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圣春
新聞語篇力求客觀、公正地報道事件的事實,但是不可能絕對公正、不夾雜一絲個人觀點。因此可以說,新聞語篇承載著作者的價值觀念,是受作者意識形態約束的。2016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以著名商人、脫口秀主持人、暢銷書作家等諸多身份集一身的特朗普·唐納德獲得了勝利。鑒于本文作者對這一事件的持續關注,本文將以紐約時報上一篇關于2016美國大選新聞語篇為語料,以評價理論為框架,探討該篇新聞作者如何利用介入資源創建讀者與作者之間交流與協商的模式。
評價理論是用來解釋語篇語義的理論系統,它植根于系統功能語言學,是人際功能的延伸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馬丁為代表的一批澳大利亞語言學家在研究項目中發現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人際功能“忽略了對談話人語義賦值的研究”(王振華,2001),因此提出了評價理論或稱評價系統的理論框架,它包括三個子系統,態度、介入和級差。其中,介入系統關注的是語篇語義及作者使用的修辭策略,即從對話視角出發,建立與讀者之間的結盟關系。
介入系統下轄單聲和多聲兩個子系統。單聲是指純粹的論斷,排除了其它聲音的可能性,例如:The bank have been greedy.這個句子表達出來的對話含義是肯定的,不允許其它聲音的介入。多聲是指允許其它觀點的存在,是介入系統的核心。多聲資源主要包括兩大類:對話收縮和對話擴展。對話收縮指限制或阻礙對話的范圍,下轄否認和公告兩個子范疇;對話擴展指為對話選擇留有余地,開放了對話的空間,下轄容納與摘引兩個子范疇。
本文語料選自紐約時報一篇關于2016美國大選的報道,標題為 Donald Trump has run the worst campaign in modern history。經分析介入資源方式后發現,語篇中的單聲式介入共有 3 處,例如:He has embodied the quality that he regards as the worst failing for a leader:all talk and no action.
自言的句子都是以無法提出任何質疑的評價性論斷的方式呈現的,以此聯合讀者,使讀者與作者站在同一價值領域,說服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
該語料中,多聲的呈現方式及數量遠遠多于單聲,經分析介入式多聲資源可以看出,四類資源中,否認所占比例最高,對話收縮所占比例要高于對話擴展,這是由該語篇的特點及介入資源的表現方式共同決定的,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1.否認:指文本的聲音表現為與其它聲音對立或觀點不一致,通常由否定副詞、動詞的否定形式及讓步狀語從句等來實現。
例 1:Plus,the Democratic nominee,Hillary Clinton,a politician fromthe past with high unfavorable ratings,couldn’t easily represent the desire for change.作者利用情態動詞的否定形式表達了對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的不滿情緒,一方面認為她不是美國意欲改變的正確選擇,另一方面暗示了特朗普·唐納德占有很大的優勢。通過收縮類否定形式的使用,壓縮了其它聲音的范圍,表達了作者的價值取向,起到了引導讀者價值定位的目的。
例 2:Trump once said that his core supporters would stick with him even if he shot someone on Fifth Avenue in broad daylight.這個句子用“even if”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這一語言機制,達到了聯盟讀者的目的,使讀者認可作者的觀點,句中的從句部分與主句部分對立,用讓步來體現對主句的肯定,表達了忠實的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力度。
2.公告:文本中的聲音表現為高度可信,不可推翻。
例 3:By now it is indisputable that Trump has run the most poorly resourced,undisciplined,chaotic campaign in modern political history.通 過 it is indisputable that這一句式,明確顯示了這一論斷的有效性、無可爭議性,即特朗普的競選是現代政治史上資源最匱乏,紀律性最差及秩序最混亂。從而達到了影響讀者價值判斷的目的,呼應了文章的中心。
1.容納:文本中的命題表達了個人的主觀觀點,作者聲音是許多可能聲音的一種,通常由情態動詞、情態副詞實現。
例 4:That might be a good way to create a post-election political base…此句使用了低值情態動詞might,提出了可能性的建議,即這只是諸多建議中的一種,允許讀者有其它建議的思考,表明作者開放了對話的空間,體現了論述的公正性。
2.摘引:命題的聲音來源于文本外部,通常由報告性動詞、報告性動詞的名詞化等形式實現。

表1
例 5:Yale University political scientist Alan Gerber,who has pioneered research in this area,notes that…” The Trump campaign scores very poorly on this front,he said.此句表明了特朗普的競選成績一般,沒有達到預期,通過報告類動詞note、said的使用,說明文本的聲音來源于身份地位較高的耶魯大學政治科學家,因此,體現了該句的權威性和客觀性。
本文應用評價理論的介入系統為框架,分析了來自于紐約時報中的一篇2016美國總統競選語篇。通過具體的分析得知,該語篇介入資源中,多聲資源遠遠多于單聲資源,這樣做是為體現新聞語篇的客觀性。多聲資源中,對話收縮的比例高于對話擴展,其中否認資源所占比例最高,作者壓縮其它對話空間,主要是為最大限度體現自己的明確立場,達到聯盟讀者的目的。因此,我們在看到類似這樣的新聞語篇時,要有意識的識別文本的聲音來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
[1]王振華.評價系統及其運作--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新發展[J].外國語,2001(6).
[2]Martin,J.R.& D.Rose.Working w 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23.
[3]席小青.就職演說語篇中的介入資源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