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精神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的重要性日漸體現出來。聲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水平關系到未來整個國民的音樂水準,所以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聲樂教學 教學模式 創新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需注意的事項
1.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應當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發揮主導的作用。在學前階段的聲樂教育中,學生教師以及學生之間是雙邊合作互動的關系,學生的成功就是教師的成功,可見聲樂教育中師生之間的合作是默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為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強化對于聲樂作品的分析,練習講解的過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揮引導學生,做到開發學生的思維,注意在進行學前的聲樂教育的時候,不要向學生刻意的灌輸聲樂知識,而是要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體驗聲樂中表達的情感以及豐富對于聲樂欣賞的體驗,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得到學生的喜愛以及尊重,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咋獲得獨立的體驗,從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狀態。
2.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時要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聲樂教育是要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在這一學習中,要將基礎理論知識及聲樂學習結合起來,尤其在學生集體創作音樂時要加強創新,使學生在不斷創新中成長,也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揮自己音樂個性,激勵學生對聲樂學習產生興趣。
3.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多樣。聲樂教師在聲樂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要富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中職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應做到自如地演唱各種風格、各種題材的聲樂作品,盡量通過范唱、用鋼琴或者其他樂器演奏學生熟悉的聲樂作品(包括當今較流行的通俗歌曲)引入新課教學,如此才有可能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模式創新
1.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內容的創新。聲樂教學模式創新中,其關鍵落腳點在于教學內容層面。從以往教學現狀看,聲樂教學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很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如在歌曲選擇方面,多不具備風格鮮明特點,很難使學生歌唱欲望被激發,更無從談及對不同風格、文化與地域的歌曲進行體驗。
(一)兒童歌曲。優秀的兒童歌曲是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鍛煉各方面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多以幼兒教師為主,走入崗位后接觸最多的為小朋友,并以兒歌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因此,在聲樂課教學中便可考慮引入兒童歌曲,使學生對如何通過兒童歌曲吸引小朋友充分了解,為幼兒教學工作奠定基礎。需注意的是在引入兒童歌曲中,應做好歌曲選擇工作,保證歌曲在形式上較為豐富,且音準節奏、旋律等都比較簡單,如動畫片歌曲《變形金剛》、《西游記》或《葫蘆娃》。而實際授課過程中,要求做到節奏讀歌詞、旋律模唱等相互結合,在此基礎上配合相應的肢體語言,有利于兒童歌曲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在《蝸牛與黃鸝鳥》授課中,其步驟表現為:①將旋律模唱引入。該過程中強調在學生唱譜的基礎上,將歌詞融入其中并進行反復唱。為保證學生對學前特色充分了解,可考慮采取母音模唱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旋律的掌握;②歌詞授課。兒歌歌詞講授中,需保證學生對兒歌節奏充分掌握,在此基礎上跟隨節奏進行歌詞朗誦,如在“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中,應考慮在“阿門阿”后進行停頓,而前一棵與葡萄樹間也需停頓,這樣在歌詞、節奏等掌握方面將更為容易。
(二)藝術歌曲。學前教育專業中,藝術歌曲為藝術課的主要內容,其通常表現出意境高遠、旋律優雅等特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以《雪絨花》、《長江之歌》等為例,引入教學活動中,僅需做好適時引導,便能保證學生體悟其中的美好。同時應注意藝術歌曲引入中,為使學生對不同演唱技巧充分掌握,也可引入其他多元化風格的歌曲,對培養學生樂感以及強化學生演唱技巧,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2.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授課形式的創新
(一)融合式教學法的引入。聲樂教學中,將融合式教學方式引入,主要強調將所有即興伴奏、舞蹈、樂理以及視唱等教學內容融合。如學生在學歌中,需歌曲朗讀節奏充分把握,其與一般課文朗讀不同,要求以氣息支撐為基礎,通過唱歌的感覺練習唱譜,使學生對歌曲各元素充分理解,并在視唱識譜能力上進行強化。
(二)個體與集體教學的結合。從近年來大多院校聲樂課授課現狀看,采用的方式多以個體、集體教學方式為主,這些授課形式在優勢與弊病上都較為明顯。可考慮將這些授課方式進行融,做到集體教學中將學前特色凸顯出來。對于其中的集體教學,主要強調教師面向所有教師講授相關的樂理知識與技巧,優勢在于可使單獨授課中學生懼怕心理問題得以解決,且有利于強化整體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由于這種授課方式主要以大課為主,學生個體能力很難被教師所掌握,這樣整個授課或訓練就不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所以需考慮將個體授課方式引入。
3.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聲樂教學除涉及到很多樂理知識外,實踐內容也較為豐富,這就要求在聲樂教學模式創新中強化實踐教學部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從傳統學前教育現狀看,理論部分所占比例極大,實踐內容多集中在簡單的模仿或訓練上,導致學生在整體素質上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實踐教學強化中,可考慮引入多種音樂表現形式,如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確定學習方向,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的形式創作或表演,做到故事情節、對白與歌舞等集于一體。或者在課外時間由班級之間開展相應的音樂活動,如小型聲樂匯演,既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實踐技能的強化。
三、結束語
聲樂教學模式創新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需考慮的重要問題。實際創新中,應正確認識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與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弊病,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完善策略,如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完善,改善教學方法,并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實踐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保證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在兒童音樂教育上做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毛慧琳.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國科教 創新導刊,2011,14:209-210.
[2]袁楠.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06:153.
[3]楊昭暉.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音樂大觀,2014,02: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