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策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高層建筑施工關鍵性技術特點分析
閆 策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建筑科學和建筑技術也有了高速發展。尤其在城市,隨著土地的緊張及進一步充分發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高層及超高層建筑正在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超高層建筑的樓層多,高度高,施工技術和組織管理復雜,做好超高層建筑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控制是確保工程施工順利推進的保障。鑒于此,本文就高層建筑施工關鍵性技術特點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高層建筑,地基基礎,鋼結構,混凝土
高層建筑與其他建筑相比,在建筑質量、設計和結構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對應的施工技術也有不同。首先,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較深,《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對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要求“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基礎,可取房屋高度的1/15,樁基礎可取房屋高度的1/18(樁長不計在內)”,地基處理較為復雜。第二,高層建筑的施工工程量較大,施工工期長,施工前期及施工過程中對計劃、施工組織、施工協調等要求很高。第三,高層建筑的高空作業較多,在施工中要對大量的材料、設備、施工人員進行運輸,高度注意高空作業中的安全隱患問題。
當前,國家和施工單位都不斷的加強對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理論的革新,但是當前的高層建筑絕大多數還是以鋼筋混凝土建筑為主。為了有效的減輕建筑物的自重,高層建筑的形式不斷發展為了鋼結構和鋼混結構,而對于建筑施工材料,則通過了優化而便于運輸和施工,并考慮到了配合混凝土進行澆筑處理。針對高層建筑物具有的多樓層、復雜結構多樣以及對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的高要求,為了確保高層建筑施工能夠順利的進行,國家對建設工程引入了項目招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強化了建筑工程施工,特別是針對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加強了對于施工技術的監督和控制,并對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科學的考核,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在高層建筑的基礎施工過程之中,主要有土方的開挖、基坑排水和支護以及基礎的混凝土澆筑等工作由于高層建筑一般在城市的密集區域,施工場地比較的狹小,因而在高層建筑物的基礎工程施工過程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對鄰近建筑物和周邊的市政設施進行保護。根據《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范》中的相關規定,高層建筑的基礎工程一般都為深基礎工程。對于深基坑而言,由于施工風險比較的大,它需要考慮到深基坑的開挖與支護,且它涉及到了土力學穩定以及強度和位移變形等巖土問題。倘使在基礎施工過程之中存在施工設計的不當,則極易發生基坑事故,因而,在施工過程之中,要針對基坑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基坑的開挖和支護方案以及基坑的降水方案,對于基坑深度超過5m的基礎工程項目,需要進行專家論證,并由項目總監審核通過之后方才能夠進行為了確保高層建筑物的基礎工程在施工過程之中的穩定性,防止基礎的側滑,在高層建筑的基礎施工時,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來解決基坑降水、邊坡支護、基礎混凝土的澆筑等過程對于周邊建筑物的影響問題。
鋼結構施工技術主要從三方面闡述:安裝螺栓、安裝鋼柱、焊接技術等。首先是安裝螺栓。在對鋼結構進行設計施工的時候,其往往會將普通與高強度螺栓進行混合使用。高強度螺栓的連接工作,需要提高對螺栓質量的檢測,以此來確保安裝活動的開展能夠讓接觸面的平整性達到設計要求,降低地面與邊緣之間所存在的縫隙寬度。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選擇擴孔亦或者敲打的方式來進行安裝,需要選擇自由穿入的形式。將高強度螺栓按照一個方向進行固定擰緊,做到逐個安裝、逐個檢查。
一般高層建筑物之中,由于功能上或者外形上的需要,往往擁有主樓與裙房連在一起。從結構上而言,要將主樓和裙房分別開來就必須要在兩者之間設置沉降縫。對于上部結構而言,無論是高層建筑的主樓與裙房同時施工,還是不同時施工,在施工過程之中都需要按照施工圖紙預留施工后澆帶。對于高層主樓與底層裙房的連接基礎梁以及上部結構的板和梁,都需要預留施后澆帶。這類后澆帶的施工方法是,要待主樓和裙房的主體結構完成之后,對預留的后澆帶用膨脹混凝土土進行澆筑,將兩側的地梁以及上部結構的梁和板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因為,一般情況下而言,在主樓結構完成之后,沉降量已經完成了最終沉降量的60~80%,在這個時候澆筑后澆帶可以有效的減小因結構差而造成的結構內力。對于施工后澆收縮帶,一般情況下而言是在主體結構完成的兩個月之后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因為這時,混凝土的收縮量一般已完成了60%以上。且在施工過程之中選擇施工后澆帶的位置,一般是結構彎矩和剪力都比較小的地方,在施工后澆帶位置,混凝土雖然是后澆,但是后澆帶部位的鋼筋不能夠極端,倘使梁板的跨度比較的小,對于鋼筋的配置可以一次性完成;倘使梁板的跨度比較的大,那么則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對鋼筋先進行截斷,待混凝土澆筑之前再另行焊接。對于后澆帶的寬度,一般而言要考慮到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結構的構造要求,一般寬度為0.7~1.0m,斷面形式一般為直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在我國人均土地資源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建筑朝著高層、超高層發展就成為必然。我國對高層建筑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速度較快,目前我國在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方面形成了很多關鍵技術。
[1] 于振菊,于振紅.高層建筑施工現代技術解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15):99.
[2] 楊學進.對高層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20):44-45.
[3] 劉竣.高層房屋施工技術的相關研究[J].四川水泥,2017,(05):234.
[4] 裘潔鋒.高層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研究[J].居業,2017,(05):97+99.
[5] 王希稱.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