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娜
身份證號370782198403180521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難點與發展趨勢的探索
孫莉娜
身份證號370782198403180521
建設工程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是工程質量監督機關在新時期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按照《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的規定和要求,工程質量監督機關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監督水平從而不斷地適應這一工作的發展趨勢,是當下我國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本文就如何做好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改革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機構有所幫助。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
1984年我國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的建立標志著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由政府單向行政管理向政府專業技術質量監督發生轉變,從此,我國全國性的工程質量滑坡和倒塌事故逐漸減少。二十年來,全國各地的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紛紛建立起來,形成了一支技術密集、管理規范、工作踏實的團隊。作為國家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這一隊伍對我國各地工程質量管理以及重大工程事故的遏制有重要意義。
上個世紀末,我國工程質量監督主要實行的是三部到位的模式,即在基礎、主體結構階段必須先由質量監督機構進行到位核驗,核驗報告簽發之后才可以繼續施工;竣工之后,要想拿到“建設工程質量等級證明書”,就必須得到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質量等級核驗,若沒有經過質量監督機構核驗或者核驗不合格的工程,禁止交付使用。隨著我國市場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漸發展完善,舊的工程質量監督運作方式逐漸暴露出其缺點,主要體現在現有的工程質量監督模式難以適應我國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大眾過于依賴質量核驗,使得質量責任主體出現混亂。在我國現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合格證”是由產品制造者簽定和發行。但是由于我國的建設工程實行的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其“合格證”是由政府授權委托的質量監督機構進行簽發。建設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質量監督機構會依法對建設企業的工程進行質量核驗,其簽發的“工程等級證明書”早已成為具有社會效力的法律文本。這一模式使得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成為了工程質量問題的實際責任承擔人。如果工程交付使用后發生了安全狀況,“政府機構”就會成為大眾抨擊的焦點,而直接參加工程建設的建筑公司卻逃脫了大眾的視線,不用承擔任何負責,這一現象不符合市場經濟中“誰生產誰負責”的規律。
(2)“三部到位”監督方法無法和政府體制改革相適應。作為政府授權的機構,質量監督機構的行為已然代表了政府管理的行為。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等級核驗制度使得政府的管理工作陷入了誤區。為了實現宏觀和間接管理,政府不斷進行改革。如果政府推行的質量監督運作模式做不到與時俱進,與政府體制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也在所難免。
備案制度的推進促進了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的變革,但由于改革形勢的發展需要,工程監督體制要想實現重生,只有不斷地進行改革。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制度新一輪深化改革,其指導思想是:
(1)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缺少的制度。這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的。由于建筑產品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政府必須對工程進行全面、全過程以及綜合的質量監督。
(2)對建設工程進行強制性監督是政府的必要工作。政府及其授權委托的質量監督機構對違反工程質量法規的建筑企業行為有權進行檢查、糾正和處理,這一監督具有強制性,一切單位和部門不得進行阻撓。
(3)依法行政監督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將質量監督授權監督機構的做法變為委托質量監督機構進行監督。這一核驗制度的變革,改變了政府承擔技術工作責任的錯位情況,使政府變成了工程質量監督領導和仲裁人。
(4)確保工程質量在改革過程中實現穩步提高。實現監督體系思想的穩定是監督制度改革時必須做到的一點,只有不斷運作這一監督機制、不斷加強監督力度,才能逐步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的提升。
(1處理好監督收費問題。我國有些地區已經實現了由財政全額補貼工程質量監督費的制度,這使得監督機構和業主不再具有直接的經濟關系,實現了監督機構的公正獨立,這一做法很值得推廣。
(2)監督機構當逐步實現專業化、技術化,而非社會化。不同于工程監督單位,監督機構不應通過市場機制來刺激監督水平的提升,作為政府委托的專業技術監察部門,監督機構必須確保政策和執法的統一連貫,必須做到公正、權威和科學,所以,專業化和技術化是監督機構的發展方向,否則監督機構就無法實現其應有的作用。
(3)必須不斷提升建設工程質量監察人員的素質和機構內部管理的標準化水平。如果缺少高素質的質監團隊,幾乎無法樹立質監機構在廣大群眾心中的權威性,這會導致監督機構難以實現其對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更不要說提升服務于對廣大群眾的服務水平。所以,不斷提升質量管理和監督執法方面的理論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檢查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政治修養,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必須堅持的工作。
(4)以“陽光監督”為發展方向,監督機構應致力于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制度體系。例如,盡可能公開對監督對象的要求、評價和執法,改變傳統的之下而上的非雙向的信息聯通方式,另外,由于現有的工程質量監督報告的提交形式讓工程建設的各方參與者和責任人無法了解到監督機構最終的結論性工作評價或評價是否準確,并且很難展現監督機構在監督過程中具體的工作情況和力度,這要求監督機構必須改變現有的信息溝通機制,因為只有實行監督信息的雙向聯絡和溝通,不斷促進信息的公開和透明,才能真正地做到指導和服務基層。
盡管我國的質量監督已經經過了二十年的改革和發展,但是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和體系仍然不夠完善。為了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建立適合我國經濟體制的工程質量監督機制是相關機構亟待解決的工作。只有不斷地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努力做到依法監督、有效管理、確保質量,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才能擔當起歷史使命。
[1] 覃谷生.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通病與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5):22~23。
[2] 丁貴超.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通病與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6):9~12.
[3] 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建設行政許可工作手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