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保濤
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優化問題研究
蘇保濤
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
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活躍的、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類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企業融資需求的滿足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中,大企業扮演著的是一個“支柱”的角色,真正促進經濟彈性發展的其實是中小企業。本文從融資渠道入手,在具體分析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基礎上,提出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建設的建議。
中小企業;融資;優化問題;研究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作為國民經濟中占重要位置的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現階段中小企業普遍所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成長特性進行融資,通過債務融資方式支持收益風險較低的業務,通過股權融資方式支持風險較高的增長機會。正是中小企業具有的規模小、成長性好、市場競爭激烈的企業特性,決定了中小企業為保持其高成長的發展勢頭和應對激烈市場競爭、防止財務風險的需要而必然采取穩健保守的低財務杠桿融資策略,即以股權融資為主,而非債務融資為主的資本構成方式。
1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現狀分析
我國目前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實行的是信貸配給。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所以銀行更愿意根據實行信貸配給。很多時候,由于企業信譽問題,即使銀行具有提供信貸的能力,也不愿意對他們提供,這種情況在中小企業中很常見。
根據靜態權衡理論,企業的盈利能力強,起獲得外源融資的成本就會降低,那么企業就會增加對外源資金的使用。而POT理論認為,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暴力流的利潤成正比,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會減少對外源融資的使用。實證研究的結果更加支持POT理論的預期。邁克拉斯和斯威能等都發現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總負債率和長短期負債率負相關,而企業的成長速度與總負債率和長短期負債率正相關。但霍爾等卻發現,雖然盈利能力在短期負債率方面符合POT理論,在長期負債率方面的影響符合靜態權衡理論。
行業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大,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實證研究得出,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企業所選擇的融資方式也有所不同。處于壟斷性行業的企業由于經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所以會根據自身情況適當的提高負債比例,提高經營能力,鞏固自身地位;資產流動性強的行業,由于其有較強的償還能力,能夠承擔承擔較高的負債;行業中適合抵押程度高的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就會較高。但整個行業的走勢是基本上一致的:前期以內源融資為主,成長階段較多依賴債務融資,進入成熟期后,企業會增加股權融資。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普遍存在的。既然融資比較困難,中小企業在融資的時候要準確判斷好融資規模,要“量入為出”,同時,根據合理的融資規模,比較各種融資渠道,組合不同的融資方式,選取最優的融資結構。由于信息不對等,金融機構普遍對中小企業存在惜貸情況。因此內源融資成本比外源融資高,尤其是債務融資。在內源融資不足,外源融資困難的情況下,企業更應該重視融資規模和投資需求的匹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近幾年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法律規章,但是與中小企業配套的法規體系還沒有建設完成,從調查中可知,目前抵押擔保難是中小企業獲得貸款難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擔保交易法律制度,通過引入動產抵押擔保制度來擴大東歐國產擔保的范圍,這將使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加快債券市場建設及完善,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在債券市場上進行融資。有研究結構表明,發行債券不僅能夠增強對管理層的激勵,還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資本結構能夠進一步優化。因此,我國政府急需建立一個包括企業債券市場在內的較成熟的金融市場,以便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融資渠道的增加大大改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首先,上市擴大了中小企業的規模,規模的擴大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債務融資能力。具體表現為,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有利于企業信譽的提高,增強了企業獲取銀行信貸資金的能力,另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降低了企業的財務危機成本,減輕了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時,財務危機成本對其的限制。其次,上市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使得企業可以通過股權性融資的加入,來降低企業的債務比率,特別是長期債務比率,從而有效應對了激烈競爭的要求。第三,上市提高了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的規范性。我國股票市場的再融資功能還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效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從實證研究出發,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與資本市場發展的現狀,我們提出以下的參考性政策建議。一是堅定不移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為更多中小企業開辟股權融資市場。二是針對現有我國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特點與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融資市場制度創新,具體為:適當放寬中小企業在股票市場的上市條件,通過放寬上市條件或增加企業規模和盈利標準的彈性,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到股票市場上市;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應該強調的是企業的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科技屬性,開設為成長性企業服務的創業板市場比單純開設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科技板市場更為必要;適當調整現有股票市場的再融資政策,使再融資政策的具體要求與企業的競爭性、成長性等特點相聯系,使再融資政策的最終目標為促進企業的融資效率。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涵蓋的因素來自不同方面。其已對我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這個問題的解決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工程。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我國國情,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在內,對現狀作出改變。同時,還可以研究其他國家對此相關的應對措施,學習借鑒其中行之有效的部分,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嘗試。所以如果想突破瓶頸,那么就需要政府,中小企業自身以及其他部門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