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梅+馮燕
【摘 要】資源型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單元,其產業結構的單一性和區域位置的相對劣勢,使其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因為資源的枯竭而沒有找到更加適合的經濟發展結構使得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國家和政府關注的重點。本文以克拉瑪依為例,選用層次分析法將克拉瑪依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量化,通過分析現階段克拉瑪依的實際情況來劃分可持續發展類型,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層次分析法
克拉瑪依市是國家推進2020年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點城市,其城市發展不僅代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成功,也將為新疆地區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克拉瑪依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之一,目前已經呈現資源日漸枯竭和資源開采的收益率下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資源開發、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承受能力之間不平衡,城市的發展遭遇瓶頸。基于以上現狀,克拉瑪依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國家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本文采用AHP法,對克拉瑪依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測定,找出影響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因素,從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同時為新疆其他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基于AHP法的克拉瑪依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體系
(一)克拉瑪依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構建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研究克拉瑪依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層次分析法是美國教授薩蒂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模型。層次分析法的優勢在于能將思維的過程量化,將復雜的系統問題分解成不同的重要層次,按層次形成之間的關系,將系統的各因素之間兩兩進行相互比較,根據相對重要性進行判斷。層次分析法在遵循科學性、完備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將所研究的問題分為目標層、子目標層。通過層次化結構體系的建立,可以清晰明了的掌握每個層次的影響因子,層次與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該方法的運用為文章下一步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基于克拉瑪依當前的實際情況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知識,提出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目標層A 表示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通過四個準則層B分別為:資源發展能力(B1)、環境償付能力(B2)、經濟發展能力(B3)、社會發展能力(B4)來實際分析這四個重要子目標對整體發展的影響程度,和20個指標要素層來細化對整體的分析。
(二)評價體系指標權重的確定
基于對可持續發展總體目標層A的評價,衡量4大子目標層B對目標層A的相對重要性,通過專家的評判構造出相應的判斷矩陣如表2所示:
根據上述判斷矩陣,通過計算得出相應的特征向量為W=[0.2867、0.4325、0.1836、0.0972]T,根據最大特征值=4.046,=0.015,RI=0.9,=0.016<0.1,說明上述矩陣具有一致滿意性。同理,我們可以得出準則層B、要素層C分別對于目標層A的權重值如表3:
(三)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
將標準化數值與其相應的指標權重值之積作為指標評分值,采用公式 ,其中:n為指標個數,為i指標的權重。據此公式可求出資源償付能力得分SB、社會發展能力得分SE、環境償付能力得分SD、經濟發展能力得分SC。【1】最后通過各評分加權求和可得到克拉瑪依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總評分(SS)。得到綜合評分值表4:
本文采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根據評價指標的內涵和參考專家的評價標準,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強弱劃分為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可持續發展能力4個等級,各個等級對應的綜合分值由表5可見:
結合表4與表5分析,克拉瑪依近10年的整體發展能力呈下降態勢。從資源型城市發展的狀況來看,克拉瑪依屬于弱可持續發展。
二、影響克拉瑪依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原因分析
結合以上數據的分析結果來看,影響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依賴“黃金油”帶動地區經濟的增長不再占據絕對優勢,又因開采技術有限和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導致優勢資源不能轉化為經濟資源,在發展的過程中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沒有得到較大改變。
(2)對于資源匱乏的克拉瑪依來說,土地資源的“透支”沒能給克拉瑪依經濟的發展帶來紅利。
(3)盡管克拉瑪依近年來不斷加大在環保方面的投入,但總體來說,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較低,政府在這方面的重視力度不夠,再加上克拉瑪依城市本身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使得其環境治理情況不理想。
(4)通過對克拉瑪依現有行業比較分析,看出第二產業占比遠超第一、三產業,以單一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沒有改變,對替代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培育不足,導致城市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石油產業,給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帶來阻礙。
(5)克拉瑪依人才量占比為0.009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居住面積為0.0029而城市化發展水平達0.0469,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們基本生活需要不協調。
三、提升克拉瑪依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做大石化產業
克拉瑪依應依托原有的石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與石油石化配套的機械設備,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來改進石油開采、冶煉和生產模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產出效益;加強對周邊石河子、奎屯、昌吉等地的找油、找氣力度。
(二)從工業城市轉向“綠色”城市
優化石油產業結構,將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經濟效益低下冶煉加工基地停產整頓;加大城市的綠化面積、環保投入占比,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使克拉瑪依“綠色化”;完善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加強執行力,始終堅持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
(三)延長產業鏈,做強潛在替代產業
延長石油化工產業鏈,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利用石油石化的發展機會,大力發展石油石化及深加工業務,延伸石油石化產業鏈,改變單純原油輸出的格局;克拉瑪依市是具有潛力的城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托農牧業、建筑業、房地產、高新技術、金融服務業的協調發展,因此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做強這些“副業”將有助于擺脫對石油產業的過分依賴;搭乘“一帶一路”西部戰略的便車,一方面推動石油相關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發展工業旅游,構建合理、“主副結合”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式,找尋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詠梅,周鈺,羅潔云.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及其評估[J].中國商貿,2013,32:114-116.
[2]李春香,戴樂.克拉瑪依資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探討[J].中國商論,2015,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