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華
錫林郭勤盟光榮院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
田 華
錫林郭勤盟光榮院
伴隨著我國GDP增長速度的減緩,我國逐步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將逐步優化,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同時經濟發展也將面對更多新的風險與挑戰。新常態作為一種客觀形勢存在,我國的社會價值取向一目了然,需要我們從主觀上判定戰略方案,調整戰略思維與心態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為了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我們要在供給側改革的基礎上,大力拉動內需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通過創新來增加發展效率,同時對產業結構進行持續升級改造。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中國經濟;經濟發展;新常態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面臨著以下諸多的外部環境特點,首先就是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明顯加速,但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利大于弊。其次就是世界經濟管理向舊體系回歸,目前美元在貨幣體系中仍占據著主要領導地位,多元化的運行沒有得到全面化的采用。最后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整個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一體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這種挑戰是重建一種新的經濟結構的機遇,中國當前對人民幣使用范圍的擴大,在國際交易市場的開拓,就是在構建以人民幣為中心的一種經濟體系,它將建立一種新的區域經濟結構和模式。
新常態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三期疊加,經濟發展中潛在的增值有所下降,導致人口紅利的下降,隨著老齡化的現象加重,生態問題使我國的經濟增長受到了制約,在未來的趨勢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在新常態的影響下是處于增長態勢。二是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消費能力在不斷地增長,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地位,企業的生產結構也在隨之改變。三是各項的改革也在穩定中進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斷地明朗化。實現新常態的關鍵目標是要對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行有效的解決,對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減小城鄉差距。這樣,就構建起了一個穩定的國內經濟結構,國內各層次收入水平群體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福利的享有者,差距小表明公平性。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增長速度在降低,但這并不會讓人悲觀,從我國近十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來看,整體速度是越來越慢。在新興經濟發展的趨勢面前,很多行業會因此處于被動狀態,但從經濟增長的速度趨勢中,可以看出好的經濟發展規律。隨著我國人口基數越來越大,經濟發展的成本也隨之提高。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來分析,增長規律自然回落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期,正說明現代經濟朝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前進。國內經濟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認清現今的經濟發展趨勢,新的變化就會有新的機會,找到新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規律來把握機遇。
新的經濟趨勢會引發新的競爭方式,我國新常態下必須要對經濟水平實施開放政策。新常態下的經濟趨勢會逐漸淘汰落后的生產力,而先進的生產力會獲得大量的發展機會,加快創新的宏觀調控盡快適應新常態經濟的發展。
3.1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所謂“提質”就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新常態下單位GDP的增長將會消耗更少的資源,排放更少的污染物。在各大產業結構中要逐步降低制造業比重,大力發展服務業,使消費成為新常態下的增長主體。同時,逐步將落后生產力退出歷史舞臺,重點促進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在資本市場中,要建立與完善經濟體制,形成健康的資本市場,以利于企業融資信貸,這既有助于新興企業的生存發展,也有利于保障實體經濟的生存。要想保障社會再生產的順暢運行,就必須擴大消費。我國人口眾多,在擴大消費上較有優勢。因此,我們要從戰略上高度重視擴大居民消費以拉動內需。這就需要相應地提高居民收入,對收入分配進行合理調整。
3.2 增強消費拉動力
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方針之一,由于增強消費拉動力已經成為理論上的共識,因而,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實現這方面的目標。應該將統籌兼顧和突出重點原則進行到底,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從增加人民收入入手達到增強消費拉動力的最終目標。對于此方面,可以將擴大勞動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保制度、創新社會治理等作為實施和推動消費的著力點。同時,還不能拋棄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的出發點。
3.3 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升級”指的是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頑疾,雖然我們一直在致力于調整與改造,但產業結構已然問題不斷。工業雖然大但是不強,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增長不快……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新常態下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通過科技創新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中心環節是自主創新,將技術進步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直接動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樹立世界品牌。此外,要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各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的總體要求與任務,制定落實措施。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強對全社會投資的宏觀調控,完善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等相關政策,合理引導各類投資的方向。對于外資,仍要積極引進,但要通過相關政策導向,使外商投資結構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一致,改善外商投資結構的合理性。
總之,中國的經濟通過30多年的飛速發展,以及大規模的企業規模擴張,使得中國不再缺乏物質,我國的經濟也獲得很大的發展活力,但是也面臨著很多題比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以及不可持續等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主要進入了創新驅動以及公平分析合格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的新的發展階段。因此,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要以長遠的發展目標,以及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策略,進行有關國家發展戰略的制定,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
[1]宋宇.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商論,2015,(34):175-177. [2]簡新華,郭洋志.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幾種誤讀[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36-41+2.
[3]張占倉.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可持續發展新趨勢[J].河南科學,2015,(01):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