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平,丁海霞,彭攸靈,唐婷
(1.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株洲412012;2.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湖南株洲412012)
雙創意識在高職高專藥劑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馮傳平1,丁海霞2*,彭攸靈1,唐婷1
(1.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株洲412012;2.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湖南株洲412012)
從課程結構、技能訓練方式以及創新創業教育與崗位職業能力教育深度融合等方面分析高職高專藥劑學課程教學中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德育元素、專業教育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意識的有效途徑,從而為滿足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高職高專;雙創意識;藥劑學
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配制理論、處方設計、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的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與各門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其他專業課聯系密切,其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藥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具備職業技能,增強崗位適應能力、繼續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從而生產出安全、有效、穩定的制劑。
當前,由于高職高專藥劑學課程學科本位特征明顯,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脫節、與工作任務的相關度低,教學中并未滲透其他相關課程知識講解,專業教育沒有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導致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能力較低,社會實踐能力與市場需求脫節,社會滿意度不高。
1.1 傳統“學科本位”課程結構與時代所需的技術創新素養體系之間的矛盾
傳統的藥劑學課程體系是在“學科本位”下的樓層式結構模式,內容的設計與安排遵照學科體系的核心思想。雖然各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效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使樓層式課程結構模式發生了可喜變化,部分課程形成了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但總的說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問化”課程框架未能從根本上得以改變。
1.2 傳統教學方式與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之間的矛盾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基本上以單元課與實訓課分開或理實一體化方式開展教學,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但卻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經過學習后,學生具備了上崗的基本技能,職業能力較強,但在后續職業發展中,高職高專畢業生職業遷徙能力較弱,具體表現在職業發展方面,如在改進制劑工藝、更新操作工序、新產品開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上升空間狹小,發展潛力有限。
1.3 創新創業教育與崗位職業能力教育融合不夠的矛盾
受就業導向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作為教育改革核心,在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方面很少真正涉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對創業教育理念認識不夠,將其定位局限于創業操作和技能層面,創業教育理論體系滯后,只是簡單開設選修課或將其納入就業指導課程,沒有形成系統的教育教學體系,沒有和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創業實踐平臺未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創業教育機制主要依附于教務處、團委或學生處等職能部門,教學及其他職能部門的資源未有效整合,高職高專院校在人財物方面未能提供實質性支持。
因此,在高職高專藥劑學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意識,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職業遷徙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1 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1)探索技能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相融合的實踐教學方法,“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行動為導向”。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獨立組織、安排學習活動,完成能力訓練項目,解決完成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從而提高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能力。教師扮演的角色僅僅是組織者、指導者和裁判員。
(2)應用項目化教學法,理論教學注重知識的拓展、應用,實驗教學注重結果分析、影響因素分析和改進方法研究。將項目化教學法引入與工作崗位緊密結合的實驗課程或者單元課程教學中,使學生通過項目學習核心內容,完成規定的操作訓練,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項目化訓練,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實現教學與自學的高效轉變,從而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3)創新教育方法。開設“大學生素質拓展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藥劑學任課教師以自身主持的科研項目為基礎,吸納學生參與,在課題實驗中提高學生科研素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2 整合教學內容,對接崗位,增強創新能力
2.2.1 教學內容的優化與整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使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前后呼應并突出重點。
2.2.2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在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的基礎上,加強與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的多元化合作與交流;構建具有特色的教學、實踐、創業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由基礎實踐平臺、專業實踐平臺、生產實踐平臺、綜合實踐平臺、創新實踐平臺、創業實踐平臺等組成,以滿足教學、實踐、創業等多方面的需求;優化實驗教學內容,調整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所占比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增加制劑新技術的實驗,如揮發油—環糊精包合物制備后顆粒、片劑、滴丸的制備等,增加多學科綜合性實驗,如板藍根顆粒的制備,從藥材粉碎—提取—制劑—質量評價—穩定性的綜合性實驗中,使學生系統了解制劑的設計、生產、評價等基本流程。
2.2.3 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改變傳統期末純理論考試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考核,根據不同主題適時采取綜述論文書寫、開卷筆試、課程設計、小組作業、項目教學、小組答辯、學生自測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這不僅能發展學生個性、拓寬知識面,還能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2.3 教學中滲透德育元素[1,2]
2.3.1 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藥劑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如湯劑的應用歷史、《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本草綱目》對國內外醫藥界的影響,教學中若精心設計并加以應用,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因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把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有機統一起來。在講述現代制劑(如復方乳劑和靶向制劑)時,可通過找出國內外現代制劑發展的差距,說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科技創新的學習和實踐中去。
2.3.2 專業教育中滲透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培養在藥劑學教學過程中滲透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培養。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藥品質量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非常重要。如講述滅菌和注射劑時,可結合安徽華源“欣弗事件”和“齊二藥事件”,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2.3.3 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在講解片劑的各種附加劑發揮不同作用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為人處事。當代大學生已逐漸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因此,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培養自身綜合能力,學會與人相處,與人為善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團結互助,尤其要善于團結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取長補短;要懂得以和為貴,和則雙贏,不和則兩敗俱傷,培養團隊精神。
2.3.4 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在有些精度要求很高的實驗中,學生可能會因控制不好而導致實驗結果不理想。如在應用干膠法和濕膠法制備乳劑時,學生往往會因一些細節沒做好而導致實驗失敗,此時教師應及時穩定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并指導學生重新實驗,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使其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和競爭。
2.4 專業教育與課外實踐活動密切結合
藥劑學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實踐活動密切結合,專業教師和活動組織者應有意識地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進行專業教育,如中醫藥文化節、藥學百科知識競賽、“三下鄉”活動、職業技能競賽、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創業設計比賽等。將這些課外實踐活動與專業教育密切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創新意識。
2.5 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在高職高專藥劑學教學中滲透雙創意識和提升學生雙創能力過程中,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立尤為重要。因此,要注重完善雙師型教師的知識、能力評價體系;對于新進教師,除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外,還要進行規范化培訓,培訓內容涉及高校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學運行與教學評價、教學方法與教學經驗、現代教育理論、科研方法等方面;多途徑、多形式加強現有教師繼續教育,促使其技術更新;舉行說課比賽、教學設計和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加強與企業合作,實行師資互聘,選派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鍛煉,定期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在創新創業導向下,修訂高職高專藥學人才培養方案,將雙創意識滲透到藥學專業教育全程,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彭翔,劉映,曹軒,等.藥劑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臨床合理用藥,2015,8(9):131-132.
[2]蔡錚,夏筆軍,劉中秋.議藥劑學教學中三種意識的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09,6(7):119,122.
(*通訊作者:丁海霞)
G421
B
1671-1246(2017)13-0054-02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創新創業導向下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路徑研究”(XJK016CZY072)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