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幼兒園
家庭是孩子的生命中的第一個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幼兒的教育,家庭生活氛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切都進入孩子眼底。同時孩子來到幼兒園,他們的另一個搖籃,幼兒園和老師也成了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影響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家園共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就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一下。
當今社會,幼兒家長都十分重視幼兒更加關注教育,剛剛來到幼兒園,對于幼兒園需要配合的事情都處于服從狀態,就是幼兒園和老師需要什么,家長會積極的努力的完成“任務”。比如充實活動區,會勞煩家長朋友幫忙帶一些廢舊的材料、實物等便于開展幼兒游戲、教學活動,能夠理解的家長不會有什么,但是有些家長不了解老師組織活動的目的及要求,就會感到厭煩,存在抵觸的情緒,這就會使教師與家長之間產生一種距離。
另一個問題就是家長認為孩子來到幼兒園就要學習知識,就要認字、讀書,一段時間過去,孩子沒有大的進步,不會認識太多字或者不會算數字,家長會覺得教師教的不好,心理就會產生一些不悅,這是因為家長朋友不了解幼兒時期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到什么發展時期該學什么幼兒園都會有一系列的安排,這同時也需要家長在幼兒園和老師開展活動的時候,家長在家里也要同時配合著進行活動。孩子要多方面培養,不能單單重視知識化,還要注重孩子的能力培養,幼兒期幼兒能力的培養相當重要,要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生活中一味的遷就孩子、保護孩子,必然導致幼兒片面地發展。也可能是性格執拗孤僻。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我們老師所做的工作僅僅是把書報雜志上的有關文章摘抄一些貼到“家長園地”里,或者教師把家長當作聽眾,以單向的講授為主,不給予家長更多思考的時間,更沒有留給家長充分的時間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使得指導內容缺乏針對性,結果很難被家長真正接受并內化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響了家長參與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歸根究底就是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缺少溝通工作,這就需要我們細心、耐心地做好這項工作。
記得有為哲人說過:“掌握了溝通,就掌握了世界。” 幼兒園與家庭需要溝通,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一門藝術,要堅持多元化原則,要從家長的角色出發,充分了解家長的心理,采取合理有效地溝通方式和方法。一旦忽視溝通這個環節就容易引起家長對幼兒園教育觀念、態度與教育方法的誤解。由于每位家長對于幼兒教育的目的存在的理解不同,他們對幼兒采取的教育方法也迥然不同。現在的家長又非常“溺愛”孩子,還會把這種“溺愛”帶到幼兒園來,要求老師也要“溺愛”他的孩子。這些與我們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是矛盾的,我們的教師講究的是耐心說服的民主教育態度、方法,而且注重的是全方面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做到互相理解,幼兒園的工作要做到管理公開、透明,要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園的辦學思想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再有老師進行家長在幼兒教育知識的講解;對待家長提出的批評意見要采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要讓家長相信,幼兒園和他們一樣,都是在努力教育好孩子。
幼兒的生活環境除了家庭環境、還有社會環境,首先他要接觸的社會環境就是幼兒園,孩子每天從家里來到幼兒園,放學以后回到家里,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況,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聽話,回到家以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如果我們老師不和孩子家長進行溝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又不知道孩子在家的情況,那么又怎么能夠很好的對幼兒進行教育呢!
與家長溝通要建立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上,那就是愛孩子。這是基礎也是關鍵。我們對待每一位家長都要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主動和家長保持溝通。因為孩子的年齡不同,身心發展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我們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解決家長的疑問。因為幼兒家長的文化水平不、素質修養不同,他們對幼兒園的教育配合程度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也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待幼兒家長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做好溝通工作。
合作,顧名思義就是指共同創作,共同從事,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達到共同目的;聯合作戰或操作。語出《國語·晉語三》:"殺之利。逐之,恐構諸侯;以歸,則國家多慝,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他們必須是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同一個步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經常會聽到家長說孩子在家怎么就和在幼兒園不一樣呢?這一現象恰好證明了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就要把這些信息傳送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狀況,才會很好的相互合作,同步配合教育。家園合作也是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家長了解幼兒情況的橋梁,所以做好家園合作對促進幼兒園教育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幼兒教師并非幼兒的家庭成員,難以從根本上干預幼兒的家庭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直接或者間接地對幼兒家庭教育產生影響,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和行為發展健康。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醒家長關注和理解幼兒面臨的特定的心理問題,增進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合作,共同來幫助幼兒在情感與心理發展等方面的缺失,互相配合,共同解決問題。
為了更好的了解幼兒,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內容和幫助,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從家長那里獲得幼兒的各種信息,這是一個長期工作,通過教師與家長的雙向交流,父母也可以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切,這樣雙方才能更好地進行合作,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我們要做到這些的途徑一般是通過家訪、家長宣傳欄、網絡溝通等,幼兒園還會成立家長委員會,進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及一些大型綜合活動。有了合理的家園溝通途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是錦上添花。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的必然趨勢,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最完美的教育是幼兒園與家庭的結合,而教育作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這個整體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園——孩子的搖籃,要發揮你的作用,保持與家庭教育合作,攜起手來共創幼兒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