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晴
(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 510105)
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蘇 晴
(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 510105)
訓練監控有利于從科學角度更加系統、科學地認識競技運動規律和掌握運動員的訓練過程,對運動員成績的穩步提高和運動負荷的突破均具有科學指導意義,雖然我國競技游泳近幾年成績卓著,涌現出孫楊等諸多國際名將,但在總體上我國的競技游泳訓練監控研究工作仍然薄弱,特別是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的構建尚不科學和完整,嚴重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項目的發展,亟待加強。
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構建
競技游泳是一項以技術驅動為主的運動,因此長期以來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的主要內容是技術訓練,技術訓練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和成績,但從運動員發展潛質的激發和該項運動的長期發展來看,這種過度倚重教練員經驗式的訓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雖然“浙江模式”在短期內涌現出了天才級的孫楊等國際名將,但這種現象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訓練監控,特別是訓練監控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不僅能夠對我國競技游泳項目本身的訓練過程積累經驗,更能從運動員自身的橫縱雙向訓練過程進行監控,數據獲得更具實時性和科學性。但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至今尚未建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導致我國的競技游泳的訓練過程本身科學化程度不高,嚴重影響著該項目的長遠發展。因此,提高對競技游泳訓練監控價值的深化認識,構建科學化的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不僅有利于我國競技游泳運動項目的長期發展,更是一項有益的科研探索。
1.1 有利于教練員及管理團隊科學理解游泳運動本質,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
游泳運動的本質就是運動員在水中的速度和力量的綜合較量,因此技戰術的掌握與發揮是取得競技游泳成績的關鍵,這也與近年來我國高達87.6%的教練員所使用的提高成績的主要途徑——改進技術和增加負荷強度、提高比賽能力及陸上力量訓練等手段是高度吻合的。可見游泳技術訓練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但是技戰術訓練不僅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競技游泳在技術訓練方面仍然與其他世界游泳強國有著不小的差距,究其深層原因就是在于世界其他強國特別是美、澳等國都擁有健全的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因此能夠針對具體運動員個體在其游泳訓練比重、訓練階段力量、技術分配、有氧訓練量的設計上及身體形態、生理指標上有較為科學的控制與干預,雖然訓練項目較多,表面上看似技術訓練總量不多,但由于設計合理,因此他們的技術訓練總量仍然高于我國,整體上成績也普遍較為穩定并逐年有所突破。如果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能夠科學地建立,則在短期內不僅有利于教練員及管理團隊科學理解游泳運動本質,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從長期上講,更有利于運動員個體的發展。從縱向看,特別是在技術訓練方面,能夠針對運動員個體不同訓練階段的具體情況,通過調整動作頻率和動作效果來提高技術水平和質量,從而提高運動成績。從橫向看,更能發現運動員的天賦和不足,對于運動員的選拔工作更能做到科學化和公平性,提高培養、選拔效率。
1.2 有利于提高訓練團隊管理效率和節約培養成本
競技游泳是一個奧運奪金大項,各國游泳競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國的競技體育水平,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發展本國的競技游泳運動。我國作為一個競技游泳人才培養大國,不僅每年能夠參加各種世界級別的競賽,在本國也有著完備的競技游泳各級競賽體制,因此國家體育總局乃至各省市體育相關職能部門都在大力培養競技游泳隊伍。但由于我國長期缺乏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因此對于選手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問題,雖然我國科技高度發達,計算機軟、硬件設施發展極快,但由于缺乏科學的量化導致我們在競技游泳人才選拔和培養方面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傳統經驗,嚴重拖后了競技游泳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效率,還為“職權腐敗”提供了溫床,導致不少優秀游泳人才外流現象及運動員與培養團隊沖突不斷等不良社會現象,如果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建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則不僅可以節省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還可以提高訓練團隊管理效率,使運動員的培養和管理環境純潔化,更能避免社會腐敗等不良風氣。
2.1 我國游泳運動管理層面對競技游泳運動訓練監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我國競技游泳運動項目曾經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成為奧運會重點奪金項目,但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輝煌后出現了長期的停滯,雖然在近幾年涌現出諸如孫楊等一大批國際名將,但仍然無法使我國的競技游泳運動項目重回巔峰狀態。在查閱大量科研資料及觀察大量運動員實際集訓基礎上不難發現,我國整個游泳運動管理層對競技游泳運動訓練監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競技游泳職權部門管理者和教練員更是缺乏對競技游泳運動項目本身的規律進行深入探究,主要關注技術訓練,而忽視訓練監控的價值和指標體系建設,這是導致我國競技游泳至今尚未建立訓練監控指標體系的根本原因。雖然科研界對生化指標等多有提及,但仍然沒有訓練監控指標形成一個全面的、科學性的體系構建,導致教練員等訓練管理團隊無據可依,無法對運動員的訓練過程進行科學合理地監控,進而獲得較為系統的身體指標及技戰術技術指標等關鍵數據,對運動員訓練過程實行科學干預,也就使得我國的競技游泳運動員訓練過度依賴各級教練的經驗式指導,不利于運動員的自我成長及該項目的長遠發展。
