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能
摘要:指出了營林生產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闡述了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分析了我國林業發展現狀,針對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關系及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06602
1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人類社會的工業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對于社會經濟建設有著巨大幫助,同時也能夠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工業化的發展也對當前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霧霾、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沙塵暴、山體滑坡、洪澇、水土流失等都是因為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所導致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保障人類社會長期發展,可持續發展概念被提出,并且在當前已經為各國共識。而要想建立可持續發展社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水平,那么就需要重點關注營林生產工作。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保護工作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二者之間不僅是互相制約的關系,同時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通過提高營林生產來加強林業生態的保護工作,是當前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林業生態保護工作的質量,從而為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2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從那個時候開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建立并逐漸完善。對于林業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需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才能保障行業的正常發展。而要想提高經濟效益,那么首先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投入產出比,要對投入產出比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確保通過經濟活動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營林生產的過程中,林業的工作人員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勞動來提高自己的經濟收益,也就是獲得更大的經濟報酬,而通過這樣直觀直接的報酬能夠更好地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確保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使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因此,對于林業工作人員來說,經濟效益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對于整個林業行業來說,除了要保障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以外,同時還要確保營林生產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實現,也就是通過營林生產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從而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因此,在營林生產的過程中,一定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當然,加強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僅僅是為了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同時對于提高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也有著巨大幫助。這是因為,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夠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提高營林生產質量,推動林業建設,提高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營林生產與林業的生態保護工作當中,一定要確保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以及內部聯系,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二者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我國的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大的幫助。
3我國林業發展現狀
前文筆者就有提到過,營林生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經濟效益,采取的方法就是針對林業資源進行開發和經營,或者是通過對部分資源進行再加工和生產,以此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相比其他產業來說,在林業產業中,生產的對象是較為特殊的,是林業資源。不過,要想確保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在生產以及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還需要確保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工作。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就開始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并且針對過度開發以及過度利用的行為進行了依法管治。從我國當前的營林生產情況來看,我國的營林生產工作已經開始逐漸擺脫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向著集約型生產模式進行轉變。在針對林業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不再僅僅強調生產和造林,同時對于林區管理以及人員組織構成也有了極大的重視。而之所以要將管理模式也進行轉變,是因為在營林生產當中,僅僅是有先進的技術以及熱枕的心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營林生產的管理,針對不同類型的林業資源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這樣一來才能有效地提高營林生產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確保營林生產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以及生態效益。
4林業生態和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可持續發展指的決不是單一的發展,而是社會、生態以及經濟這三者共同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確保人類社會更加長遠的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指的是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的體制、人口總量以及人口素質;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內容則包括了自然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以及自我復原能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內容則包含了可利用能源、其他資源、人口數量、經濟水平等。
4.2林業生態與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關系
對于營林生產來說,經濟效益的獲取是保障有充足的資源以及足夠的人力投入到營林生產當中。因此,一定要保障營林生產能夠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這樣才能確保營林生產的良好持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營林生產絕不能僅僅著眼于經濟效益和短期利益,同時還應當保障林業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確保林區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實現。而要做到這一步,可以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經驗,同時推動營林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這樣一來,就能夠在穩定營林生產的同時,還能夠保障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的策略5.1加強生產管理
通過合理制定營林生產的管理措施,來提高營林生產的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從目前的營林生產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營林生產方式依然處于工程化集約生產和集中連片式。這樣的生產方式并不成熟,導致在生產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管理問題而影響到營林的正常生產。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營林生產管理。
(1)針對林業種植中所必須的種子與苗木進行嚴格的挑選,確保使用的是優質苗木,并且還需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更好地進行苗木的種植。
(2)要想更好地保護林區的生態資源,除了要重視苗木的種植以外,還需要對林種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有效的提高林區的病蟲害防治能力,以進一步加強林區生態資源的利用。
(3)在苗木的種植過程中,肥料的施入與農藥的噴灑對于苗木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過度的肥料施入以及農藥噴灑也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因此,一定要適當使用肥料以及農藥。
5.2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而在營林生產的過程當中,不僅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同時還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幫助營林生產進一步的發展,確保其產業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強關于營林生產以及林業生態資源保護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在實踐的活動當中積極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科學理念進行指導,這樣一來才能幫助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就是要積極引入不同的高品質植被產品到林區當中,不斷完善并調整林區的種植結構。最后,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到營林生產以及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工作當中,這樣才能更好的將新技術以及新理念應用到營林生產當中,從而進行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5.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要想進一步加強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相關法律法規是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與完善工作,這樣才能為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而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林業現有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要進行修訂,基于當前的社會現實以及我國的實際國情,進一步地調整、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的要求,從而進一步保障營林生產的科學發展以及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
(2)加大執法力度,確保相關法律法規真正落到實處,這樣制定的法律法規才能發揮作用。
(3)加強監督和管理工作,對法律法規的執行進行監督,以此確保營林生產在法律法規的保障之下更好地進行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
6結語
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二者之間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營林生產的質量,那么就必須要重視林業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保護,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是真正提高產業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于書禮.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208.
[2]霍世功,辛雨.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J].現代園藝,2014(6):164~165.
[3]朱艷丹.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J].中國科技投資,2016(9).
[4]黃亮.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的發展研究[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7):199.
[5]李寶生,張鋒,李文龍.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3):115.
[6]呂相民.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6):144.
[7]時德明,薛維梅,李秀環,等.淺談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5(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