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大慶市第四中學,黑龍江 大慶 163711)
關于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幾點思考
王 浩
(大慶市第四中學,黑龍江 大慶 163711)
體能訓練是運動員技能訓練的基礎,是運動員身體訓練的重要環節之一。系統的體能訓練可以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本文主要對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概念內涵、訓練原則進行闡述,分析力量訓練中自有重量訓練、動作規范性、負荷范圍、耐力項目等內容,并探討體能訓練與體育科研之間的關聯。
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關聯思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工作壓力的增長,很多人的身體都發出了亞健康信號,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體育鍛煉,對競技體育運動已愈發感興趣。現代競技體育的技術性與輔助訓練科技化遠非過去所能比。大量符合人體生理特征,探索生理極限的訓練項目讓運動員們取得了更大的訓練成果。體能訓練是所有運動員必不可少的身體訓練項目,也是進行技能訓練的重要基礎。體能可以直接反應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是現代競技體育考察評價的核心。開展系統科學的體能訓練,無疑能夠改善運動員的身體條件,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而且積極的體能訓練,有助于運動員提高傷病預防與恢復效果。目前,競技體育領域內的研究者已經在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同的體能訓練方法,逐漸形成了較為獨立的學科體系,研究與實踐成果突出。因此,加強對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思考和研究,不斷增強體能訓練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體能,其含義等同于體力,主要表示身體能力,既可以指在勞動過程中所需能力,也可以指在運動過程中的活動能力。體能與體力相比,更具有專業指代性,往往能夠突出體現在某些專業技能領域中的表現。在《體育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等辭典中,體能被定位為體育活動中由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發揮機能所表現出的能力。同時,體能也可以具體細分為兩方面內容,即基本身體素質與基本活動能力,前者包含力量、速度、韌性、耐力、靈敏等,后者包含走、跑、跳、投、爬、懸等。通過概念可知,體能具有的要點主要體現在必須經過訓練,而且重點體現能夠完成不同動作技能的素質。所以,可以將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概念設定為通過必要的身體訓練,將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集中通過肌肉活動加以表現的能力。具體到競技體育中,指的是體育運動員們所具備的可以不斷展現運動技戰術水平并努力創造更好成績的身體運動能力,通過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機能狀態、體力素質、健康水平等加以展現。
2.1 順序性
2.1.1 訓練內容 體能訓練的內容上有一定的順序性要求,產生順序性的原因在于訓練應該結合人體的生理條件和不同身體狀態變化的結果安排訓練內容,這就講求訓練順序。內容安排主要是根據人體生理變化特點要注重訓練內容的順序安排。同樣,訓練內容的順序調整旨在更好地提高循序漸進的訓練效果。例如,應考慮將速度或靈敏度訓練及有爆發力要求的訓練放在整個訓練內容的前期,這是結合人體的能量循環代謝與神經系統的特色來決定的,前者適合完成快速準確的訓練內容,后者則可以完成負荷量較小、耗時長的訓練內容。在力量訓練中,需要考慮人體的肌肉群特點,盡可能地將大肌肉群的訓練靠前,小肌肉群訓練靠后。訓練內容的順序性還需要注意運動員的不同素質鍛煉要求也影響到順序安排。例如,短跑等爆發力訓練后,不宜立即進行靜力牽拉或耐力訓練;同時,耐力訓練也不可在力量訓練后的3~4h內進行。
2.1.2 訓練節奏 競技比賽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要系統專業,對整體性訓練需要注重順序安排。如可以針對性地加強對某一專項訓練的認知,并在合理的時機加重訓練強度,應注意先有體能訓練才能進行專項訓練。同時,體能訓練還應注重對效果的評價,應先測定不同技能狀況,再進行更具專業性的體能訓練,使得專業運動員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訓練節奏,能夠基于自身狀況來開展體能訓練,不至于過度勞累損傷機體。
2.2 系統性
競技體育的體能訓練,不僅圍繞一個項目或主題環節進行訓練,而是長期處于一個可持續可擴展的訓練系統中。運動員只有經歷嚴格系統的體能訓練,才能讓全體機能得到有效調動,進一步完成較高競技水平的技能訓練。肌肉的拉伸、組織的活動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來看,體能訓練更是一項循環發展的系統工程,這一系統工程的起點應在青少年時期。大量研究顯示,9~12歲正是人類體能素質指標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到16歲后,受發育體重增加、身高增長的影響體能訓練進入降速階段;16~20歲又呈現快速發展階段,主要是人體激素分泌作用的結果。因此,競技體育體能訓練應從青少年的基礎培養開始,持續構建系統工程,就能得到更加穩定的競技能力發展空間與運動周期。
2.3 整體性
