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萍 繆銘煒
摘 要:現代物流業與先進制造業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系,制造業需要物流業支撐,而物流業發展需要制造業帶動。文章從物流業與電機業的協同關系出發,展示寧德電機業和物流業的現狀,探索面向電機協同物流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協同物流;電機;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logistics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 interdependent, interactive,manufacturing needs the support of log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needs to be driven by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and motor industry, this paper display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ingde's motor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ing paths of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based on motor.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motor; research
《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中指出:加快制造與服務的協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中國產業發展報告2016——面向“十三五”的產業經濟研究》報告提出:“十三五”時期要高度重視培育制造業與服務業“雙引擎”。因此,制造業不僅需重視生產方面的轉型升級,更需重視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服務化既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和途徑,也是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作為寧德市傳統產業的電機產業是福建省32個百億產業集群之一,現代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行業之一,在物流業成為最大產業和電機業增速繼續下行的背景下,電機業與物流業的協同發展有利寧德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Donald J. Bowersox教授把協同物流定義為[1]:“為了促進物流運作,供應鏈的參與者必須共同制定和實施運作計劃。供應鏈中多企業物流運作的一體化整合,稱為物流的同步性。”協同物流的實質是動態整合系統中各成員分散的資源,實現系統整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使系統中各個成員在協作過程中實現多贏。面向電機協同物流是一個不完全自組織系統,其有序運行需要依靠來自內部拉力的引導或外部推力的驅動。可以說,電機業的需求和物流業的牽引是電機協同物流有效的動力源。
1 物流業與電機產業的協同關系
1.1 電機產業推動物流業的發展
首先,電機產業促進物流專業化。產業集群中電機企業日益明顯的專業化分工逐漸形成多樣化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為滿足多樣性的市場需求,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物流設備設施的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推動貨物運輸、儲存、包裝等環節的社會化分工,從而使物流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其次,電機產業促進物流規模化。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物流需求具有多樣性、無限性,而物流企業的能力、資源是有限性的。物流業難以滿足所有的物流需求,只有那些形成規模化并集中的物流需求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企業才有利可圖。產業的集群促使物流需求的集中,逐漸形成規模化,進而形成規模化物流。最后,電機產業促進物流信息化。在集群內,各企業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方面存在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為了快速獲取、有效利用各方產生的信息,物流企業需通過實現設施信息化和經營網絡化,提高企業效率,形成企業內部管理的網絡化和對外聯系的網絡化。
1.2 物流業促進電機產業集群
首先,物流業促進了電機產業更有效的分工。生產性服務業的現代物流有助于電機企業集中資源于核心業務,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專業化水平,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其次,物流業有利于電機企業提高市場反應速度。物流業利用良好的運輸、倉庫等物流設備、設施和服務網絡能夠加速資金、實物、信息等各個要素在產業集群電機企業間的流轉,提升采購、生產、銷售的集成度,更有利于企業更快的響應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最后,物流業有利于優化電機企業運營管理。由于電機產品結構復雜多樣,產品需求的波動性和訂單批量大小變化無常,物流業有利于電機企業整合產品在生產、采購、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實現共享流通信息,構筑企業供應鏈,使電機企業根據需求制定詳實的生產計劃,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增加集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 寧德電機產業的現狀
2012年,國務院為了扶持外貿出口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49號)。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閩東電機電器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措施的通知》(閩政文[2012]182號),此后,又出臺了支持閩東電機出口18項措施,對促進電機產業的平穩發展產生了良好效應。2015年,寧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工業創新轉型穩定增長七條措施的通知》(寧政[2015]14號)提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7條具體措施,促進寧德市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6年,寧德市委三屆十六次全會通過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和經濟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加快寧德電機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寧德電機企業覆蓋了整個產業鏈,產品涉及電動機、發電機、水泵、汽柴油發電機組、電機配件等10多個種類、300多個系列、2 000多個規格品種。寧德電機產值2005~2007年年均增長5.14%,2008~2011年年均增長0.02%,2012~2014年年均增長1.42%;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69.88億元人民幣,增長-5.9%,減產企業198家,減產面為59.3%,累計減產額160.99億元,占寧德市減產額的36.1%。受國際經濟復蘇緩慢、外部需求不振及出口企業流動性資金緊缺等影響,2016年1~2月寧德電機企業減停產數量擴大,電機增加值下降47.3%,出口下降40.9%,部分電機企業面臨被兼并、被淘汰的命運,寧德電機產業出現負增長、增勢較緩。
