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菲上海大學
淺談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曹雪菲
上海大學
工程項目參與者眾多,各參與者均有著不同的管理目標和追求,那么為了順利實現項目目標,工程項目管理就至為重要。本位主要從工程項目管理的特殊性入手,進而論述了五種管理模式及其優缺點。
工程項目;項目管理模式
一般來說,項目是一個專門組織為實現某一個既定的目標,在一定的約束前提下展開的一次性活動或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以形成獨特的產品或服務。而工程項目則可以認為是以形成建設工程產品為目標的一類項目,如建設住宅區、建設城市公路等等。[1]
工程項目是一種項目的形式,由此來看,我們在處理其相關問題上能夠借鑒項目管理,但需要承認的是,工程項目管理所用到的知識之深與其他項目有著不小的差異,同時也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項目管理者掌握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等方面技術和知識。而工程項目管理是管理專業下的分支,也和土木工程的知識有著密切聯系。工程項目管理界有以下共識,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主要有三大部分,即工程項目管理所持有的知識、經濟管理的常識知識以及土木工程領域技術知識。工程項目所包含的土木工程技術知識所有內容,其中又可分為專業管理知識和常識知識。
在管理組織上,工程項目與其他項目最大區別在于:法律和行政規定多;我國工程項目參與者幾乎都必須具備法人資格,而不是自然人,工程項目參與者之間的競爭主要基于法人資格和能力競爭,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高;各參與者之間關系相對獨立,不可以存在隸屬、股權等關系。其中對于項目組織關系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法律法規。
不同項目的項目成果也不同,工程項目的最終項目成果是有質量、有功能的工程產品。誠然,為使工程實體有質量、有功能,需要土木工程技術的大力支持。而想要管理、控制好和這些技術知識息息相關的項目,不具備相應的技術知識是很難做到的,例如大跨度混凝土構造一般需要具備混凝土預應力技術的人員進行管理;大體積混凝土離不開溫控技術等。但如果僅僅是研發工業產品、完成培訓項目是不需要這些典型的土木工程技術的。
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是指將項目管理的對象作為一個系統,通過特定的管理方式和組織,使這個系統可以正常運行,同時確保其目標實現。工程項目管理是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系統上有效計劃、組織、控制、協調整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管理活動。
1、平行承發包模式
平行承發包模式是項目組一般為大型和復雜的工程項目,可以分解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子項目或者標段或者合同包,然后分別將其對外發包,形成平行承發包組織。例如一條高速公路可以按照長度劃分為許多標段,一個住宅小區可以按照單體建筑劃分為獨立標段,一幢大型建筑可以按照功能劃分為幾個合同包等等。
平行承發包模式的優勢是業主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競爭機制抉擇專業水準高的承建單位;可以減少工期,依據設計把工程分為不同階段,并分別進行施工招標;業主參與度較高,極大程度上方便了工程的進度、質量、投資控制及安全、合同的管理。其劣勢有業主自身管理的工作量大,需要承擔工程的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工程設計改動較多,投資預算控制具備一定難度。業主支付的總承包管理費會大幅增加,并且業主對工程項目細節管理力度下降。
2、CM模式
CM(建設—管理)模式也叫作階段發包方式。業主在建設初期委托經驗豐富的咨詢人員加入項目來,對設計提出合理的建議,同時在工程建設期間調節各個施工單位之間的工作。和以往的設計工作結束后再進行施工招標不同的是,CM模式改采取全新的分階段發包,讓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有條不紊得同時工作。
CM模式的優勢是咨詢人員從一開始就加入到工程,施工、設計相互協調,通過專業的建議在設計上做一些改動;模式獨特的組織設計和施工方式,設計、施工同步運作,能夠有效減少建設周期。其劣勢是咨詢單位應具有相應專業、施工經驗豐富的咨詢人員;業主與咨詢單位簽署的“成本+酬金”合同在其他各行業沒有對應的案例參考,其實際操作性不強。
3、PMC模式
PMC模式(即項目—管理—承包模式)是業主雇傭專業的工作人員來管理項目,全權代其管理的過程。業主與項目承包商簽署項目管理承包合同,繼而后者將所有工程分包給各施工分包商,同時與其簽署合同。PMC模式的優勢有管理承包商在工程建設全程進行管理,從而使其達到集成化、系統化的要求,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做好設計和施工的協調工作,避免脫節,減少更改及返工;有利于管理承包商綜合設計、施工資源,使其發揮最大優勢,縮短建設周期。其劣勢有對管理承包商的專業素質要求高;合同采用“成本+酬金”合同,標準難統一。
4、EPC模式
EPC模式在國內稱為“交鑰匙工程”模式,這是建設工程最自然方式之一。當業主缺乏專業工程技術知識時,一般只需要向承包商業主對擬建工程提出工程建設目標,由承包商對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采購、設計、施工和竣工等一系列活動。承包商負責準備工程項目所需的設計圖紙和施工安裝設備,最后向業主提交產品。EPC模式的優質主要有業主負擔較小,不需要對工程加以管理;承包商極大程度上綜合設計、施工優勢,減少建設周期;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其劣勢為對承包商要求較高;承包商承擔風險大;業主無法完全掌控承包商。
5、BOT模式
BOT模式即建造-運營-移交方式,是指國家政府開放本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接受私人資金,授權給項目公司,由其融資和組織建設工程,在建設完成后,允許其運作一定年限來回收投資及進行合理盈利,期滿之后再將工程移交給政府。BOT模式的優勢主要有通過融資減輕項目發起人或政府資金方面的壓力;投資回報穩定的優勢;可以參考國外成功案例,提高基礎設施管理水平等。劣勢主要有我國有關BOT項目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許多在實施中會遇到的問題都沒有明確規定。因此,BOT模式國內應用較少。
[1]王卓甫.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其創新.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年4月
[2]王卓甫,談飛.工程項目管理理論、方法與應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年3月
[3]趙賞鑫.淺談工程項目管理模式,2011
曹雪菲(1995-),女,漢,江蘇泰州人,本科,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