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均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6)
填充墻后置拉結筋施工工藝
李 均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6)
后置拉結筋是一種在墻體上拉結筋位置鉆孔后注入高強植筋膠,再插入拉結筋,膠固后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的建筑技術。即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柱(墻)施工時不進行拉結筋或其埋件的預埋,在填充墻砌筑前采用“植筋法”進行拉結筋的后植入施工。較傳統的鉆孔插錨拉筋和預埋拉錨筋的施工工藝而言,后置拉結筋施工工藝因其操作工序簡單,質量可靠,既降成本又增效,已廣泛應用于當前的工程建筑中。
拉結筋; 填充墻; 植筋; 檢測
隨著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要求的提高,對填充墻砌體與框架(或框剪)結構之間的連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增強填充墻砌體的抗震能力。傳統的鉆孔插錨拉筋和預埋拉錨筋的施工方法既費時費工又無法保證施工質量,已經被淘汰。而后置拉結筋施工工藝能根據磚體模數進行準確定位,能大大減輕對原混凝土結構的損傷,拉結筋上的拉力通過高強度植筋膠向混凝土墻(或)柱中傳遞。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植筋法”施工填充墻拉結筋,施工操作簡便,拉結質量可靠,速度快、效率高,是當前保證填充墻抗震性能的一種主流技術。
錦和康城保障性住房F地塊項目由F-1~F-10號樓、門衛及地下室組成,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其中,填充墻砌體內墻采用MU3.5頁巖空心磚、M5.0混合砂漿砌筑;外墻采用MU10頁巖多孔磚、M5.0混合砂漿砌筑(地面以下直接與水土接觸的墻體采用M5.0水泥砂漿砌筑);局部回填區域砌體(如地下室頂板等室外處,高度在1 m以下的獨立擋土磚等)采用MU10頁巖實心磚和采用M5.0水泥砂漿砌筑;廚房、衛生間需埋管的100 mm厚墻體,1.2 m以下采用MU10頁巖實心磚、1.2 m以上采用頁巖空心磚,M10水泥砂漿砌筑。
為保證填充墻砌體與混凝土結構相交部位的拉結強度符合相關要求,采取“植筋法”進行拉結筋施工,拉墻筋的直徑為一級鋼6.5 mm,植入鋼筋采用高強建筑結構膠錨固。
主體工程結束后,填充墻砌筑之前,需提前做好機具材料及人員準備工作,以確保后置拉結筋工作有效順利的開展并確保其施工質量。
(1)機具準備:符合要求的鋼卷尺、墨線盒、紅藍鉛筆、手提式電鉆、專用毛刷、吹風機(橡皮氣囊、手動或電動吹風機)、鐵桶或塑料桶(配膠容器),攪拌棒、手持式自動壓力灌漿器、鋼絲刷、脫脂棉絲等。數量以滿足施工需要為宜。
(2)材料準備:加工成型的拉結鋼筋、溶劑(一般為丙酮)、植筋錨固劑,施工所需的操作腳手架等。
(3)人員準備:本項目單層工作量較小,按一個樓層為一個施工段進行豎向流水施工。成孔階段1人定位彈線,2人打孔,1人清孔;植筋階段2人進行注膠、植筋操作。
(4)技術準備:施工前,項目部提前編制報審后置拉結筋專項施工技術方案,然后組織勞務相關人員及植筋班組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包括方案內容,機具操作說明,質量要求,安全措施等。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清孔后及時驗收,植筋齡期達到后及時組織抗拉拔試驗。
3.1 施工工藝流程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完畢后,在填充墻砌體施工前,進行拉結筋的施工。“植筋法”施工拉結筋施工工藝如圖1所示。

圖1 后置拉結筋施工工藝流程
3.2 施工操作要點
(1)彈線定位:墻體定位放線完成后,對照施工圖,在填充墻與混凝土柱或墻相連接的結構表面,按設計或構造要求在設置拉結筋的位置,沿高度方向進行彈線。定位要確保準確,符合砌體在高度方向的模數要求。
(2)鉆孔:施工時在彈線標注的位置進行鉆孔,鉆孔工具使用手提式電鉆,手提式電鉆優點是攜帶、使用方便。孔深和孔徑按設計要求確定,如設計無要求時,孔深按15d(d為所植鋼筋直徑)考慮;植入鋼筋直徑不同,鉆孔直徑也不同,鋼筋直徑與鉆孔直徑相互關系因植筋劑的不同亦不同,一般按鋼筋直徑加6 mm進行控制。本項目要求按孔深大于或等于100 mm,孔徑12 mm進行驗收控制。
成孔要盡量避讓原結構內主筋,以免損傷原結構鋼筋。如鉆孔時遇到柱(墻)主筋,可把鉆孔位置水平平移一個鋼筋直徑的位置,重新鉆入,原鉆出的未成型廢孔用1∶1 水泥砂漿填塞補平;鉆孔時如碰上箍筋或混凝土墻體水平筋,根據灰縫大小適當調整鉆孔位置,廢孔仍采用1∶1 水泥砂漿填塞補平。
