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華北科技學院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
朱 琳
華北科技學院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高校的學生的道德品質的提高與科學文化素質的加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造成的影響以及對如何進行創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大數據;高校思政工作;創新
由于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們能夠通過對數據的具體分析來探究事物的運行方向,做出科學和準確的預測對他們的預期發展,使得獲取相應的知識更快更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一般的上課教學方法為主,并伴隨著有關的課外活動。鑒于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應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展,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讓高校思政教育和大數據相結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為我國的現代教育工作盡一份綿薄之力。為此,本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造成的影響以及對如何進行創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思政教育的主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教育的客體是所有的學生。教育的主體受到的影響:隨著大數據的背景的來臨,高校信息化建設變為全方位推進的狀態。因此,高校思想教育的傳統方式受到了一定打擊。可以說,傳統的教育方式被削弱了[1]。當前,網絡教學模式引起了很多的關注,然而網絡學習的方式還較為單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困惑的。它不能與其他專業的學校課程相提并論,更不用說對大學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此外,廣泛的在線教育信息資源,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產生懷疑。
教育的客體受到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年輕人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有些年輕人的思想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沒有獨立的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這容易使得大學生失去準確的判斷標準。網絡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也會使得學生因為注重個性化導致分散了教師的關注重點,使得很多老師很難理解大學生的心理。由于網絡信息的多樣性,學生不再是只接受老師的教學。同時,因為網絡是虛擬的、不真實的,學生在虛擬環境中更愿意在任何時間透露自己的感情,訴說他們的生活條件。如果老師能獲得這些信息,就可以了解學生的近期思想狀態,和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對教育會更加有幫助。
大數據時代對教育載體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首先,信息傳播的方法由一般的面對面交流變成了各種形式的網絡交流,如互發短息、QQ消息、微信等電波交流。這些交流工具具有速度快、高靈活性、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此外,由于上述特點,學生在接受新媒體信息時特別容易受到多重價值的影響,難以融入其思想;其次,大數據時代,導致學生生活的主客觀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他們也有更多機會參與輿論環境,甚至導致一些不尋常的想法的傳播[2]。只有適應變化和發展多元化的發展,高等教育的載體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然后教育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接受教育內容;最后,高校可以利用數據來對信進行分析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愛好,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育。高校只要采取好的方式來面對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就可以促進思政工作的創新。
要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實現通過外部教育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創新。進而有效的加強思政教育的 效果,從源頭上處理好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問題。首先,有必要建立基于大數據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確保主流教育思想,通過教育環境的改變是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價值觀和行為之中。因此,學校要以現在學生的思想為出發點,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代化平臺,通過各種交流渠道來進行傳播,實現家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互動,為傳播社會正能量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環境適應能力;其次,增強對大數據背景下思政教育環境的創建,學校應根據平臺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活動教育,最大程度地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調動起來,引導學生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將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人格的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若想要創新高校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在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實踐的教育項目中,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中實現的重要途徑是高校需要與當前大數據發展的趨勢相適應。基于課堂教學的傳統方式,加入大數據的時代的含義進行創新和發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立體和動態的發展[3]。首先,高校需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的深刻理解使得其與當前的背景相結合,選取適合當今大學生的教育內容進行教學,教育方法應該具有情感滲透,教育者應保持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以教育觀為指導,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并與學生們在現代媒體平臺,如互聯網、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上進行互相交流,營造溫馨的溝通環境和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發展方向,然后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使學生能往好的方面進行發展。最后,在大數據時代中及時納入相關熱點內容,通過各個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來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教師可以以新媒體為傳播媒介,讓學生描述自己對大數據時代的具體理解,以及自己要如何面對大數據時代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信息技術和科技進步中,互聯網、新媒體、移動終端等技術形式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形成,大數據時代也隨之產生。其也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該以大數據為背景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創新,做到順應時代的發展。
[1]余建斌、趙展慧.大數據崛起[N].人民日報,2015-02-22
[2]于慧、叢艷麗、孫麗麗.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完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四個課堂”[J]
[3]張銳.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5):67-69.
朱琳1988女漢河北省三河市華北科技學院助教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