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 焦恒新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淮南供電公司
我國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激勵機制及政策研究分析建議
張 悅 焦恒新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淮南供電公司
在本文中,筆者首先介紹了需求側管理的概念,然后闡述了需求側管理在電力方面的作用,最后,基于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視角,分析了電力企業相應的短期、中期、長期經濟管理激勵機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電力企業制定有效的需求側管理激勵機制提供參考基礎,也為相關理論探究奉獻自身微薄之力。
需求側管理;電力企業;經濟管理;激勵機制
電力企業所謂的需求側管理,指的是通過制定實施相關的激勵、引導辦法,結合適當的運營管理辦法,電力企業和電力使用者一起合作,提升用電的效率、讓用電方法更科學,在同樣的電力資源供應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和要求,以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降低供電成本,提升用電效率。需求側管理和節約電力資源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也有著必然的聯系。二者的區別在于,需求側管理更關注用電高峰期的電網優化,它更注重提升電網的使用效率。在電力行業中,需求側管理是綜合資源規劃的重要組成。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伴隨著的石油危機爆發,綜合資源規劃應運而生,它的出現,改變了過去一味由增加供應量滿足用戶需求的模式,將能夠節約的電力也看做一種能源,它把需求側、供應側進行對比,以成本最小化為基本原則,來使方案更加優化,讓企業的利潤和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
需求側管理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能夠讓社會、電力使用者、電力供應者等多方受益。
1.讓電力企業受益
第一,在用電高峰期,適當統籌調配,緩解電網的壓力,增加電網的經濟性,提高供電效率,降低了拉閘限電的壓力。第二,有效抑制電價的上升、讓電價穩定在一定范圍內,降低邊際成本。第三,從減少電網的電量成本中,累積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需求側管理中,用節電創收推動節電進一步發展。
2.讓發電公司受益
提升發電設備的工作實效,降低生產成本及相關消耗,降低電站建設頻率,最大限度減少電站的新建投資。
3.讓社會受益
第一,需求側管理可以在保證同等資源供應的情況下,減少新電廠的建設,降低社會資金投入,減少”三廢“的排放,降低環境保護的費用,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第二,在需求側管理下,可以讓資源節約、資源開發平等競爭,讓資源的配制更合理,利于社會、環境、經濟的長久、健康發展。第三,需求側管理可以促進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節能技術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讓社會的發展更優質、更高效。第四,需求側管理能優化資源消費體系,提升電氣化覆蓋率,有利于經濟的健康、綠色發展。
4.讓電力使用者受益
第一,需求側管理的應用,能夠督促用戶改變以往較為“奢侈“的用電模式,主動參與到節約能源中來,同時也降低自己的用電成本。第二,需求側管理的使用,能夠把電力浪費降到最低,把電力企業運營成本、用戶的資費也降低,使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就隨之提升。
總之,電子需求側管理,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將我國的能源戰略(節約為先,節約、開發同時進行)充分體現出來。在電力企業的相關政策、方法不斷改革的今天,需求側管理無疑是一種很科學的管理方法,這一管理模式的探討、應用,將利于我國電力市場的逐步完善。
1.短期激勵機制
根據我國目前的電力市場情況,還不能把需求側管理的成本資本化。目前,可行的辦法就是,成立需求側管理資金管理基金庫,這些資金無疑從電價中取得,可行的方式有:提取部分銷售電價,設置需求側管理基金附加條例;提取部分上網電價,即適當降低上網電價;同時提取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二者分攤的比例為三比一;提取銷售電價的城市公共附加費;節能帶來的效益要分享。
2.中期激勵機制,即:實現成本資本化
在短期激勵機制中,初步解決了需求側管理實施所需要的資金以及如何獎勵電力企業。然而,要想讓電力企業長久、科學地將需求側管理發展下去、應用起來,國家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用法律的手段,保障電力企業的回報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將需求側管理的實施成本,進行資本化。
3.長期激勵機制,即:售電收入脫離機制
需求側管理的出發點,是本著不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減少企業的生產能力的前提,它是借助合理使用能源的相關技術,來降低電力負荷、減輕能源耗費,當然,投入這些先進的節能技術,最終會收到很高的經濟回報。
從企業以及我國的電力市場長遠發展的角度講,需求側管理的作用不能只是局限于緩解當前用電緊張的局勢,更有意義的是保障我國未來電力供求基本平衡,甚至是供過于求,利用價格等方式,激勵人們廣泛使用一些科學節電的用電方法,在這一方面,我國關于需求側管理的經濟激勵辦法不是很多,尤其是長期的激勵辦法,更是缺乏,這一方面嚴重制約著需求側管理的長久、健康發展。
售電收入脫離機制指的是讓企業的售電收入、售電量之間不再有任何關系,這一機制能夠消除需求側管理應用的制約,同時還有一些獎勵辦法,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需求側管理的推廣,提升需求側管理的使用效果。這一機制包括兩個部分:電價調整機制、售電收入機制,它明確指出電力企業的售電收入和售電的總量沒有任何牽扯,這一機制目前來講,不適合我國的電力市場,它是一種長期的激勵機制,只有當我國的相關政策、法律與其同步,逐漸完善的時候、電力商品化程度較高時,政府不再干涉電價,電力企業完全處于自由競爭狀態時、各個利益牽扯方對需求側管理的認知更上一個層次的時候,才能在我國推廣并使用。售電收入脫離機制,理論上講,非常科學、合理,但是在我國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推廣、應用需求側管理,對于緩解我國目前的電力資源緊張、減輕供電的壓力、提高電力企業的工作效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本文中,結合我國目前的電力市場情況,進行了需求側管理激勵機制相關的探究,將激勵機制分為短、中、長期三種激勵機制,并針對每一階段的激勵機制,分析了其實用性和不足之處。不可否認,在我國,需求側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很多的實際操作問題上,還存有很多困難,因而下一步,需要結合電力市場的具體情況做更深層次地研究。
[1]王帥,崔俊海.電力需求側管理中的溝通機制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4:172.
[2]李彬.電力需求側管理需建立長效機制[N].中國工業報,2015-08-19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