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公園綠道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紐帶。綠道的建設和使用的滿意程度是衡量滿足居民生態文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以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翠屏灣花園三期北側景觀公園為研究對象,對使用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了相關數據,對受訪者的屬性特點、使用特點以及使用原因進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了相關結論,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優化意見。
關鍵詞:風景園林;公園;綠道;滿意度;南京市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01403
1引言
綠道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的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改為游憩功能的廢棄鐵路線、運河、風景路或其他道路所建立的線性開敞空間[1]。綠道的存在普遍具有生態保護、休閑游憩、社會文化和美學等重要功能[2]。對于綠道的使用者體驗方面,國外也進行了相關的社會調查研究,包括綠道服務對象、綠道功能感知、使用格局、滿意度等多方面[3]。
城市公園是重要的公共資源,具有生態、休憩和社會文化等綜合功能[4]。與此同時綠道在都市區域內和郊區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休憩機會,可供人們展開步行、爬山、騎自行車、游泳、劃船及其他戶外休閑活動[5]。綠道的使用滿意度直接影響到人們在城市生活的品質。以南京翠屏灣景觀的公園綠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綠道使用者的問卷調查做相關分析,對公園綠道的使用者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并提出翠屏灣景觀綠道優化的針對性建議。
2研究區域概況
翠屏灣花園景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部區域,近鄰河海大學江寧校區,西側為將軍大道主干道,東側為機場高速路,北側為牛首山河及沿河景觀帶。此研究對象是北側的沿河景觀帶改造的城市公園綠道。該綠道西起將軍大道主干道,東至近機場高速休憩平臺,北鄰牛首山河,南側與小區大門相連。綠道全長1.4 km,主要服務于周邊小區居民和附近學校學生,屬于自然風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綠道。
3數據來源與分析
3.1數據來源
進行滿意度研究的數據來源是通過對翠屏灣景觀公園使用者的問卷中獲取,此調查問卷采用的是偶遇抽樣法,于2016年1月8日至11日之間進行。其中出現陰雨天氣時間未進行問卷調查。在兩個工作日及兩個休息日之間發放問卷調查表314份,有效問卷297份,有效率為94.5%。
3.2數據分析
3.2.1綠道使用者屬性特點
經過統計和計算分析數據(表1),在翠屏灣景觀公園使用者中男性占64%、女性占36%。從年齡段分布來看,大于50歲(不包含50歲)的年齡的人群總共占了總調查人數的74%、大于60歲(不包含60歲)的年齡的人群總共占了總調查人數的56%。這一數據分析得出北側景觀公園使用者絕大多數為老年人。而職業統計調查中也是以退休人員居多,占了調查統計總人數的72%。而民營私企職員、學生、企事業單位以及外企員工和在外打工的務工人員都是因為有著相對固定的上班時間導致使用率不高。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的教育程度為主,占了調查總人數的57%。
3.2.2綠道使用者使用特點
2017年2月綠色科技第3期
穆俊成:公園綠道滿意度研究園林與景觀
道的主要目的為休閑娛樂和垂釣兩種。其中休閑娛樂占了總調查人數的39%,垂釣占了總調查人數的36%,運動健身人數占了總調查人數的17%,而旅游觀光僅僅只占了總調查人數的1%。其他占了總調查人數的7%,多以每天上下班要路過公園,以及通勤管理、養護為主。
受訪者使用頻率高低不一,以愛好垂釣者使用頻率最多,這一類使用者大多每天都來。從使用頻率上看每天都來的使用者占了總調查人數的46%,而每周4~6次和每周1~3次的使用頻率的受訪者高達47%。從這項可以看出,改造北側景觀公園受到了絕大多數的市民的喜愛,游玩市民絡繹不絕。同時每月5次以內僅占總調查人數的2%,較少來的人數占僅占5%。在4 d的調查時間中沒有一位受訪者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公園的。
