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月
【摘要】現今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特點有別于以往,大學生自身有著其鮮明的特點,強烈的求知欲、較強的創新精神、開闊的視野,這些都是大學生自身較優勢的部分。同時,現今大學生也有自身的劣勢,大學生受挫力較弱,自理能力較差等,本文著重研究這些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新特點,并給予相應的教育對策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新特點;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在人格和心智逐漸獨立后,生活和經濟上卻得不到完全的獨立;他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中,還沒有完全融入社會,但卻對自己的各方面普遍存在著比較高的期望值。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校園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情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幫助大學生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我們作為輔導員老師的責任和義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更,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方向跟以往有了很多不同,新形勢的大學生心理發展存在矛盾性,混合型,兩面性,統一性等特點,這些新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方向相比以往學生的心理,有著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與發展的原因多半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和“獨生子女”制度下,青少年性格發展變化多元化問題相關。在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在學識與經驗不足、自我約束力不夠、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對成型的特殊時期,大學生心理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程度和一定因素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得出,現今的大學生存在不健康或者不良的心理發展趨勢。當然,在日益變遷的社會發展下,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也不僅僅只有負面的趨向,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正能量的發展方向,例如大學生更加有創新精神,思考問題更加全面等等。我們要根據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特點做出一定的、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對策和解決方案來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高品質生活。
二、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新特點
1、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的優勢
隨著當前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時代、網絡時代的突飛猛進,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呈現著矛盾性,混合型,兩面性,統一性等特點。總結而言,我國當代大學生衍生了很多優于以往的優秀的品質。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強烈,具有超越的能動性。
隨著社會與經濟飛速增長,以及新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勢頭猛進,當代大學生受環境感染,自身也具備了更多勇于創新的品質,各大高等學校創辦了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組織活動以及相關院系,例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基金。與此同時,國家也大力推崇大學生畢業后創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資金以及場所,使得我國大學生有創業的必要條件,不僅完善了大學生創業的機制,更點燃了大學生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眼界開闊,洞察力強。
新一代的大學生更加不受一些舊制度的約束,生活在寬松的社會環境下,加之出生于“獨生子女”的大社會下,子女往往都受到父母的倍加呵護,隨著教育理念和教育機制以及社會教育環境的轉變,培養思維型人才是大環境下的傾向,父母往往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在培養孩子思維能力、見識以及各方面素質能力上,拋棄了以前的知識性灌輸模式。當代大學生在多方面環境的影響下,有著多于以往大學生的活躍思維,眼界也因當今網絡和社會信息的多元化、迅速化變得更加開闊,思維的敏銳性和活躍性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新標志。更多大學生愿意去探明和研究事物的實質和本質,他們有著較強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當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
近些年,社會的大環境中的事物變化飛快,以前被認為不推崇、不健康的思想或者名詞在當今社會中慢慢被人所正視,例如同性戀,變性人、跨性別人,早在70、80時年代被大眾所不理解,甚至大家都以歧視、偏見的眼光對待這些群體,認為這是疾病,必須要接收治療。心理學資料中也有所記載,起初,“同性戀”在初中的心理科普教材上的確也被認為是心理疾病,需要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然而,社會文明程度發展至今,這些“同性戀”、“跨性別人”已經不再被大家歸入心理疾病人群,當代大學生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更是時代進步的引領者,他們不再對這些群體以排斥,甚至積極組織協會、社團、網上貼吧群讓社會大眾更加尊重這樣的群體,他們不盲從,不搞封建迷信,相信科學,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的同時參考國內外各大資源信息,敢于發言,勇于在公眾場合說話,讓自己的聲音被大眾聽到。