2.2 在競技游泳運動項目科研上投入嚴重不足,導致相關科研力量及科研產出不足
由于我國一直執行“舉國體制”,競技運動長期以來基本將精力放在技戰術訓練上,因此相關競技運動管理部門自然將經費基本用在運動設施、運動營養及教練員等層面,而由于管理者自身長期對運動規律、運動本質及項目主要特征等理論層面重要價值的認識不足,自然在競技游泳運動項目相關科研上的投入盡量壓縮。我國游泳項目相關領導很早就認識到“金字塔”理論的重要性,著重發展廣大群眾基礎,鋪設了良好的“塔基”,但是在“塔尖”建設過程中文章卻沒做足,與高校和運動科研院所沒有及時建立科研聯系,導致至今我國在游泳項目上的研究數量極少,特別是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方面的科研論文更是寥寥無幾,這與我國競技游泳項目本身的地位和發展是十分不匹配的,作為一個競技運動大國來說也是非常奇怪的。一個競技運動項目一旦缺乏相關理論建設和研究,將嚴重影響各個層面對該項目運動本質規律的認識,影響符合運動員身心發展規律共性及個性的訓練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和發展性,這無疑會嚴重縮短其生命周期,對其長期科學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3.1 加強對競技游泳項目的科研投入,盡量提高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建設的科學性、長效性
在構建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時,監控指標的合理選擇對于提高運動效率、管理監控效率是至關重要的,而訓練監控指標的選擇及體系的設計則又不是一兩個團隊能夠做到的,必須要加強對競技游泳項目的科研投入,可以從2個方面著手:(1)采取開放的態度,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聯系并提供資金、研究素材,提高本土的競技游泳科研力量,加快對競技游泳的運動規律、本質、運動員質量衡量量化指標進行研究,盡量提高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建設的科學性、長效性;(2)采取合作發展的態度,加強與競技游泳強國合作培養與科研、提高技術交流頻率,提高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的廣泛適用度。
3.2 構建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初步設想
影響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發展指標體系公認的是有以下3個層次:(1)保障競技游泳發展的環境層,是由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幾個主要素組成;(2)維持競技游泳發展的系統層,是由競技游泳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幾個主要素組成;(3)驅動競技游泳發展的動力層,是由對競技游泳運動起積極調節作用的競賽、訓練和管理3個主要核心要素組成,而這3個層次是任何訓練監控指標體系都無法逾越的。基于上述3個層次,筆者在本文中大膽提出,我國競技游泳當前能夠適行的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即自我監控訓練指標體系和外部監控訓練指標體系:自我監控訓練指標體系是由運動員自身競技能力監控指標、生理生化監控指標以及運動員心理健康指標三者共同決定,該指標體系包括但不限于運動員自身的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技戰術、比賽心理管理能力及運動負荷監控指標。其中生理生化監控指標是主要監控指標,因為生理生化監控指標是用來監控運動員日常訓練的常規性監控指標,包括心率、血壓、血乳酸以及皮質醇等。而競技能力監控指標又包括技戰術監控指標,如便于形成量化的劃距、劃頻、出發用時、轉身耗時等;外部監控訓練指標體系不僅限于教練的訓練方法與手段、訓練環境設施、運動營養和運動醫務監督等指標,還應包括其他能夠提高游泳運動員技術效率,減少運動阻力的技術指標。通過這些便于量化的指標形成綜合性量化指標,不斷對競技游泳運動的訓練和管理工作進行細化和量化,與大數據應用進行對接,則更有利于提高我國競技游泳運動項目的訓練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效率,將是一件功利千秋的大事。
任何競技運動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理論的建設和研究的持續性發展,本文針對我國競技游泳的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建設的提出是及時和必要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研價值。本文就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構建價值及重要性、當前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構建存在問題和構建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初步設想3個層面,對我國競技游泳訓練監控指標體系的建設提出了分析,并初步勾勒了監控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競技游泳運動的發展做出綿薄之力。
[ 1 ] 吳敏,王斌,龔晶晶,等.中國游泳隊外教丹尼斯訓練理念探析[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
[ 2 ] 張大超.我國優秀運游泳動員訓練過程監控系統研究[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 3 ] 牛鵬程.中外競技游泳比較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J ].福建體育科技,2014(4).
[ 4 ] 張天陽.游泳運動的全新訓練理念探析[ J ].青少年體育,2013(2).
G861
A
1674-151X(2017)13-0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05
投稿日期:2017-05-28
蘇晴(1985—),實習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運動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