體能訓練從準備活動開始,經過大量的針對性組織關節活動后,以最后的放松平靜結束,整個過程體現出了整體性原則。運動員要認真了解每一個環節,并就不同階段的訓練內容與訓練目標進行實踐,不斷積累體能訓練方面的經驗。正是由于體能訓練的整體性,才能全方位地鍛煉運動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促進體能提升,為技能訓練等創造基礎條件。體能訓練的整體性應被高度重視,通過不同的訓練要求,注重訓練成果質量并進行合理的評定。
現代競技體育的體能訓練中,力量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多年來,力量訓練已經在眾多學者的研究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廣泛認可力量是體能之核心的觀念。現今,體能訓練中的不少力量訓練方式方法并沒有更好地突出開放式訓練特點,導致運動員的爆發力訓練受到影響,值得學術界的深入研究和實踐。
3.1 力量訓練以自由重量訓練為主
多年來,人們對采用杠鈴、啞鈴、壺鈴等自由重量器械開展力量訓練的常用方法產生了一定的質疑,對是否能夠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突出的成果感到疑惑和否認。有研究指出,上述自由重量器械與現代健身組合器械進行比較,前者廣泛采用站姿進行訓練,更接近于運動員的實際運動模式,而且在持器械鍛煉的過程中,不同肌肉群的發力方式都與運動狀態相似。毫無疑問,采用自由重量器械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的全身關節將共同參與到動作完成中,降低了對單關節的負荷損害可能。力量訓練基于杠鈴、啞鈴、壺鈴等自由重量器械完成,將充分調動人體的功能性與協調性。因此,自由重量器械更加適合成為體能訓練中力量訓練的主要器械,而各種組合器械主要適合于有單關節肌肉練習特殊需要的運動員。
3.2 規范性動作馬虎不得
力量訓練必須強調各項操作動作的規范性,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與實踐驗證基礎的。多數重負荷力量訓練中,動作的執行要標準到位,體現高質量要求,才能讓訓練質量更有保障,讓訓練效果更見成效,最大程度地避免運動員出現肌肉、韌帶、關節等方面的運動損傷。一旦有運動員出于省時省力,不愿意高質量完成力量訓練動作,就可能導致動作失準引發肌肉代償,導致無法有效刺激目標肌肉區域,導致訓練時間的浪費流失,也導致訓練效果的不盡如人意。一般采用不標準動作完成的力量訓練,無法真實體現運動員的自身素質及力量水平,也就無法提供更加專業的體能訓練計劃。
3.3 要明確力量訓練的負荷范圍
在力量訓練中,各種訓練內容都必然需要建立科學的負荷范圍,以不傷害運動員機體為前提,最大程度提高極限閾值,負荷范圍涉及對力量訓練的最大力量、爆發力、增長圍度、力量耐力等量化值的研究。力量訓練的內容將突出訓練負荷、計劃組數、單組次數、間歇時間等,負荷范圍的明確有助于提高對運動員力量訓練效果的客觀評估,并就訓練內容進行及時合理的調整。需要注意,力量訓練開始前應接受力量測試,準確測試出當前所擁有的力量負荷范圍,才能更好地匹配訓練內容,實現訓練質量的突破。
3.4 耐力項目需要力量訓練
競技體育中存在大量的耐力項目,幾乎所有的耐力項目都需要借助力量訓練的成果來提高成績,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戰術性、技術性競技比賽的要求。無論是超長距離的馬拉松,還是賽場跑道上的萬米項目,運動員最后階段的沖刺撞線活動都屬于最為重要的技戰術安排,而且還有途中超越、加速跑、變速跑等能力的體現,都需要運動員通過良好的力量訓練來培養足夠的競技優勢。
從提升運動員競技體育水平這點看,體能訓練與體育科研的目標是統一的。隨著體能訓練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體育科研將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體育科研,通過將眾多學科知識相互融合,努力在體育領域強化新的研究高度與理論深度。圍繞運動學、動力學、解剖學、材料學等學科,體育科研將深入探索社會發展及分工中存在的理論優勢,同時將研究成果認真轉化為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新技術理論。體育科研在研究運動技術解析方面,強調采用理科的精準量化分析觀念,通過構建運動項目基礎動作模型,將成熟的技術手段用來研究運動員個體的技術缺陷,在問題改進中還優化了整個項目技術,推動了項目發展。利用體育科研將鉛球的滑步技術改良為旋轉技術,即技術解析的突破。而在運動器械的發明改進方面,體育科研的作用更大,針對不同需求的專項功能性訓練器材,提高了運動員的普及力度,如現階段開放式力量訓練器械就是積極研制新訓練器材的結果。目前,體育科研的技術研發還有很多的路要走,無論是訓練、材料、比賽賽制等項目上都有優化提升的空間,需要不斷發展。體育科研要保障體能訓練在個性化發展的同時,還要圍繞基礎科學進行研究,不應過于狹隘和極端片面,應深入本質探索更廣泛的科研意義,建立體育科研的科學性、常態性、合理性模式。
現代競技體育的對抗競爭強度要求運動員必須開展體能訓練。體能訓練應重視通過體育科研的科學認知,讓更多的有利因素整合起來,體現出訓練的時效性與目標性,在不斷實踐中強化體能訓練效果,最終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 1 ] 房英杰,王品.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的認識與探討[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77-79.
[ 2 ] 趙陽.體育體能訓練中的現代科學方法的應用[ J ].科技資訊,2015(13):228.
[ 3 ] 李兆鵬.現代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幾點思考[ J ].冰雪運動,2012(2):52-55.
G808.1
A
1674-151X(2017)12-02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3.012
投稿日期:2017-06-12
王浩(1968—),中學高級,本科。研究方向:健美操訓練、體能訓練。