2、當代大學生心理的劣勢
(1)當代大學生缺乏耐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質
青年一代大學生有足夠的做事動力,但是往往容易虎頭蛇尾,缺乏做一件事的耐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質,例如大學生創業初期都會有強大的動力,但經過一些挫折和困難后,學生們都失去了繼續創新的決心,造成每年有很多大學生創業,但是真正有成績和有結果的卻微乎其微。
(2)當代大學生受挫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不足
目前全國高校中,每年因為心理問題而自殺的同學比例日益增高,學生校園自殺行為已經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各大高校已認識到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紛紛完善校園心理咨詢系統,鼓勵學生工作一線人員學習專業的心理咨詢知識。造成如此嚴重的校園自殺行為的原因在于,當代大學生自身的受挫能力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往往一蹶不振,不能及時調整心理,喜用負面的、消極的意念暗示自己,將自己套在悲觀的情緒中,久而久之,心理疾病就會產生。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當代大學生出生于80、90年代,“獨生子女”政策當道的時代,父母家長過于寵溺孩子,從未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使得孩子缺失自理能力,進入大學后經常不能適應一個人的學習生活,沒有父母的關愛,這樣的孩子就像失去了水的魚兒,不能承受。
(3)當大學生消費自制力差,缺乏健康的消費觀
當代大學生對于作為這個時代的獨生子女,對于金錢的概念少之甚少,如何合理利用收入,如何合理規劃金錢,這是他們的缺失。加之,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網絡不良信息猖狂,大學生肆意貸款事件頻發,一些不法商家抓住大學生花錢的心理伺機給學生肆意放貸,很多大學生經不住不良網站和信息的誘惑,毫無限度地被放高利貸,用所謂簡潔的借貸款方式去進行網上賭博,以至還不起貸款,擾亂了社會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了自身以及他人的利益,同時也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嚴重了的損害。
當代大學生自我個性過強,性格上多我行我素,缺少對他人的理解和關心每一個人成長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每個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是將這些個性過分化就是不正常的。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們一開始并不會很好地融入大學生活,每個人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同學會自閉、內向、封閉,忍氣吞聲;有的同學表現出過分地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不管不顧學校的規章制度,成為老師和學校的“問題學生”。同時,這些個性過強的學生因為自己過分的自我行為導致與同學不和,不能融入班級和宿舍,不懂得關愛同學,體諒他人,給他人和自己的心靈造成了損傷。
三、大學生心理發展新特點的應對措施
面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新特點,我們要找到相應的應對措施,要抓住這些特點的特質,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特性,了解這些特點背后的根因,總結出問題的實質。
普及大學生心理學知識,鼓勵大學生用正確的方式疏導心理壓力。
高校為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可以定期請校外心理學、心理咨詢專家來學校做專題講座,普及大學生心理知識,鼓勵學生用正確的三觀看待生活看待自我,學會與自己相處,消除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和心理障礙。
完善高校心理專業團隊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棘手的問題是構建一支完備的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團隊。團隊成員應當都具有我國認定的心理咨詢師三級以上證書,團隊成員的組成應該更全面,涉及更廣,除了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應當學習心理咨詢,更要普及到學生機關工作者,甚至包括高校專職教師都要學習并且精通心理學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解決心理問題的時效性,另一方面可以確保校園的穩定安全。
構建校園心理四級網絡,借助各方面力量共同監護大學生情緒、心理狀態。
大學四級心理網絡是由教師、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委員、班級同學一起共建起來的一個層層疊加、環環相接的嚴密的心理網絡,主要通過各級網絡人員負責銜接,做到無疏漏,無缺失。教師和學生之間要互相溝通,教師時刻了解學生狀態;學生跟學生之間要互相監管,了解同班以及同宿舍同學的情緒狀態,做到有問題及時匯報。
面對現今大學生的心理新特點,我們只要抓住其本質,因地制宜地解決問題,就可以及時跟進,掌握動態,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點,保障學生在校的安全,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的好青年。
【參考文獻】
[1] 龔世星, 江立成. 把握大學生心理新特點,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N].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2006,6(3).
[2] 江立成, 魏 婷. 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N].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2007(3).
[3] 冉龍彪, 楊滿云. 正確把握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M].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證研究,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