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
330324198706100434
探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設計
王文才
330324198706100434
城市道路設計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理念都不斷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們對城市道路的設計也開始產生了更多的需求,如何結合城市的形態,設計出更多寬敞、舒適而便民的城市道路成為了當前城市道路設計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設計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城市的人性化構建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
探討;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
城市道路是在城市范圍內,供交通運輸及行人使用的道路。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即為在城市道路設計的過程當中,將車、人以及周圍環境三者有機結合,關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使道路交通能夠在達到快速、安全和便利等條件基礎上,將安全、綠色、活力、智慧作為價值導向指導設計,促進城市發展建設。
人性化理念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中的應用,是城市道路由過去“主要重視機動車通行”向“全面關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的重要表現。對關注增加城市交往、社會活動、社會生活、地區活力和經濟繁榮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2.1 設計理念
1、精于形:對前期規劃的深入解讀,對周邊路網、用地及交通需求的精研;
2、成于道:強調道路交通服務本質,結合路網提升道路的通達功能;
3、融于景:重視道路的景觀環境設計,使道路設施成為城市景觀不可或缺的部分;
4、隱于市:通過道路交通功能與景觀功能的融合,最終體現低碳城市、以人為本的原則,既讓人們享受到現代社會方便,也能滿足人們遠離塵囂隱市的需求。
2.2 設計原則
1、立足網絡,體現可持續發展
以規劃建設適當超前為原則,使本項目的建設與城市路網規劃、公路網規劃相協調,適應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為今后發展留有余地。分析規劃路網的結構形態,確定本項目的功能定位及建設標準,并力求兩者的相適應,力求全線標準的一致性。
2、以人為本,強調交通平衡
對路線走向及橫斷面布置進行優化;結合路網布局,重點對改建方案進行多方案比選,保證節點交通轉換的暢通,提高本工程區域影響范圍的路網服務水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妥善處理好道路建設與居民日常出行的關系,重點研究改建工程及相關路網道路的功能定位及關系,使建設方案有利于均衡路網流量,有利于發揮路網整體運行效率,有利于地區規劃的開發和協調。
3、工程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
重視道路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注重節能和環境保護,注重道路生態環境景觀設計,盡可能使本工程成為交通和景觀相協調的道路。
2.3 橫斷面設計
道路橫斷面應根據規劃要求,滿足道路遠期使用要求,適應交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體現出其系統性和連續性;道路橫斷面在滿足使用要求前提下應注重景觀設計,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圍;道路橫斷面必須考慮與現有及規劃工程構筑物的合理銜接、近遠期結合統籌考慮;要與沿路各類型建筑和公用設施的布置相互協調。
2.4 縱斷面設計
通過對規劃的解讀、相關道路資料收集及道路沿線所屬區域的詳細踏勘,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案。根據路網河道縱橫與否情況,豎向設計必須從路網系統及地塊高程綜合考慮,合理選擇道路豎向控制標高,結合河道、對橋梁凈空要求、橋梁跨徑、橋梁景觀及現狀道路要求綜合考慮。道路及場地規劃標高應滿足排水要求,跨河橋應滿足泄洪要求。平面、縱斷面線性組合合理,滿足各級規范要求,保證道路行車順暢和安全;盡量減少道路土方,降低工程造價,同時應與周邊地塊標高相協調。
2.5 交叉口渠化設計
道路交叉口應不失為人服務的基本功能,保障節點各種交通流的高效運轉,充分在道路設計過程中體現的以人為本理念。
優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高效交通工具,尤其是交通弱勢群體安全通過交叉口,加強交叉口景觀建設。雙向機動車道條數大于等于4條車道的道路在交叉口處考慮設置行人過街安全島,交叉口緣石在滿足車輛通行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采用較小的轉彎半徑,以降低行車速度。道路交叉口應根據相交道路的等級、分向流量、公交站點設置、交叉口周圍用地性質、管線布置、防災要求等相關因素綜合確定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圍。干路交叉口必須進行渠化設計,通過增加交叉口進口道的車道條數來彌補時間資源的損失,使路口通行能力與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盡可能通過平交路口渠化來挖掘既有設施潛力,能不建立交盡量不建立交,路口機動車道寬度可比路段窄,在干路上提供專用左轉車道。來實現交叉口道路使用者等待時間與排隊空間的轉換。
2.6 城市道路的人行道設計
城市道路設計中,人行道的設計能夠直接影響城市道路設計的總體方向。在當前城市道路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重點考慮人在城市中生活的重要意義,通過人行道的人性化設計,提升城市道路設計的總體效果。無障礙設計是城市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設計的重要內容,從盲道布置到緣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無障礙出入口,無不體現設計師對殘疾人的關愛。特別是透水人行道,能夠使雨水在人行道范圍內一部分下滲,在減少城市道路積水的基礎上,也能夠改善周圍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適當補充地下水,減少城市中熱島效應的發生幾率,降低城市中的空氣污染問題,改善城市中的空氣質量,減少粉塵,促進城市 “海綿體”的建設。
總而言之,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能夠將車、人以及周圍環境三者有機結合,使道路交通能夠在達到快速、安全和便利等條件基礎上,提供更為經濟和舒適的城市道路服務。因此,加強對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研究,改善當前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十分必要。
[1]陳艷.探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設計[J].城市建筑,2014,02:252.
[2]黎勇.探討CBD中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設計[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5,07:158-159.
[3]余德毅.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道路設計[J].科學之友,2011,12:32-33.
[4]任永生,謝紅.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2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