從表1使用時間數據統計上看,下午14:00~18:00點之間來訪人數最多,占總調查人數的41%,其次是下午的18:00之后到21:00之前,占總調查人數的21%。晚上21:00以后在受訪者中沒有一個人有來過。從這個數據分析入手進行現場勘查,發現新改造好的公園的配套設施很不完善,沿綠道并沒有做路燈,導致夜晚的安全性有很大問題。
不同類別的群體在公園中停留的時間也大多不同,其中使用目的是垂釣的愛好者,大多時間在4 h以上,其次是2~4 h之間。使用目的為垂釣的受訪者基本以男性為主。女性受訪者基本以休閑娛樂為使用目的,停留時間多以1~2 h為主,其次是0.5~1 h。
對于季節的選擇,受訪者的對公園綠道使用從數據上看分布不均衡,其中春季占最多為52%,其次是秋季24%,夏季為22%,而冬季則為最少僅占總調查人數的2%。這與南京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基本符合。在所有的299份有效調查表中,有276人相當于總調查人數的93%的受訪者認為是來到這里的主要原因是景觀環境好,其次是公園舒適度比較高、配套設施比較齊全以及安全度比較好,比例分別為4%、3%、0%。我們單從這一個數據上分析滿意度,數據明顯看出受訪者對于景觀環境有著很高的滿意度,但是對于公園的舒適度及配套設施很不滿意,認為公園沒有任何的安全性,經過實際考察發現,整個公園僅有一處配套攝像頭且沒有任何的夜間照明路燈,在長達1.4 km的綠道上僅有11個雙人座椅。
由表2所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群體對使用城市綠道的特點有著明顯差異性。對比數據來看,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使用者中女性明顯大于男性,其占百分比分別為61.5%、38.5%,與此同時,以垂釣為目的的使用者中男性又明顯大于女性,其占百分比分別為85.7%、14.3%。
從表2分析所得,翠屏灣花園三期北側景觀公園綠道使用者多以中老年人居多,同時中老年使用者又以休閑娛樂和垂釣為主要的使用特點,女性使用者則大多是休閑娛樂,男性使用者大多是垂釣,這表明年齡和性別對綠道的使用特點有直接關系。
4結果分析
人群年齡段和使用目的上分析,從人數對比看50歲以上(不含50歲)在休閑娛樂、垂釣和運動健身。個使用目的上人數為273人,占了總人數的91.9%,從單項分析看,使用目的為休閑娛樂的50歲以上(不含50歲)人群占比74.3%,18~50歲之間人群占比25.7%。使用目的為運動健身的50歲以上(不含50歲)人群占比76.5%,18~50歲之間人群占比23.5%。使用目的為垂釣的50歲以上(不含50歲)人群占比88.6%,18~50歲之間人群占比11.4%。可以看出公園綠道使用者多以中老年群體為主。由表2受訪者人群使用目的分析者,使用目的為休閑娛樂的人數為117人,使用目的為垂釣的人數為105人兩項最多,其次為運動健身51人、其他21人以及最少的旅游觀光3人。以休閑娛樂,垂釣為使用目的的人群最多。由表1對于使用時間上分析,晚上公園的使用為0人,證明受訪者不愿意晚上來公園,從實地考察分析看出公園綠道傍晚的安全性很差,沒有夜間照明。從表1使用綠道的原因分析看出,翠屏灣公園綠道周邊景觀使用者較為滿意,對于配套設施、舒適度及安全性都不滿意。需對配套設施、舒適度及公園綠道安全方面加以改進。結合表1和表2分析,對于綠道的使用有顯著影響的有兩個方面,其一為使用者的自身特點屬性,年齡和性別、職業和受教育程度對于使用的影響不大。其二為公園綠道的特征,翠屏灣公園景觀綠道自身特征顯著影響著使用者對綠道的使用。
5翠屏灣景觀公園綠道的優化意見
5.1提高翠屏灣公園景觀安全性和舒適性
綠道的設計與規劃不僅是滿足附近居民生活需要,更應該是滿足心理上需要。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下漫步于河岸邊帶給人慢節奏舒緩的生活環境。設計規劃中要考慮到使用者的舒適性,要增加景觀座椅,同時沿河岸邊增加親水平臺,滿足垂釣愛好者的垂釣。與此同時,由于公園景觀與小區北側大門相連,為考慮安全,應當加強綠道的監控。特別是偏僻的近機場高速的休息平臺,確保小區居民及公園使用者的安全。
5.2建立公園景觀的配套設施
北側景觀的設計與規劃時,沒有考慮綠道的照明問題,導致整個北側公園景觀在完成整體施工以后,沒有夜間照明,嚴重影響了夜晚使用者的使用,要增加照明設施,同時在布置休憩設施的時候,未考慮到遮陽和遮雨,且座椅及休憩平臺應該設置在樹蔭處或涼亭、廊架下。
5.3維護公園景觀綠道的景觀品質
景觀的品質提升,不僅僅是前期規劃設計的巧妙,施工工藝的精湛,更重要的是后期的管養。加大管理養護的力度,從而維護良好的景觀品質。
參考文獻:
[1]俞孔堅.城市綠道規劃設計[M].蘇州: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8).
[2]薛勇卿,劉志芳,薛楓.城市綠道建設的新探索及思考[J].中國園林,2013(9).
[3]盧飛紅,尹海偉,孔繁花.城市綠道的使用特征與滿意度研究[J].中國園林,2015(9).
[4]凌自葦,曾輝.不同級別居住區的公園可達性[J].中國園林,2014(8).
[5]薛勇卿,劉志芳,薛楓.城市綠道建設的新探索及思考[J].中國園林,2015(9).
收稿日期: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