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梅
摘要:指出了作為我國的重要特用經濟性樹種,漆樹既屬于天然油料、漆料,又屬速生型樹木,具備多方面的培育優越性。立足于造林技術的實際運用角度,對漆樹的育苗特征、造林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漆樹;育苗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14202
1引言
伴隨我國樹木種植業的持續化發展,許多樹種已被列入特用經濟性樹種的名單當中。漆樹是國內較為典型的特用經濟性樹材,也是發展現代林業產業的重要資源,為改善及提升漆樹培育的總體效率,彰顯其種植經濟效益,本文簡要介紹了漆樹生長特征和樹種情況,對漆樹育苗、造林兩大方面的技術方法展開了闡述,以期能為往后的漆樹栽種事業提供參考。
2漆樹生長特征及樹種情況概述
2.1生長特征
漆樹結出的種子能提煉漆蠟或榨油,其樹干具備很強的抗腐性、抗濕性,能用于制作家具或修建房屋。漆樹的嫩葉、幼芽可供部分動物食用,樹葉呈現霜紅色,果實則為黃色。
漆樹喜愛光線,一般會向陽生長,因此,種植此種樹木時,最好挑選避風向陽坡。漆樹對栽種地地質的要求比較高,土地要肥沃、深厚,具有較強排水透氣性能,土層中包含腐殖質及少許礫石,若土質太干或水分過多都不適宜栽種漆樹[1]。
2.2樹種情況
漆樹大致分成兩大類型,其一為大木漆,其二為小木漆。大木漆指的是野生性漆樹,這種樹的外形高大,生命期限長,所結果實相對較多,種子的萌發率較高,其表層附著很厚的蠟質、漆液較少。小木漆指的是人工種植型漆樹,這種樹的外形相對矮小,生命期限短,抗寒力弱,所結果實較少且并不結實,種子的萌發率較低,其表層附著較薄的蠟質,漆液量多[2]。
3漆樹育苗方面的技術方法
3.1播種階段
3.1.1處理漆樹種子
漆樹所結種子的外部附有蠟質,播種之前要去掉蠟質。把種子堆放出一定的高度,借助石碾對其實施碾壓,將蠟被祛除,再把種子放到含有草木灰的混合水中,雙手在水中重復搓揉,經多次洗滌之后,把外層蠟衣徹底洗掉。將經處理的漆樹種子放于開水當中,浸泡5 min,接著放入冷水中持續浸種,一日替換一次水,直至種子膨脹后即可播種。
3.1.2播種漆籽
取出漆籽,并放到廄肥中實施混合處理。待10~15 d以后,漆籽和肥料一同實施播種。栽種地地形應平坦或坡度比較小,育苗土層疏松、厚實,排水性能強,每畝地約栽植10 kg漆籽[3]。
3.2埋根階段
3.2.1搜集插穗
搜集插穗所用的根枝,可選擇圃地里的斷殘根、苗木側根等,或者從母樹附近挖出部分根莖。挖取母根的時候,要間隔母樹至少1 m的距離,每棵樹的挖掘量在2~2.5 kg間,修剪漆根的插穗長度約是10~15 cm,下部修為馬耳狀,上部修成平滑狀,剔除長度較大的須根,再行扎捆。
3.2.2催芽萌發
催芽萌發需要充足陽光對其照射,栽種地土層的肥沃度、濕潤度要達標。同時,借助根插穗技術展開催芽操作,在此之前,土壤接受消毒處理,往下、深處翻25 m,繼而打碎翻出的土塊,沿著東西方位深挖,深度在20~25 m間,寬度約20 cm,挖掘長度則參照當地實際地形。
溝道形成后,其北面為垂直狀,南面則少許傾斜,把捆綁根的大頭往上,輕微往南傾斜,再進行直立性排列,每把根的間隔距離在5~10 m間,在土溝內擺放好以后,蓋上覆土,厚度約8 cm,作適度壓按。待20~30 d后,漆根就會發出嫩芽,此時即可拿出育苗[4]。
3.2.3埋漆根育苗
經催芽后,漆芽的長度達0.5~1 cm后,將其用于埋根育苗操作。在圃地中挖出深度20 cm、寬度30 cm的溝道,長度以苗床情況來定,溝道一側呈現40~60°坡,再把發出芽的插穗放到斜坡之上,間隔15 cm插入1根,幼芽稍稍低過土面,蓋上覆土(以掩埋漆芽1 cm左右為宜),嫩葉要露于外部,蓋土在早晨或傍晚時段最佳,每棵芽的實際行距約是20 cm×40 cm[5]。
4漆樹造林方面的技術方法
4.1栽植漆苗造林
每年春季、秋季都可造林,春季3月是造林好時機,下雨后或土層濕潤狀態下栽植漆苗。秋季11月下旬漆苗葉子落后著手造林,栽植漆樹的密度要適宜,若位于瘠薄土壤,每棵漆苗的實際行距約3 m×3 m;若位于肥沃土壤,每棵漆苗的實際行距約是5 m×4 m(或者5 m×5 m);定點都構成“品”字形狀[6]。
4.2分離漆根造林
催芽成功后,將根穗分離再進行成片造林。以春末夏初季節為最佳栽植期。為保持漆樹幼木的快速生長,栽植完畢以后,栽植工作者要悉心撫育漆樹幼苗,第一年共需除草、松土4~5次,而后每年減少操作1次,到第5年時不需松土。另外,漆樹處于幼苗時期內,要強化防護力度,避免外來人員或牲畜對其實施傷害。
5結語
漆樹是國內較為典型的特用經濟性樹材,在規劃、落實漆樹培育及造林工程的整個過程中,有關部門及工作者要立足栽植地的實際條件,遵循科學性、生態性等原則展開整體規劃,結合地形與地質的環境條件擬制科學的漆樹造林開發方案,最大限度地突出土地栽種價值,進而更好地推進漆樹育苗和大片造林工程的實施進度。在育苗或造林期間若出現了技術方面的難題,應考慮當地地形環境、土層結構、向陽屬性等方面因素,并以靈活、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進而達到“因地造林”、“增產增收”的漆樹培育目標,彰顯較高的漆樹種植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莫祝平,童德文.清潔發展機制下造林再造林項目額外性論證評價——以廣西西北部地區退化土地再造林項目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2(6):29~33.
[2]魯天平,史征,劉永萍,等.深溝造林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和鹽分變化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5(12):165~172.
[3]劉魏魏,王效科,逯非,等.造林再造林、森林采伐、氣候變化、CO2濃度升高、火災和蟲害對森林固碳能力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6,36(8):2113~2122.
[4]楊賢均,鄧云葉,段林東,等.杉木林采伐跡地再造林后土壤調蓄水分功能恢復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6,29(2):261~267.
[5]王韡燁,胡海清,王力剛,等.黑龍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區集水造林不同整地形式及效果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3(32):12633~12637.
[6]張朋,張書理,張慧艷,等.流動沙丘塔郎(Hedysarum leave)造林后草本植物多樣性動態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6(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