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元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與高職院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李思元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自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以來,數十年間,無論是高職院校數量還是學生規模人數都獲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對于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自身教育質量來說,一方面發展態勢不容樂觀,如招生難、就業難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升本呼聲強烈,而高職教育空間提升面臨缺乏可持續性的困境。加強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著力依托創新機制,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目標體系,融入開放式教育成長發展戰略導向,拓寬校企合作途徑,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財政保障機制建設,并通過人才資源統籌管理與人才質量評鑒體系建設,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為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顯得尤為迫切。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創新機制;保障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是面向“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布局的重要任務,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行動指南,也是全面深化高職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高等職業教育在短短十多年時間里,其成效也是顯著的,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實施以來,以現代職業教育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規劃發展勢頭強勁,高職院校數量、高職學生規模都獲得了快速增長。但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發展矛盾。整體上來說,其發展態勢不容樂觀。一方面與應屆高中畢業人數持續下降而帶來的招生難問題,另一方面企業用工需求越來越高,對于“專科層次”的廣大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更成為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瓶頸。為此,關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圍繞高職教育發展問題來優化改革路徑,切實從創新機制、保障體系建設上促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自高等職業教育審批權限下放以來,以職業教育為主體的高職院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無論是高職院校數量,還是在校生規模都呈現高速增長趨勢。然而,在全國高職教育繁榮發展的同時,其發展矛盾問題依然頗受關注。
(1)粗放式擴張與內涵式發展矛盾突出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定位上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強調辦學主體的多元化。如高職教育機構不僅包括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包含相應資格的民辦院校),還有普通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本科院校下屬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等等。[1]這些高等職業教育主體范圍較廣,也給高職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從高職教育層次及高職教育未來發展趨向來看,當前的高職教育缺乏自身辦學能力的提升,在招生收益相對不足的條件下,對國家教育財政依賴過強,特別是隨著高職教育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突顯,校企合作等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舉措成效不大,其大繁榮景象下的內涵發展不足成為主要軟肋。
(2)獨立型定位與統一化管理體制矛盾突出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其定位比較明確,突出其獨立的教育類型,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推進高職就業導向實踐中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發展。然而,面對當前教育部對高職高專教育層次的管理機制,一方面歸于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管理,另一方面仍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如高教處等機構管理。由此帶來的統一性管理機制下,反而限制了高職院校自身的主動性,特別是在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配套項目申報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受限問題更為突出,制約了高職教育自身管理的獨立性。
(3)高層次的構建體系與專科層次的人才培養定位矛盾突出
2011年,教育部提出將逐步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體系,特別是在高職教育與產業結構融合,順應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要突出現代產業體系特點,優化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端引領作用。然而,從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配套政策來看,在推進發展中著力強調中高職一體化發展,與所謂的高職戰略發展的高端定位存在落差。[2]隨著當前本科院校人才定位方向的“下移”,而高職教育作為“專科層次”人才培養主體,勢必受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民辦“升本”政策下的高等院校,其課程設置也傾向于實用型、應用型,由此給高職教育的生源空間帶來擠壓,也讓專科層次的高職教育失去競爭力。
教育部在強調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質量,激活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潛力,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自主發展能力,必然需要從多個層面來優化高職教育創新思路。
(1)構建高等職業教育開放性創新發展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其建設根本在于滿足社會生產、建設、服務等領域一線人才需求,特別是在現代化建設大格局中,更肩負著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教育部在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意見中,更是著重提出職業教育作為重要的高等教育類型之一,應該能夠從國家財政、教育行政等部門的協同研究中,為高職教育創新發展提供積極的幫助。如何破解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難題,主要從三個問題上來完善。一是明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目標,特別是依靠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從滿足產業結構調整、滿足地區經濟發展實際需求上,處理好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普及化的關系,處理好當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結構問題,增強高等高職教育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真正發揮職業教育的特色與優勢。二是注重人本理念的運用,特別是在構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上,從當前人才培養規律入手,立足高職院校自身學科專業實際,推進專業化培養,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效能。三是注重成長型、開放型高職教育體系建設,特別是在以專科層次為主體的高等職業教育中,著力探索本科教育層次的新型職業教育發展路徑,爭取在2020年實現包括碩士層次在內的開放性高等職業教育學歷教育體系,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2)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化創新發展體系
