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順
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管委會
水產養殖中的病害與防治
趙順順
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管委會
近年來,隨著養殖密度及商品飼料投喂量加大,水體環境的受污染,在水產養殖中,引來了一個頭號敵人,那就是水產養殖病害。病害一旦加重,則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很多養殖戶為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是煞費苦心,但是往往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針對這種狀況,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當前的水產養殖病害的發生種類、原因,并且提出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病害發生之前有所防備,在病害發生之后有所補救。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措施
目前水產養殖病害的流行趨勢主要有如下情況,首先是病害種類較多,而且新的病害在不斷出現。有些病害因為是第一次發生,很難提前發現,再加上有些養殖戶對病害的防治意識還不夠強,使得新的病害會持續一段時間。其次,病害流行范圍廣,病害發生頻率很高。現在水產養殖的區域越來越多,也自然造成水產養殖病害的范圍變廣,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大。例如魚類寄生蟲疾病主要是錨頭鳋病及中華鳋病,這兩種病一般在30℃發生最多。蝦蟹纖毛蟲病是一種常見疾病,發生較多, 隨著蝦類養殖面積增大,蝦類細菌性疾病種類越來越多,發生越來越頻繁,主要是黑鰓病、紅腿病及弧菌病等。
我國水產品養殖人員往往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不加強水產病害的預防,而是在水產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進行治療,這樣一來,不僅防防治效果不明顯,還會浪費大量的藥物和人工。
在防治水產病害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通常是從農藥和獸藥當中移植出來的,缺乏一定理論基礎,包括藥理學和毒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而水產病害發生時,藥物使用程度和藥物的給劑量不能夠很好掌握,存在使用藥物治療沒有針對性,沒有起到任何的療效,不但如此,還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和藥物殘留,存在很多的弊端。
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水產病害快速診斷技術還不是很完善,缺乏技術指導和依據,肉眼、憑經驗行事是基層病害工作者對病害檢測過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誤判誤診現象。而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比較低和設備配備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診斷技術嚴重缺乏。
當前,大部分水產養殖者的病害防范理念較差,平時不注重病害的預防,一旦出現大量發病死魚現象,便高度緊張,病急亂投醫,各類藥物大量使用,使得魚病治理成了一個藥物的試驗場所。這種無病不防范,有病胡亂使用藥物的行為,不但形成了非常多的耐藥病害,使得病害治理更加困難,而且直接導致了養殖對象藥源性的損害或是中毒等,產生了新的藥源性問題。
發生的細菌病主要有: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等,細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需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工作,需要進行消毒的包括魚池、苗種,兩者皆不可少。魚池消毒要在秋冬季產量收獲后,曝曬魚池,放置約一個半月時間,然后用高效消毒劑進行消毒。消毒用藥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兩種。其中生石灰清塘消毒效果最好,不僅能增加池塘中鈣質,且有直接施肥的作用,生石灰還能清除敵害生物及預防部分細菌性魚病。
水產養殖者購進的苗種并不能保證都是安全的,有的可能帶有某種病菌,假如不經消毒檢疫就進行投放,將會把病菌帶入整個養殖環境中,一旦擴散傳染將造成大規模的病害爆發,可能會導致大量養殖物種死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水產養殖者在投放苗種之前一定要做好苗種的消毒檢疫工作。檢疫工作可以通過相關檢疫部門的協助完成,檢疫部門要加強檢疫設備和技術投入,提高檢疫的質量。苗種消毒工作可以采取藥浴的方式,將苗種在消毒容易中浸泡,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魚類寄生蟲疾病,在5~7天內必須連續用藥兩次,因為第一次只能殺死成蟲,其蟲卵未能殺死,在30℃左右時,其蟲卵4~5天孵化成成蟲,而尚未產卵,這時二次殺蟲,可較為徹底。
蝦蟹纖毛蟲病:一般可用甲殼寧200克/畝·米水深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甲殼寧不僅可殺纖毛蟲,還有殺藻類及殺菌作用。若藻類較多時,可再用一次青苔寧,用量50克/畝·米水深,若池水礦物質含量較高時,可適當加大用量。
蝦類細菌性疾病:其預防主要可用二氯海因0.3~0.4毫克/升全池潑灑,每月一次。治療:第1天用二氯海因0.4毫克/升全池潑灑,第2~4天用克暴靈(魚復寧Ⅱ型)按餌料量0.5%拌餌內服,第5天再用二氯海因潑灑一次,用量為0.4毫克/升。對于高密度養蝦,我們建議添加蝦添加劑及脫殼素于飼料中,提高蝦本身抗病力。
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系統建立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警預報及診斷治療提供了信息快速傳遞,分級管理平臺。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ML)構建開發的魚病遠程監測預警與診斷系統,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預測提供了新途徑。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平臺是建立在以B/S結構為主的Web瀏覽器平臺上,將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相結合,及時收集、分析、反饋信息,利用水產病害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診斷技術,建立了水產病害專家數據庫和水產病害文獻資料庫,通過“水產病害遠程診斷技術系統“建立的業務應用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按點部署的視頻采集子系統,實現了數據傳遞、自助查詢、在線交流等功能,可提供電子答疑、用藥指南等咨詢服務,以可視、交互的方式,實現病害的自助診斷和專家遠程診斷。
總之,水產養殖業對于病害的防范與治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主管機構需要更加深入的完善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系統,加強對于水產養殖病害出現的預報、預估等相關工作,提升水產品的安全等級,為水產養殖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1] 陸松.生物技術在螃蟹養殖病害防治上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7,(18):232+235.
[2] 吳淑勤,王亞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控制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水產,201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