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王隆裕
【摘要】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質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轉變,全面落實市教學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破解方略,強化工作落實。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以及積極打造“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生態的遠景,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實行“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運用導學案;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質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轉變,全面落實市教學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分析存在問題,制定破解方略,強化工作落實。學校2013年9月成立了課堂教學改進研究領導小組,校長辛剛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帶動教師;擠出經費,派多名教師先后到寧達、杜郎口中學學習先進經驗,回來后先臨摹、再創新。積極上研究課、觀摩課。根據“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要求,通過匯集教師集體智慧,構建了“二維、四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初中部作為開路先鋒,首先實行“導學案”教學,為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做最初的嘗試。
一、轉變觀念,構建高效課堂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實行“學案導學”之初,所有的領導老師都只能一路摸索前行。通過吸收寧達、杜郎口中學成功經驗并結合我校實際,教學領導制定了符合我們學生學情的“構建高效課堂實施計劃”,并將學案的設計分為學習目標、預習導學、展示交流、反思測評、鞏固拓展五部分,同時結合“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思想,為我們實施導學案教學提供具體的理論服務。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將我們的改革重點確定為:緊抓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課堂教學是關系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在語文課上實施學案教學,我們的原則是: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使課堂高效為目標,重點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營造師生、生生互動的開放性課堂,充分利用45分鐘,消化所學新知識,在做到“堂堂清”的同時基本完成“天天清”任務。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搞好集體備課,形成高質量導學案
1.學案編寫:每周設一固定教研時間,組內兩位成員輪流主備導學案并形成初稿,集體備課時兩人本著“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教學過程、統一檢測題”的原則,共同探討,相互補充,形成定稿,在教學中同步應用。
2.學案設計: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在設計過程中主要從兩個部分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是精彩導入提高興趣。興趣是一劑良藥,足以醫好學生的厭學之癥。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我們主要采取下列方法:課件導入、提問導入、作者簡介導入、審題解題導入、以情導入和故事導入等。
二是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寫”“動口說”“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洋思中學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上要盡量做到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不是重點的不講,過于難的不講。到底哪些知識學生可以自主學會,哪些知識需要老師指導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結合導學案設計,把新授內容分為兩部分——根據自學提綱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困難問題精講點撥。首先,老師通過精彩導入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問題情境的提出要有針對性,要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然后結合老師設計的自學提綱,認真閱讀課文找出自己能解決的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集中討論、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認識得到逐步提高。學生將自主學習完成后不能解決的問題反饋上來,老師在就這些問題進行精講點撥。在老師點撥過程中要充分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存在的疑難點,對同一問題認識有爭議時,可以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由大家評判比較,從中選出最優的答案。這樣通過比較分析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解決后及時進行基礎訓練,以檢測學生理解掌握的情況,對于檢測中暴露出的問題再進行及時更正,以努力確保每節課都能做到“堂堂清”。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惑
“導學案教學”在我校實行已有三年多的時間,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初見成效,每年中考成績在全區名列前茅。但在學案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仍有許多困惑及無法解決的問題存在。如,實行“學案教學”與學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為本校學生的學情是:不同的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相差較大,如果統一實行一個導學案,必將“顧此失彼”,如果設計層次偏低,能力較強者就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如果設計層次偏高,能力較差者就容易厭學、棄學,最終造成課堂教學無法統一進行,統一管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也嘗試了分組教學,但運用起來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完全按照預期設想有序進行,甚至會占用較長時間,導致課堂訓練無法當堂完成,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堂堂清”。
另外,我們認為對于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來說,如果有足夠的條件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朗讀競賽、課本劇表演、辯論賽、多媒體,會使教學設計變得更加精彩,同時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為構建高效課堂做出積極的貢獻。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希望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以促使我們語文教學向達成“構建高效課堂”這一目標快速行進。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