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光
邢臺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關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研究
郝春光
邢臺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原則以及設計措施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存在問題;措施
生態城市的“生態”,這里已不是狹義的生物學概念了,而是包含社會、經濟、自然復合協調、持續發展的含義; 生態城市的“城市”在地理空間上已不是“城市市”,而是“區域市”(城鄉空間融合的含義),是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共存的復合系統。所以它不同于以往城市以掠奪其外界資源的方式來促進自身繁榮,它是非掠奪性的,既能供養人類,又能“供養”自然。可見生態城市是以一定區域社會、經濟、自然持續發展為基礎而存在,這是最普遍意義上的概念。從世界范圍來看,相對獨立的國家(地區)、城市之間又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依存關系,要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需要全球全人類的共同合作,因而生態城市是具有全球全人類意義的共同財富。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及人類文明趨勢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促進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方針,城市規劃和設計必須遵循生態文明的理念。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對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環保意識的加強,對于生態城市建設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避免問題的出現在實際的設計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講究生態方法,本文就是從當前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現狀出發,以原則和方法為核心進行論述。
當前狀態下,雖然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城市經濟和生態發展不協調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將經濟的發展視為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有些情況下片面的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忽視了對生態的保護,采取粗放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以犧牲城市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經濟和生態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發展極不協調。雖然之后人們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二者還是存在著一些矛盾影響了生態設計的順利進行。
1.2 設計者缺乏生態理念
設計者是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關鍵因素,要實現生態建設,設計者首先要具有生態意識,這樣才能夠將自身的設計理念轉變為設計方案,經由施工者的施工呈現出來,但是經過調查發現,一些設計者的生態理念欠缺,缺乏創新的意識思維,對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方面不夠敏感,成為設計工作的瓶頸所在。
1.3 缺乏對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管理
健全的管理模式是確保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但是目前我國在管理方面缺乏力度,管理措施和制度不能夠貫徹落實,這也成為今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一個制約因素,需要盡快改進。
為了避免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時出現的不必要的問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
首先要堅持成長性原則。生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是出于一種靜止狀態的,二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因此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也要在變化發展的狀態下尋求新的創新設計觀點,堅持成長性原則。力求為設計提供更廣闊的的成長發展的空間。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堅持成長性原則,能將城市中特有的歷史文化因素和生態因素很好的融合,并將它們作為一個發展變化的生命狀態進行保護和發展,實現了生態設計的理念。
其次要堅持多樣性的原則。要實現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多樣性原則是必須要堅持的。生態城市的多樣性和城市的自然環境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生態城市的規劃要以這種聯系為基礎進行設計,實現城市自然資源和居住環境的生態平衡。
最后需要堅持承載力原則。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需要和城市本身的承載能力相吻合,要在城市能夠接受的最大極限之內進行設計活動。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時,需要對城市的承載力進行科學的預測,并合理的解決城市本來存在的生態問題。
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要講究一定的措施,力求做到各個環節都實現協調發展,下面本文就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空間設計措施、景觀配置措施、水循環設計以及交通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論述。
3.1 城市空間結構設計措施
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空間結構設計需要以城市的自然環境為特征,并且重點將城市的山水資源當做設計的中心,并且以綠色生態城市為核心進行規劃設計。具體說來,可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將城市的內部空間設置為組團式的結構,在各個區域內利用植物等作為隔離帶;或者是進一步的完善城市中的綠化景觀,合理布置城市水域體系,形成良好的生態城市的空間景觀結構布局。
3.2 城市水循環設計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的源泉,在城市水循環系統的規劃設計中一定要堅持生態原則,進一步完善城市污管網的布局,在城市下水道口的位置還需要設置一些阻隔油污的裝置,避免對水造成污染。同時,還需要建立起城市污水處理廠,對于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進行及時的處理,防止污染城市的生態環境。還需要對地下水的開采進行控制,并適時的進行進化處理,保證城市的水源清潔。
近年來生態城市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為了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人們對生態建設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指出了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的成長性原則、多樣性原則以及承載力原則,又從生態城市的空間結構設計、景觀配置設計、水循環設計以及交通設計四個方面論述了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對今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實現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良性發展,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
[1]楊明白.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2,(19).
[2]陳水源.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相關問題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8).
[3]牛路路.淺談城市生態系統建設規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