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要涵
綿陽南山實驗中學2015級27班
進入21世紀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滿足溫飽需求以后開始轉向精神需求,休閑產業便是這一產業的衍生物。休閑產業的概念最早是由歐美國家提出,指的是人們在工作之余需要休閑,這也是商品經濟、科學技術和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休閑農業指的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環境資源等推動產生觀光旅游為基礎,以農業休閑為目的的一種活動。休閑農業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休閑農業的產生對于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環境,保護農業資源具有一定的意義。
我國現在有2.5億農民,農業普遍存在生產經營規模小、產品單一、利潤低的問題。休閑農業可以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第二來源,而且休閑農業的存在可以帶動其他農業轉型。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可以為傳統農業帶來技術、經濟、資源等,會增加農村經濟效益。
根據世界各國的統計,旅游業的存在帶動關聯就業人數的比例是1:5,因此發展休閑農業可以極大程度上拓寬就業渠道,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轉移。休閑農業的就業門檻低,就業成本低,有助于提升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率。同時,休閑農業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等等。休閑農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不需要較高的技術,這為當地青年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這會對當地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等帶來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一方面,休閑農業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改造農業,給游客以美的享受。另外一個方面,休閑農業可以實現農業和當地旅游業的產業疊加,使得農民在從事農業休閑活動的同時可以培養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質,塑造良好的鄉村風貌。
休閑農業在促進農村產業聯動和發展經濟、社會、生態協調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也促進產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生態環境。休閑農業可以為當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在中國也算是一片藍海,因此市場上有很多的休閑農業的涌入,但是要想真正使得休閑農業可以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需要當地政府在發展休閑農業的時候,要注重具有地方特色,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同時還要注重培育主導產業,實現“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規模化產業格局。政府應該注重休閑農業的發展,引導休閑農業企業積極參與,強化休閑農業的產業支撐。
從現代組織學的角度來講,產業的集群可以刺激創新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波特教授則認為,產業實現在地理上的集群,可以對企業之間的競爭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當這些企業形成集群效應以后,可以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多種途徑增強自身綜合實力。在發展休閑農業的時候,政府可以以一個村子或者一個特色休閑農業產業帶為基礎,然后有序推進休閑農業產區建設,為其他休閑農業企業的進入打下基礎。政府要抓住休閑農業的特色,引進戰略投資者入駐,為當地建設一個規模大、產業基礎強、服務功能齊全的休閑農業,同時也可以組織當地以及周邊的農戶積極興辦農家樂和休閑農業企業等,建設成為一個各具特色、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園區。
政策和環境相當于企業發生和繁榮的土壤,因此需要得到相關企業和部門的重視。政府可以根據中央出臺的相關政策和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符合當地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同時也要對已有的相關優惠政策進行梳理和修訂完善,增強相關法律和政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金融產業的支持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應該加強與當地金融部門的溝通并且完善擔保機制,爭取將金融部門早點列入支撐休閑農業發展的信貸支持重點。政府也可以進行融資體制改革,制定條件帥選出一些試點項目,以期能夠在競爭性領域形成一個政府、企業和銀行協同的機制。休閑農業的發展還需要行業組織和社會組織機構的支持,需要兩者能夠在休閑農業企業的融資之路上發揮作用,最大程度上減輕企業的負擔,推薦休閑農業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政府還需要培育一個休閑產業的龍頭產業,強化其帶動作用。
休閑產業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休閑農業的壯大之路還很長。政府在引導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企業要能夠抓住機遇,利用政策和區域優勢條件,搭建一個適合的平臺,加快科技創新,同時還要注重與其他企業之間加強合作,強化企業間聯合,極大程度上提升休閑農業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1]孫妍.芻議休閑農業與經濟發展[J].經濟師,2010(8):73-74.
[2]田應華.芻議休閑農業市場發展研究——以重慶為例[J].中國商論,2010(10):140-141.
[3]徐麗麗.芻議山東省與臺灣休閑農業合作研究[J].新農村:黑龍江,2014(20):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