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3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數以百計的愛國主義建議將春節假期延長一倍、將中餐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要限制西方對中國校園的影響……這些都是中國人大代表在今年人大會議期間提交的愛國主義建議。
目前,近3千名中國人大代表正齊聚北京,參加為期10天并將在下周中閉幕的年度全國人大會議,其中許多人都已帶來向中國最高層提交的建議。由于大多數的切實決策都在全年定期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完成,這數百條建議被采納的機會也相對較低。但能在該隆重的年度盛會上表達觀點,正在賦予人大代表使政府的高層官員傾聽其聲音或使其關心的問題受到關注的寶貴機會。
其中,許多建議充滿愛國主義色彩,比方說提議如何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或致力于解決這個國家的社會問題等。來自湖南省的16名人大代表已經提交《關于將中餐申遺提上國家戰略日程的建議》,以期提高中國的軟實力。
有企業家代表則提出建議,將春節法定假期由7天延長為15天,即假期由除夕延至元宵節,以使眾多在外工作的中國民眾在過年期間擁有更多與家人共處的時間。而對于民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有代表建議,中國需要力爭打造更多用于整合食品生產的中心廚房,以在中國迅速增長的餐飲外賣產業中應對食品安全問題。該代表指出,目前餐飲企業的數量十分驚人,而一些線上平臺并不知道其出售的飯菜來自多么偏僻的角落,也沒有任何人監管食品質量。
還有些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旨在尋求限制被視為破壞中國利益的外國影響力。例如,采取更多舉措防止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向學生傳授西方觀念。對此,有代表表示,我們絕對不能讓大陸重蹈臺灣年輕人在教育中被“去中國化”的覆轍。▲
(作者馬修·米勒,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