推進校企合作,深化工學結合,作為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在貫徹與實施中仍然面臨突出難題。如校企雙方責任劃分,合作模式缺乏落實,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堅持拓寬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路徑,在強調辦學層次多元化、學歷層次成長性的同時,還要關注校企合作機制的真正實現,特別是從法律層面來構筑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化環境。[3]推進法治建設,一直是國家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利用法律形式來完善職業教育法制化體系,必然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著手。一是注重對職業教育法的修訂與完善,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機制法律環境建設上,要將具體的條文寫入職業教育法律中,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依據;二是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進程中各參與主體的責、權、利的明確,特別是政府、企業、學校等角色的權責劃分,要真正從政府主導下來推進行業、企業、學校各主體的有序融合,真正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構建良好的合作育人、合作發展機制。
(3)落實國家財政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納入到常規化發展體系
教育是國家的戰略規劃,也是公益性事業。在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上,離不開國家財政的支持,特別是在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機制融合實踐中,更需要從職業教育的職教性、高教性上,加強經費投入,為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優化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基礎性保障。《教育發展綱要》明確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規劃,但在實施中,廣大高等職業院校并未得到受益,特別是一些省市高職院校,在分配國家專項撥款基數時,仍以中專層次來劃撥,特別是在缺乏相應撥款制度的規范下,一些省份的高職院校并未獲得科研經費。積極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戰略工作,迫切需要從經費投入上來改善辦學條件,來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來優化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因此,要將財政撥款與經費投入作為重要的基礎性保障,從制度建設上來細化高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并將之納入到國家財政的常規化工作體系中。
(4)創新職業教育師資結構,構建兼職教師人事管理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從構建完善的師資教育結構體系,尤其是對現有人事管理機制中單一的師資引入制度進行改革。[4]在面對市場化發展人才機制建設上,高等職業教育應該打破傳統的人事部門統一選聘教師的管理模式,要著力構建兼職教師管理體系,打破職業院校師資發展瓶頸。在具體操作上,可以結合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現狀,根據職業院校師資缺口與專業人才需求,結合當地人事部門協同制定統一的兼職教師引入機制,包括任職條件、聘用方法、等級考核等內容,并對所有師資崗位進行公開招募,通過報名、筆試、面試等流程來確立兼職教師資格,納入到人事部門進行統一規劃和任用。在兼職教師管理上,與同級財政部門進行協同制定兼職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確定津貼,授課方式,并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師資年度考核體系中。
(5)構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監督體系
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必然需要從完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考核體系上來實現。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可以通過生師比、生均校園和建筑面積、生均儀器設備總值、“雙師型”師資比重、學校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以及畢業生就業率、起薪率等指標納入到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考核監督機制中,并作為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報告的重要內容。同時,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突出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教育機制、學校各項工作制度等方面的監督,拓寬監督范圍,落實高職院校辦學主體責任。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必然需要從創新中來展現改革智慧,激發職業教育改革活力。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中,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政府要積極從高等職業院校多元化發展主體的引導上,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突出高等職業院校開放性人才培養體系,并從法律、法規建設上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明確學校、企業雙方的權責關系,創新校企合作育人發展機制。同時,從辦學質量、教學水平、人才評估等方面,引入多種高職院校評估、認證體系,制定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質量標準體系,從人才培養規格、學生獲得性能力水平評估中,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競爭力,增強高職院校教育特色,實現高職院校可持續、健康發展。
[1]潘海生,王世斌,龍德毅.中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27-30.
[2]石偉平.職業教育研究的前瞻之作——評《職業教育的階梯: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銜接》[J].職教通訊.2016(04):65-68.
[3]陳君,王利艷,劉旭東.日本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化推進機制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6(20):42-44.
[4]林宇.準確把握和落實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4):10-14.
李思元,女,湖南長沙,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