珍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
科技創新驅動天水現代農業發展新動能
馮淑珍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三五”時期,是天水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本文從天水市農業科技投入現狀說起,分析了科技創新驅動在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探討了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快培育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幾點對策建議,以期為今后天水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科技;驅動;現代農業;新動能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科技做出全面部署,指出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才是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根本出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天水農業科學發展、轉型跨越發展。近年來,天水緊緊圍繞科技驅動現代農業發展,多渠道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加大科技創新、推廣與普及,引領和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以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整合研發力量、打造農業科技資源共享和研發平臺,加快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和新品種培育,增加農業科技有效供給,使得天水現代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市相比,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極大制約著科技研發推廣。近年來,天水農業科技研發推廣經費盡管逐年增長,但由于市級財政基數小,投入總量明顯不足,并且主要依附于國列、省列項目經費,市、縣級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跟進,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科技研發的需求,農業科技隊伍長期處于“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
(二)農業科技人才嚴重短缺,人才結構不盡合理。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偏低,全市農業技術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只占實有職工總數的50.9%,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為8:31:61,結構明顯不協調,尤其是高職稱的高層次人才比例明顯偏低。
(三)農機推廣管理機制不健全,服務機構亟待進一步加強。天水農業科研單位主要集中在市一級,一些縣區和鄉鎮沒有獨立的科技管理機構,有的雖然有機構但工作條件較差,職能弱化,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綜合利用社會資金、政策、人才、科技資源等多種手段的能力還不強,使科技工作嚴重邊緣化,影響到了科技項目的組織實施、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科普培訓、科技服務等工作的進展。
(四)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高,產業結構優化的難度較大。由于地方財政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十分有限,對農業新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的開發引進推廣力度不大,農民實用科技掌握不多,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還不高,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還不明顯,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產業鏈條短,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滯后,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的轉型跨越發展。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為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提供資金保障。農業是弱質產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增加農業投入是不行的。但是也應看到,目前增加農業投入也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主要是國家財力有限,投入的重點只能是事關全局的農業政策性投入。地方投入能力不足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從農民投入來看,由于收入水平低、農業的比較效益低,既缺乏投入能力,又缺乏投入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唯一的選擇是以爭取國家投入、增加地方投入、擴大信貸投入、吸引外(部)資投入、鼓勵企業投入等為主的投入主體多元化。一是加大對農業科技投入的財政保障力度,建立穩定的科技投入增長機制,解決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的問題。二是拓寬民間投融資渠道,制定優惠的科技政策,引導企業和民間資本向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轉化推廣投入。三是積極搭建擔保融資平臺,助推金融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技協組織)、擔保公司之間的協作,有效緩解農業龍頭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問題,促進形成金融機構資金投向農業科技貸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技協組織)的良性機制。四是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貸款,構建與金融部門良性互動的信用融資機制,調動其資金投入的積極性,吸引科技貸款向農業科技計劃傾斜。
(二)理順管理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政府管理部門之間職能的合理分配,深化科研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各個部門的權力職責。深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著力解決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的人員編制、管理體制、硬件設施、工資福利待遇等問題,強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推廣職能。針對部分農技人員在編不在崗、未從農技推廣工作的實際,建議對抽調農技人員的行為嚴格限制,未經上級業務部門同意,鄉鎮不得隨意抽調農技人員,確保農技人員把主要精力用在科技推廣與農技服務上。
(三)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一要加強農業科研人才隊伍的建設,創新農業高端人才的培養模式,著力培養農業科技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逐步形成以領軍型人才為核心的優勢創新團隊。二是加強農技推廣人才隊伍的建設,實施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和培訓計劃,采取集中培訓、現場培訓、觀摩考察等方式,分層次、分產業類別開展技術培訓。三是依托各類農業職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以及涉農企業,分層次、分領域開展技術培訓,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有文化、懂技術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農業服務人員和農村社會管理人員。
(四)完善和加強項目監管、跟蹤機制,改善科技資金使用效果。嚴格項目管理程序,明確農業科技投資重點和投資方向,確定投資項目,保證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對重大農業科技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綜合評估和論證,積極研究改革完善項目評估制度,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對重大農業科技項目面向社會的公開招標,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強農業科技資金的監管,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細化管理和監督,確保資金不被挪用,提高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
[1]關于上報2016年全市農業工作總結暨2017年工作打算的報告.天水市農業局,2016年12月;
[2]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農發[2017]1號;
[3]甘肅省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意見[N].甘肅日報,2016-02-29;
[4]天水市“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匯編.天水市農業局,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