據調查,在技術水平方面,20.83%的寧德電機企業從未關注、比較過企業產品技術水平,清楚自己產品的技術水平低于國內先進水平的電機企業占44.73%,而主導產品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的企業僅占8.33%。在主導產品方面,高達54%電機企業不明確企業的主導產品,甚至有個別企業產品類型覆蓋電動機、水泵、發電機、電機配件、電機上下游產品,大多數電機企業集中在機電成品、水泵、發電機的生產上,企業間缺乏分工,同質化競爭激烈,合作不足。在資金方面,61.22%的電機企業表示2016年在政府、銀行等多方舉措下資金緊張問題得到緩解、基本正常,但受區域性金融風險影響、信貸規模收緊、審貸更加嚴格,金融形勢依然嚴峻。在訂單量方面,手持訂單量能維持半年以上生產的電機企業僅占12%,而短單占總訂單總量的62.5%,存在訂單不足。在不斷強化的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上升的資金等生產要素成本、供給側改革的嚴峻考驗下,管理粗放、目標市場不明確、技術缺乏、競爭性不足等,加速了寧德電機企業技改提升、轉型升級。
3 面向寧德電機業的物流需求分析
據調查,未獨立設置物流管理部門的寧德電機企業高達62.5%。在原材料采購方面,企業所需要的主輔材料硅鋼片、漆包線、碳結鋼、軸承、電容器等長期依靠外地供應,本地缺乏這些原材料的生產商,供應商形成聯盟來抬高價格[2]。在倉儲方面,利用自有倉庫的約占50%;利用并管理外租倉庫的約占28%;完全外租倉庫并由第三方管理的約占22%。在生產方面,僅個別企業采用了看板管理、原材料直送工位以及企業集成化物流系統。在銷售方面,67%的企業采用自己承擔銷售物流,僅10%采用第三方物流。從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寧德電機企業在采購、倉儲、生產、運輸等方面生產服務性較弱,由于各方面之間存在“效益悖反”,進一步體現企業供應鏈結構不盡合理,推高產品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
物流業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2015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均位于較高區間,物流企業經營運行情況良好,較好地發揮了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基于寧德市統計局2005~2014年統計公報的電機產業實現產值的數據[3],根據2005~2014年福建省平均物流需求系數,可以計算出:寧德電機物流總額2005~2007年年均增長2.31%,2008~2011年年均零增長,2012~2014年年均零增長;寧德電機物流總費用2005~2007年年均增長26.04%,2008~2011年年均增長0.53%,2012~2014年年均增長8.25%;寧德電機物流增加值2005~2007年年均增長62.09%,2008~2011年年均增長4.26%,2012~2014年年均增長20.88%;隨著電機產值增速減緩的步伐,2015年寧德電機物流總額、總費用及增加值分別為986.75億元、79.88億元、32.89億元,比上年分別下降20.12%、18.76%和15.38%[4]。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穩步下降,比上年下降0.2%,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比上年上升0.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寧德市電機物流總額、增加值與電機產業發展具有趨同性,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約1%左右,電機物流需求規模增速回落(增速平穩),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物流運行效益有所改善,物流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電機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4 面向電機協同物流的發展路徑
寧德電機業大而不強,其物流有著相似之處,電機業的發展帶動物流業質量的提升,物流業有力地支撐電機業的良性發展。良好的運行機制可使面向電機協同物流形成近似成一個自組織系統,在環境發生變化時,能迅速做出反應,調整策略,實現目標優化。良好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有效的內部組織體系。外部環境建設多涉及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而內部組織體系建設主要指組織職能和崗位責權調整與配置。整合和同步協作是協同物流的實質。本文基于外部環境、內部組織體系、整合和同步,從微觀的角度進行探索面向電機協同物流的發展路徑。
(1)關注國家發展戰略、行業發展規律和趨勢。企業需關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業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中國(福建)自由貿易區試驗區等戰略和物流業及電機業的發展動態,掌握行業發展規律和趨勢,充分利用投資、金融、財稅、外貿等舉措,結合自身具體情況,作出有利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戰術,有利于整合多個企業運作和實現整體資源的優化,促進物流業與電機業同步發展。
(2)企業轉型的方向應以做強為主,而不是做大為主。電機企業、物流企業之間逐步形成在需求、物料預測、生產、運輸配送等方面同步的內部組織體系,讓產業鏈中的客戶與制造商在需求方面協同、供應商與制造商在物料預測方面協同、制造商生產進度與承運商在生產方面協同、承運商與客戶在運輸配送方面協同。電機企業需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從產品、工藝、銷售服務、研發設計角度進行轉型升級,加強精細化管理,進軍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物流業,延伸產業鏈,推進產業鏈升級。物流企業需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調整業務體系,加強具有聚客效應、口碑效應的客戶關系管理,挖掘客戶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提供標準化、透明化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改善客戶關系,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5]。
(3)企業注重上下融合、跨界融合。企業以電機業與物流業相融合的觀念為路標,用供應鏈管理的理念重新組建業務管理體系,研究融合的方式方法、路徑,創新商業模式,使電機業與物流業高度統一。例如,在融資、稅收、結算、結匯、保險、倉儲、運輸、配送、加工、包裝、市場營銷拓展等方面進行協同,構建提高產品交易便捷化的服務模式。
(4)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利用好大數據。信息化是實現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的重要支撐。通過信息平臺,收集電機企業、物流企業的數據,加快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各類信息的互聯互通,幫助各項業務快速準確進行,重視大數據產業開發,加強數據的分析、利用,發掘相關信息的因果關系,提升物流技術、運作等管理方式,使生產制造同步、信息流協同,讓電機企業、物流企業在操作層次上實現協同,逐步走向生產與庫存、庫存與配送、生產與分銷的協同道路,最后實現戰略上的協同。
參考文獻:
[1] Donald J, et al.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 Boston: McGraw-Hill/Irwin, 2007.
[2] 陳姍蓮. 強化供應鏈質量管理 提高閩東電機產業核心競爭力[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4(4):47-49.
[3] 寧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德調查隊. 寧德市統計公報[EB/OL]. (2016-07-14)[2016-10-15]. http://www.stats-fjnd.gov.cn/.
[4] 福建省物流協會. 福建省物流運行情況[EB/OL]. (2016-10-08)[2016-10-15]. http://www.fj56.org/index.asp.
[5] 周賀來. 客戶關系管理實用教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