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璐雯
濟源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棉花栽培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策略
孔璐雯
濟源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在棉花栽培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重要內容,病蟲害不僅會影響棉花的產量,還會導致棉花產品下降,直接影響到棉農的經濟收益,故加強棉花的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主要分析不同時期棉花發生病蟲害的特點,并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棉花;栽培管理;病蟲害
1.1 主要病害
(1)棉花枯、黃萎病。在棉田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時易發生枯、黃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個真葉時發病,7、8月份現蕾到花鈴期加重,造成病葉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鈴脫落。多雨年份,夏季濕度大,氣溫偏低,枯萎病發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長,危害嚴重。(2)棉花鈴病。我國棉花鈴病發生普遍,造成爛鈴、僵瓣。多雨年份,長江及黃河流域棉區爛鈴率可達10-30%,爛鈴與健鈴相比,籽棉重量減輕 40.8%,衣分降低22.8%,皮棉減少53.5%,棉花絨長縮短23.4%,強度下降49.3%,嚴重影響棉花的產量和質量。鈴期久雨高溫是造成棉花鈴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連續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間就會出現大量爛鈴,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決定全年鈴病的關鍵。調查表明,爛鈴率隨這個時期降雨而變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爛鈴嚴重,反之則輕。黃河流域棉區,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鈴成鈴后40-50天,汛雨集中,溫度高,濕度大,爛鈴極易發生。長江流域棉區,秋季陰雨多出現在8-9月份,所以爛鈴開始及盛期較北方遲,但因濕熱環境持續天數較多,爛鈴往往比北方嚴重。新疆棉區此期降雨較少,熱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發生爛鈴災害。(3)棉花紅葉莖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結鈴期肥水失調,營養不足,特別是缺鉀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發,花期普發,鈴期盛發,吐絮期成片死株。
1.2 主要蟲害
目前,一代棉鈴蟲在棉田偏輕發生,截至7月中旬發生面積僅170萬畝次,當前本地區正值一代成蟲羽化高峰期至二代卵孵化期,而本地區北部為二代卵孵化高峰期至二代幼蟲危害期,在南部部分地區棉田外的小麥、玉米、 加工番茄和蔬菜田二代棉鈴蟲落卵量較去年同期偏高;棉蚜在本地區棉田中呈中度發生狀態,造成部分棉田棉苗卷葉、流油,危害程度較去年同期偏重;棉葉螨發生面積達到186萬畝次,也處在中度發生狀態,目前各地處于多點、多片發生階段,蟲口密度較去年同期略有偏高。
針對棉花在不同時期所發生的病蟲害特點,可以采取下列綜合防治措施。
2.1 棉花苗期
棉苗病主要由土壤傳播、擴散,特別是在低溫或高溫天氣,發病更為嚴重。棉苗病的防治主要以藥劑拌種為主,棉種用60℃左右的熱水浸泡30min左右,再用冷水浸泡24h,晾干后拌入50%多菌靈、40%五氯硝基苯等,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當棉苗長出2片真葉后,再用春雨1號1粒兌水30~40kg噴施葉面,可以提高棉苗的抵抗力。
2.2 花蕾期病蟲害防治
花蕾期期是棉花各種病蟲害高發期,此時病蟲害的防治至關重要。要及時清理田間積水。雨季由于降水豐富,棉株長勢過強使得田間通風透氣量差,如果田間排水不良會導致棉田濕度、溫度增加,從而為枯萎病、黃萎病等病害的發生提供條件,因此在降雨后要及時疏通排水系y,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做好葉面噴肥。棉花是吸鉀作物,葉面噴施鉀肥可以提高棉株的抗病性,從而提高棉花產量。可將高效鉀硼等葉面肥噴施于葉面,不僅可提高棉花的抵抗力,還可以有效防治枯萎病及黃萎病。如果棉田病株少,可人工拔除病株,以減少菌源,防止病害蔓延,同樣可以降低枯萎病及黃萎病的發生率。最后,藥劑防治。如田間病株過多,可用多菌靈、克黃枯、克萎星等藥劑200~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周噴施1次,連續用藥2~3次,以控制病情蔓延。如果棉田發病率過高,則可采用藥劑灌根結合噴霧的防治措施,灌根采用多菌靈0.25kg兌水50kg,可灌概約2500棵左右,次日按照同樣劑量再灌根1次,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3 棉花后期病蟲害防治
棉鈴蟲是棉花后期為害最后嚴重的害蟲之一,通常情況下2代棉鈴蟲無需防治,3、4代棉鈴蟲則要加強防控。此外,棉花后期還要注意防治薊馬、棉盲椿象、紅蜘蛛、棉蚜等。可用辛硫磷、菊酯類農藥交替輪換使用進行防治,三氯殺螨蝽、雙甲迷、久效磷、氧化樂果等還可用于防治紅蜘蛛、薊馬等。
2.4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利用害蟲天敵的生物特性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田間設置殺蟲燈,殺蟲燈具有變頻功能,可起到較好的殺蟲效果。還可利用趨光板涂黃油殺滅蚜蟲等。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生物鏈的自然控制可大大降低藥物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節約人力資源等,并且還有助于棉花種植區域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此外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對有害昆蟲天敵的保護,比如分區域噴灑農藥等。
2.5 其它注意事項
除上述幾項防治措施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防早衰、防病害。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缺鉀,鉀參與棉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棉株的吸氮量,因此要注意施播鉀肥,可施播硫酸鉀10kg/667m2;清潔田園及秋耕。棉花收獲后要及時拔除棉稈,可及時清除病蟲殘體,以達到清潔棉田的目的。要做好秋耕深翻,如條件允許可在棉區進行秋冬灌水保墑,以降低病蟲的越冬基數;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棉田內、田埂、路邊的雜草,以降低棉葉螨、棉盲蝽等蟲害的蟲口基數。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則要避免氮肥施用過多,冷浸田時要注意增施磷肥;施肥的同時配合合理灌溉,以水調肥,促控結合。
總之,棉花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其技術含量高,過程復雜,在實際栽培管理中要結合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有的放矢的采取防治措施,包括藥物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以提高防治效果,從而提高棉花的生產品質及棉農的經濟收益。
[1]黃翠琴.棉花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5,32(1):44-46.
[2]徐昌棠.棉花蟲害的防治方法[J].寧波農業科技,20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