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以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由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舉辦的,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創新杯”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越辦越紅火,作者通過參與及觀摩,發現了語文教學好的方面,即語文教學信息化,運用載體形式多樣化;教師說課由“背”轉為“說”;教學設計不斷創新及與專業相結合等。同時,作者也通過思考,對閉幕式上專家點評的“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走形式”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種現象的本質其實是:沒有注重語文教學的“規律性”“實效性”“真實性”,并希望各位語文教師能引以為戒,共同將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到一種新的高度。
【關鍵詞】“創新杯”;教學設計信息化;語文教學的規律性;實效性;真實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以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由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舉辦的,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創新杯”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以下簡稱:廣東省“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越辦越紅火,各位參賽選手的水平也逐年上升。四年來,廣東省共培育出10個全國職業學校“創新杯”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以下簡稱:全國“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為廣東省的職業技術語文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
本人有幸參加了2013屆廣東省“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榮獲廣東省一等獎,并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榮獲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成績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比賽促進教學,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的改革及創新。今年,2014屆廣東省“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于6月28日在順德陳登職業技術學校舉行,我以觀摩者的身份去聆聽了各位參賽選手的教學說課,結合去年的所見所聞,感觸良多。首先,好的方面有:
一、語文教學信息化,運用載體形式多樣化
今年與去年的語文教學信息化相比,給我的感覺是整體上了一個大臺階,語文教學課件由形式單一往形式多樣化發展,去年以音樂、視頻、網絡、QQ為主流,今年則增加了網頁制作、自媒體、微視頻的引入。教學課件畫面優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PPT版本也從以前的2003版,轉為2007及2010版等。
二、教師說課由“背”轉為“說”
說課比賽,往往是教師記憶力、心理素質、語言教態等多方面的綜合較量。教師參賽選手說課時,給人少了“背”的感覺,轉為“說”,娓娓道來,如沐春風,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三、教學設計不斷創新,環環相扣,設計巧妙。
教學改革,創新是關鍵,只有創新,才能避免墨守成規,讓教學富有生命力。通過職業學校“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的參與及觀摩,我看到了各位教師選手的用心革新,在教學設計中巧妙安排各種活動,并有序開展實施,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四、注重教學設計與專業相結合
在中職學校,語文課一周課時并不多,不能與專業課相比,學生學習積極性遠遠不如專業課。但參賽教師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如有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與動漫專業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意境,用動漫制作出來,并課后進行作品展。如有的教師在設計《望岳》教學活動時,結合導游專業的特點,將整個課堂設置成旅游情境。學生通過扮演導游介紹泰山的優美景色,而得出杜甫的詩句。這些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值得我參考的地方。
有好的方面,當然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在2014年廣東省“創新杯”語文說課大賽閉幕式上,專家點評時,提到目前教師為求“創新”而出現的一種現象:“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走形式”。這樣一句看似玩笑的話,細細品來,我認為包含了以下幾點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沒有注重語文教學的“規律性”
我們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作為教師,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傳授的知識一定要遵循有規律性。
例如,有一位參賽教師,在講到課文《招聘啟事》的時候,用了兩課時。這顯然是沒有注意語文教學的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問題,即語文教學的“規律性”。啟事有尋物啟事、招聘啟事、尋人啟事、招領啟事等,如果我們在教學當中,每一種啟事都上兩堂課的話,我想,我們傾盡一生,《啟事》可能都上不完。啟事是有它的規律性的,有它的格式,有它的特點。我們要學會運用語文的“規律性”,舉一反三,讓學生通過“啟事”規律的掌握,能夠觸類旁通。這樣,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二)沒有注意語文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我們的課堂容量是有限的,那我們就要注重我們教學的實效性。
一位著名作家在寫作的時候說過,“我掛在墻上的槍,在關鍵的時刻是要響的”。什么意思呢?好比語文教學,就是我們在教學環節設計當中,不能有多余的東西,例如口頭禪、多余的話和多余的活動等。
經過觀察,我發現基本上每位參賽選手,都會在課堂教學設計當中,設置音樂和視頻。但是音樂和視頻對教學起什么樣的作用,能不能把音樂、視頻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發揮它最大的效率呢?在這方面,參賽教師就參差不齊了。
例如,有一位教師選手,在進行課文《讀書人是幸福人》說課時,在開始的導入環節設置了一段音樂,讓學生去感悟。至于讓學生去感悟什么,沒有點明,教師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天馬行空地去感悟,導入環節沒有起到引入課題的作用,這種環節的設計,充其量就是“走過場、走形式”,值得我們注意。
還有一位教師選手是幼師專業的,她在詩歌《致橡樹》教學設計里,設置了展示舞蹈的活動環節。學生通過閱讀詩歌,自編舞蹈,小組展示,互相評價。教師在說課時,通過視頻,讓我們欣賞了學生的優美舞姿,課堂氛圍好,展現了一場視覺盛宴。但細細思來,我認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絕不是要展現學生的舞蹈有多美,而是要通過舞蹈把詩歌中具體的詞、具體的意象結合起來,要通過形體和詩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才是我們在教學當中設置活動的關鍵問題,不能為了形式而忽略了教學的本質,也就是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三)沒有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真實性的課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的教師選手,課堂教學設計得很好,而且說課時,講的也很好,但完美到讓聽者有種“虛構”的想法,即沒有“真實性”。
例如,有位教師選手的《林黛玉進賈府》,在講到林黛玉不肯上座,喝茶吃飯觀察其他眾姐妹的時候,教師講道:“學生經過思考,小組討論,得出林黛玉因寄人籬下而不得不謹小慎微的結論……”這樣“完美”的分析人物性格,得出結論環節,讓我不禁想到:這是真的嗎?學生難道沒有其他的想法嗎?沒有提出反面意見,認為黛玉性格虛偽嗎?如果有,該選手應講出來,通過學生正、反兩種意見的碰撞而還原課堂的真實性。
總而言之,形式永遠為內容服務,任何的活動、多媒體教學都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結果而服務的,我們絕不是為了熱鬧而熱鬧,我們是為了更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而設置各種教學環節及活動。我們要摒棄“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走形式”的做法,在現有好的方面之上,注重語文的“規律性”“實效性”和“真實性”,共同將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到一種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翟惠瓊,創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技能,探討說課藝術——2014年“創新杯”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實踐與探究[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9).
[2]蔡玫玫,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創新杯”說課大賽后有感[J],讀與寫,2016(14).
作者簡介:王慧,女,1981年生,湖北武穴市人,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化資源建設及應用。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