(3)清孔:一個結構面的鉆孔工作完成后進行清孔操作,清孔的目的是要吹凈孔內粉塵。清孔時先用毛刷將浮塵刷凈,再用吹風機配合吹掃孔內灰塵。清孔時用“四吹三刷” 法,即先吹清孔浮塵,然后用專用毛刷清刷孔壁,清刷時毛刷在孔內抽拉轉動,如此反復吹刷,直到孔道清潔干凈為止。最后檢查孔深并做好記錄,不合格的孔應返工重做。檢查合格的孔用棉絲將孔口臨時封閉,以防其它雜質進入孔內。
(4)鋼筋處理:拉結鋼筋上如有油污需用溶劑清洗干凈。方法是將脫脂棉絲蘸丙酮擦拭鋼筋,直至無油污感。若鋼筋已產生銹蝕,用鋼絲毛刷進行除銹。鋼筋處理長度應大于錨固長度。
(5)灌注植筋膠:按照植筋膠使用說明書中的比例進行配膠,配膠應攪拌均勻,并應在30 min時間內使用完畢。一般液體狀膠可用手持式自動壓力灌漿器進行注膠操作(圖2)。拉動拉桿,將配好的植筋膠拌合物吸入內囊,注膠時要注意排除鉆孔內的空氣,將注膠咀伸入鉆好的植筋孔中約8 cm左右,推動拉桿使膠料注入孔內,邊推拉桿邊向孔外拔灌漿器,直至灌漿器注膠咀抽出至離孔口1/3孔深(約3 cm左右)時方可停止注膠,錨固膠填充量應保證插入鋼筋后周邊有少許膠料溢出,要求灌膠一次完成。一次配好的植筋膠拌合物注膠完成后,應把套筒、彈簧、拉桿用丙酮清洗干凈,以利再用。

圖2 手持式自動灌漿器
(6)插入鋼筋:植筋應在注膠完成后立即進行。為保證膠體飽滿,注膠完成后,將加工好的拉結筋植入端醮少許膠液,緩緩旋轉插入植筋孔,并調整到規定位置。操作時要邊插入邊沿一定方向轉動多次,排出氣泡,保證孔內植筋膠飽滿,以使植筋膠與拉結筋和混凝土孔壁表面粘結密實,同時將溢出的膠泥將孔口部位封堵飽滿。
(7)固化養護:將拉結鋼筋插入后如需調整鋼筋角度,應在短時內調整好,調整時不允許將鋼筋向外拉。鋼筋插入孔內常溫下24 h以內不得擾動,否則將影響拉結鋼筋的錨固強度。
(8)檢測:填充墻拉結鋼筋植完養護結束后,應進行現場隨機拉拔檢測。在非破壞性檢驗荷載作用下,以混凝土基材無裂縫、錨栓或植筋無滑移等宏觀裂損現象,且2 min持荷期間荷載降低不大于5 %時為合格。當非破壞性檢驗為不合格時,應另抽不少于3個錨栓做破壞性檢驗判斷。
(9)完成效果: 植筋完成經檢測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填充墻砌筑施工。
(1)按照相關設計要求及工藝要求,進行詳細的后置拉結筋技術交底。
(2)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嚴格現場三檢制度,即班組自檢-互檢-專檢。
(3)認真仔細查看設計圖紙,鉆孔位置應符合設計(構造)要求和砌塊模數要求,確保拉結筋彈線定位準確。
(4)鉆孔深度、水平度、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鉆孔深度允許偏差為(+20 mm,0 mm),水平度允許偏差為5 mm,位置允許偏差為5 mm。
(5)鉆孔內應清理干凈,無粉塵。
(6)植筋膠應有產品合格證,質量應符合相關技術要求。
(7)拉結筋無銹蝕,表面無雜質。拉結筋的位置、尺寸、彎鉤、間距應符合設計或構造要求。
(8)鉆孔內植筋膠應飽滿,固化良好,拉結筋要錨牢錨實。
(9)植筋數量不得低于設計數量。
(10)植筋固化時間達到后,要請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現場抗拔抽檢,抗拔力大于鋼筋的設計強度為合格。植筋抽檢數量不少于0.1 %。
建筑工程化學植筋,是一種便捷、使用靈活、成本低、質量可靠的新型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較快的推廣和發展。但目前專業植筋人員較少,普通作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在工程項目實際中,應該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術規范及操作技能培訓,重視施工過程的管理,加強工程質量檢測,確保后置拉結筋的各項工序質量。使工程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同時也使這項新型施工技術得到更快更好地推廣和運用。
[1] CECS 25:90 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S].
[2] JGJ 145-2004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S].
[3] DG/TJ 08-003-2000 建筑錨栓抗拉拔、抗剪性能試驗方法[S].
[4] GB 50203-2011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5] 張立人.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77-79.
[6] 丁先進.填充墻砌體拉結筋“植筋法”施工法[J].中國建筑,2006(3):12-21.
TU761.1+1
B
[定稿日期]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