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夢星,李長春,李國元*
(1.湖北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孝感市五種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化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
雷夢星1,2,李長春1,李國元1*
(1.湖北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采用SWOT法分析了孝感市大悟綠茶、漢川蓮藕、楊店早蜜桃、安陸白花菜和肖港小香蔥等五種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發展具有的優勢(Strength)、存在的劣勢(Weakness),以及面臨的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促進本地這五種特色作物的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孝感市;特色作物;SWOT分析;發展對策
在國家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化發展對促進區域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利用SWOT法(即態勢分析法)研究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的報道越來越多。一些研究者通過分析本地農業產業發展的內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外部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提出了不同的對策和建議。如武友德[1]分析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的整體性和區域性,賴曉璐等[2]分析了沈陽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等等。孝感是農業大市,大悟綠茶、漢川蓮藕、楊店早蜜桃、安陸白花菜和肖港小香蔥等五種特色經濟作物在本地種植歷史悠久、品質特色明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并逐漸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3-4]。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了孝感市五種特色作物的產業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1具有的優勢
地理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孝感地區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兼有南北氣候之優。地貌自南向北依次由平原向丘陵、山區過渡,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為16.2 ℃,降雨量為1109.7 mm,日照時數為2147 h左右,無霜期為245天,土地肥沃、空氣溫潤,為經濟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孝感緊鄰武漢,區位優越,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有利于特色農產品的對外營銷。
資源稟賦獨特,作物品質突出。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大悟茶葉、漢川蓮藕、楊店早蜜桃、安陸白花菜和肖港小香蔥等優良的品質特征。濕潤的氣候,較大的溫差,微酸性的砂壤使大悟綠茶葉脈細、肉質厚、礦物質豐富、茶素含量高;充足的光照、肥沃的污泥使漢川蓮藕粗壯肥大、肉質松脆、紋理細膩、味道鮮美;適宜的溫度、充沛的雨水使楊店早熟桃形態秀美、色澤鮮艷、皮薄肉嫩、果肉細膩,味道甘甜;相對南方較長的生長周期,而又兼具北方寒冷的氣候特征使肖港小香蔥葉嫩白長、香味濃厚、味微辛辣、口感舒適。從2009年至2013年,五種特色作物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使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近年來,在不斷加強良種引進、馴化和改良的基礎上,孝感的茶園、藕田、桃園都實現了優良特色品種的全覆蓋。
產業規模較大,帶動優勢明顯。五種特色作物在本地均已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據孝感市農業局統計,截止2016年,大悟綠茶和漢川蓮藕的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6萬和1.4萬公頃,產值過10億元。早熟桃種植面積近1.33萬公頃,形成了沿107國道和京港澳高速沿線的楊店鎮、三汊鎮、豐山鎮、小河鎮等鄉鎮的孝感鮮桃產業帶。肖港鎮64個行政村中,有45個行政村種植小香蔥。聚集了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湖北柒味食品有限公司、六悅紅果業等大型龍頭企業20余家,形成了孝昌縣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孝感市萬里小香蔥專業合作社、孝昌縣冠昌源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等大型農業合作社10余家,帶動農戶3萬余家。
1.2存在的劣勢
標準化體系不完善,抵御風險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抗自然風險能力差,水災、旱災、風災和低溫冷凍造成的損失時有發生。據氣象資料顯示,孝感近10年異常天氣頻率比2000年前的20年高出22.6%,颶風、低溫、暴雪等極端天氣平均每年約發生2.3次,每年給孝感早蜜桃造成損失超過1.5億元。如2007年,孝南區特早熟桃和早熟桃花期遭受長時間低溫,幼果發育期又遇遇高溫,致使單產減少約80%[5]。標準化體系制定不全,標準化生產推廣乏力。產業化體系不完善,沒有形成成熟的加工、物流、營銷產業鏈,產銷脫節現象比較普遍,不能有效抵御市場風險,賤價競賣,增產不增收仍困擾大量農戶。
加工環節滯后,產品附加值不高。茶葉加工企業較多,但眾多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環境差、工藝落后、產品單一。據統計,2016年底,孝感市179家茶業合作社中有加工企業近100家,但中大型加工企業只有幾家,多為小型企業。蓮藕整體加工量不大,大量鮮藕銷往省外后被客戶加工、包裝后銷往國內外。白花菜多為作坊式手工腌制。楊店早熟桃和肖港小香蔥幾乎沒有深加工,采摘后直接銷售。
品牌優勢不突出,市場競爭乏力。目前,孝感市五種特色作物在市場上都有自己的品牌,但“多、雜、小”現象突出,缺少知名度大的品牌。如孝感市茶葉品牌多達數十種,但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只有悟道茶、浐川龍劍等幾家。有些產品只是簡單加工后就進入市場,有品種無品牌,不能彰顯本地產品的特色和優勢,在市場上缺乏應有的價值地位,在交易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價值回報。
1.3擁有的機遇
