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干
摘要:指出了林下經濟是一種具有可持續特征的林業經濟形式。在對林下經濟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究的同時,從林農、林業經濟相關企業和政府這三個角度入手,對其在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對林下經濟的發展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07002
1引言
林下經濟是我國林業經濟領域的一種新的發展形式。它是在不影響林木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合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來對養殖業等產業進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式。由于這種經濟模式并沒有對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造成嚴重破壞,因而這一模式的應用,對林地生物的多樣性的實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發展,林下經濟模式的推廣,可以被看作是對林業經濟進行優化的一種有效方式。
2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
2.1發展林下經濟的客觀條件
在對林下經濟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些地區在竹林中發展竹蓀種植,在板栗林中開展栗樹菇種植的做法,就是對林下經濟進行發展的表現。從客觀條件因素來看,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主要與自然條件和國家政策兩大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從國家綠化委員會公布的2015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數據來看,我國的森林面積已經達到了2.08億hm2,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21.63%[1]。通過將這一數據與之前國家在森林普查工作中所獲得的數據相比,可以發現,我國的國土森林覆蓋區域面積表現出了增長的趨勢。這種增長趨勢的出現,為國家林下經濟,提供大量的發展空間。從國家政策方面的相關因素來看,國家對林業發展的扶持,為林業經濟,提供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對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關注,也讓這一經濟模式成為了促進農民致富的有效方式。
2.2林下經濟的經營模式
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東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從這些地區發展林下經濟的經驗來看,它的生產模式主要包括了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這兩大生產模式。廣西桂林境內一些地區的肉雞養殖業就是建立在林下經濟模式的基礎之上的。除此以外,桂林市荔浦縣等地構建的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森林觀光旅游業,也可以被看作是林下經濟的一種特殊化的表現形式。公司模式和以協會、合作社為核心的經營模式,是林下經濟的兩種主要經營模式[2]。其中,公司化模式主要指的是一種以公司、林下經濟養殖基地和農戶為核心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應用過程中,企業可以為農戶提供種子(原料或動物幼崽)、種植(養殖技術)、防疫技術和產品收購服務。農戶利用企業提供的材料進行種植(養殖),由于這種方式可以讓農戶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了國家林下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合作社模式主要是通過組建擔保協會及生產合作社的方式,來發展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戶解決發展資金問題。
3林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規模化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可供借鑒的經濟發展模式相對較少。在缺乏完善的產業結構的情況下,總體效益不明顯和林下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的問題,是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政府層面的問題
從政府在林下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來看,林下經濟的引導作用,林下經濟的扶持作用和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監管作用,是政府所要承擔的主要責任,同時,在這種經濟模式的發展過程中,貸款措施不完善、森林保險機制不完善和管理體制缺乏科學性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林農、林下經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
3.2企業層面的問題
從前文中的論述來看,以公司、林下經濟種植(養殖)基地和農戶為核心的經營模式,是林業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經營模式。在一些與林下經濟有關的企業之中,企業在對利益分配過程中損害農戶利益的措施和企業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給林地造成的生態破壞和企業因自身經營問題所引發的資金問題和銷售問題,也會給林下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4]。
3.3林農層面的問題
從林農層面的因素來看,農戶自身的生產積極性,是事關林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從農戶個體因素來看,農戶土地生產意識較低,是林下經濟在農村地區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從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來看,一些山村交通條件較為落后,在與外界聯系不暢通的情況下,正常的市場交易并不能對農戶家庭收入的提升提供幫助,而這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讓農戶喪失了提升土地生產能力的意識[3]。同時,由于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在勞動力嚴重缺失的情況下,留守在村中的老年人和兒童并不具備提升土地生產能力。除此以外,對林下經濟模式的觀望和對林下經濟收益預期的擔憂,也是影響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4林下經濟的發展建議
4.1政府層面的發展對策
從林下經濟的自身特點來看,良性化的產業發展格局,是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的重要因素。對林下經濟的生產問題和林下經濟產品的市場問題的關注,是政府在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對此,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
(1)政府部門需要對林下經濟的發展重點進行關注。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對本地區的森林資源現狀進行了解,在對本地區的地理環境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確定林下經濟的發展形式,在構建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以后,政府部門需要對企業準入制度和產品轉入制度進行完善,并通過構建監督檢查機制的方式,對林下經濟中的生產行為進行規范。在對林下經濟的產品服務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構建交易市場,鼓勵企業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和構建產品認證機制的方式,對農戶和林下經濟企業的市場風險應對能力進行提升。
(2)在發展林業經濟的過程中,政府部門也需要對與林下經濟有關的經濟政策進行完善,這就要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要對與之有關的保障措施和金融支持措施進行完善。
(3)林下經濟相關政策的透明性的強化,也是政府部門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這一措施的應用,可以讓企業和農戶對林下經濟的政策環境進行充分認識。關于林下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不足,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鼓勵農民回鄉就業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從林下經濟與我國食品工業之間的聯系性來看,可食用性林下經濟產品的產品安全問題,也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林下經濟經濟產品的產前管理、產中管理和產品上市以后的流通管理工作需要成為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對產品質量監督體系的完善,也是國家在解決林下經濟產品的產品安全問題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種有效措施。
4.2企業層面的發展對策
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因素已經成為了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自身競爭力和風險應對能力的提升,是企業在參與林下經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針對國家對林下經濟發展問題所提供的優惠政策。企業應該將林下經濟產品的產品質量的提升,看作是事關自身發展的重要問題。對此,企業可以通過積極申請有機食品品牌、綠色食品品牌、國家馳名商標和省級著名商標等措施,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可以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進行合作的方式,為農戶提供一些較為先進的林下經濟發展技術。針對市場因素給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企業可以通過訂單化生產形式的應用,對農戶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積極性進行提升。也可以通過對與之有關的信息收集體系、營銷策劃體系和宣傳推廣體系進行完善的方式,對自身的林下經濟經營戰略進行完善。除此以外,一些林下經濟產品深加工項目的構建,也可以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方式,促進自身的發展。
4.3林農層面的發展對策
針對小農思想給林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林農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深對林下經濟的了解。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農戶需要對與林下經濟有關的產業政策進行了解,進而通過申請相關保障措施的方式,保證生產活動的進行。例如在對適宜林下經濟模式的作物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農戶需要將一些適合林地肥力條件、喜歡在陰涼環境中生長的作物進行應用,食用菌、中藥材和一些工業原料性農產品的種植,可以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應用。在發展林下養殖業的過程中,農戶需要對以草、禽畜、蟲、林為主的林下畜牧經濟模式的構建方法進行了解。其次,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農戶也需要對一些與林下經濟有關的新技術進行學習,進而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生產出貨真價實的綠色產品。第三,為了避免林地資源的浪費問題,在需要常年外出的情況下,農戶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機制對林地問題進行處理[5]。
5結語
在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是這一經濟模式的重要支撐,農戶是這一模式的投資主體,政府部門發揮的是一種宏觀調控的作用。良好的政策環境、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企業品牌效應之間的綜合作用,是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胡佳.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2]張秀宏.淺談林下參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困難與建議分析[J].現代農業,2015(12):68~69.
[3]劉志煒.淺談發展林下經濟的思考與建議[J].林業科技情報,2013(1):16~18.
[4]苗雨露,周楊,楊春寧,等.我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森林工程,2015(5):35~39.
[5]吳蒙.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7):151~152.
收稿日期: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