在國家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和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農業部等相關部門下發了《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為特色作物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機遇。近年來,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制定了系列政策法規和優惠措施,支持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和示范園區建設,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在不適合發展大宗作物的山區、丘陵和崗地,利用精準扶貧政策和資金扶持農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解決溫飽問題,人們更加注重所消費產品的質量,特色農產品由于具有獨特的品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特色作物生產過程中產地稍有不適,就會影響其品質和口感,因而消費者對農產品區域性要求十分苛刻[6]。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表明,2011年全球主要特色農產品交易額達291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4.83%,隨著全球農產品貿易規模的不斷增大,國家或區域間特色農產品的貿易也會進一步增加[7]。
1.4面臨的威脅
在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各地特色農業產業均發展較快,市場上同類農產品競爭激烈。如云南、浙江、貴州、福建、安徽以及本省的宜昌市、恩施市等地均盛產綠茶;江蘇、浙江、河北,以及本省的洪湖市、武漢市蔡甸區、浠水縣等也有較大的蓮藕產業規模;江蘇無錫、浙江奉化、山東肥城等地豐產優質桃;云南省劍川縣、山西省右玉縣也大力發展小香蔥產業;與安陸接壤的京山縣上也形成了較大的白花菜種植規模。同類產品上市,對孝感五種特色作物在國內銷售和出口均產生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隨著農村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農業生產人口數量明顯減少,特別在茶葉、蓮藕集中采收的生產旺季勞動力缺口大,雇傭工人成本逐年增加,甚至不能及時聘請到足量工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部分作物沒有采收或不能及時采收。同時,“輕農、厭農”現象在農村還比較普遍,造成基層農業生產技術人員奇缺,學歷層次低、專業結構不合理、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突出,不利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成果的示范、推廣,制約了特色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2.1加強基地建設,實施標準化生產
高標準建設標準化生產園區,完善排澇抗旱設施,提高基地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實施標準化生產,結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嚴格的地方標準,依據標準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化生產,以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的標準進入市場,提高產品價值。發展智慧農業,實施智能管理、智能調控、智能操作,精準控制作物生長生產環境,節約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2.2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
對于茶葉、蓮藕等產業基礎扎實的特色作物,可實施“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由企業自建基地,聘請農戶參與生產。對鮮桃、白花菜和小香蔥等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的作物,可實施“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或“龍頭企業+農戶”經營模式。由龍頭企業帶領農戶實施標準化生產,產品由龍頭企業貯藏、加工、包裝后,統一品牌進入市場。
2.3培育產品市場,實施多樣化銷售模式
充分發揮本地楚文化、孝文化、紅色文化資源,提高產品人文內涵,實施文化營銷;建立茶葉、蓮藕、鮮桃生態旅游公園和觀光采摘園,建立白花菜、小香蔥標準化樣板示范基地,實施旅游營銷;建設區域特色農產品物流中心和貿易中心,構建輻射能力強的銷售市場,做好基地營銷;利用政務網站、第三方銷售品臺,做好產品宣傳、推廣和銷售,做好網絡營銷。
2.4整合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提高企業和農戶對品牌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五種特色農產品分別集中打造一至兩個有影響的品牌。由產業協會對品牌實行統一管理,做到統一加工工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包裝規格、統一宣傳口徑、統一市場價格[8]。制定相應的《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程》、《產地環境條件標準》和《加工技術規程》等配套標準體系,嚴格按標準執行,維護品牌形象。建立專項經費持續加強品牌宣傳和維護,以品牌占領市場,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總之,本文采用SWOT法,選定一些主要因素系統分析了孝感市五種特色作物的產業發展態勢,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為促進其產業化發展做參考。由于特色作物產業發展具有的優勢、存在的劣勢是多方面的,面臨的威脅和挑戰也會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們均會對產業發展對策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有待我們在后續的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研究。
[1] 武友德.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的整體性與區域性[J].學術探索,2016(1):59-63.
[2] 賴曉璐,潘榮光,趙英明,等.沈陽市現代農業發展SWOT戰略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17(3) :36-39.
[3] 姚國新,盧磊,李長春.湖北特菜白花菜的病蟲害調查與防治[J].園藝與種苗,2014(5):14-15.
[4] 陳躍,謝春甫,萬文田.孝感市肖港鎮小香蔥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16): 3430-3432.
[5] 姚躍,鄭長征.孝感早蜜桃早春極端氣候災害的表現和應對技術探討[C].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學術研討會: 2011.
[6] 中國質量新聞網.我國農產品需求呈現三個變化[EB/OL].(2016-12-01)[2017-08-30].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6-12/01/content_3656956.htm.2016-12-1.
[7] 雷曉峰,陳章發,錢炬炬.湖南省小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北京農業,2012(21):265-267.
[8] 楊新河,呂幫玉.大悟茶葉品牌整合的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385-386.
(責任編輯:熊文濤)
F326.12
A
2095-4824(2017)06-0037-03
2017-09-16
湖北大學開放基金項目(2016C002);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2015397)
雷夢星(1991-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李國元(1962- ),男,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本文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